Matty
Matty

Matters 社區官方帳號 Official account of Matters Community For English community: @Matterslab Everything related to Web3

金筆推薦NO.6 | 非虛構作為一種技藝,是對沉重現實的另一種回應

(编辑过)
Matters中有非常多優質的非虛構寫作者,他們來自不同地域,關注不同人群,為我們帶來珍貴且難以被替代的閱讀體驗。

各位市民好,這次的金筆推薦某種程度上是對上一期小說主題的回應(之前的投票仍在計數中,下一期將再公佈呼聲第二高的主題):

非虛構寫作(non-fiction writing),引用@張潔平@富察 的話來說,其實就是與新聞報道、小說等所有的「工具」一樣都可以用來回應現實的技藝,最初在歐美興起是為了回應電視新聞等視覺化新聞的挑戰,引進了文學寫作技巧於新聞報導中;只是非虛構寫作「需要比一般新聞更多的敘事和寫作技巧,又不能像小說那樣放飛自我」,「stick to facts」 是非虛構創作中萬變不離其宗的核心。

如果閱讀到這裡對於非虛構是什麼仍不夠明朗,沒關係,給我們一點時間,一起去看那些出色的非虛構金筆作者們是如何書寫的吧。

註1:支持非虛構寫作的 #讓愛發電第二季 裡還有非常非常多優秀的非虛構作品!例如同樣站在歷史角度但以美術畫作為媒介載體的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將與職災勞工聊天後的記錄整理出來的 @Yifan,以及來自太巴塱部落的阿美族人、目前正在荷蘭從事十七世紀台灣史研究的 @Nakao Eki,其實都是擁有獨到非虛構視角的寫作市民,歡迎大家點閱瀏覽。然礙於篇幅設定此文將不一一羅列其中的作者群,僅挑選日常堅持非虛構寫作的作者進行推薦。


【非虛構寫作作者推薦】

@Lola

一位「来自边疆地区的年轻人」,在響應馬特市活動 #讓愛發電第二季 時書寫過計劃生育下的母親鄉鎮之間的流動人口昆明路邊淳樸的普通人等,Lola 似乎總能令文字像電影一樣展開——早期持續書寫山區記憶、邊疆日記,後來開設了「水上書」的圍爐,如「​​彝人的火塘是永不熄灭的」那樣,總是在持續、持續地寫著;也有火苗似地,簇著我們想象中的 Lola 通體明亮。


@馬思高

同在非虛構寫作的社區提案中開展過 #二戰被拘留的在港德國人 寫作計劃,根據史實及回憶錄以書面中文創作,並部分輔以香港粵文;現正以類似的路徑連載創作 #盟軍中的德國佬 Gerhard Neumann ,核心主角 Gerhard Neumann 是航空工程屆中的重要工程師,描繪了他在那個戰火連天、國界無比分明又時刻被衝撞地模糊的年代發生的諸多傳奇事跡。歷史迷、愛看人物傳的諸位千萬不要錯過。


@王文非

一位關注女性權益、審查制度等社會議題的寫作者,過去曾計劃書寫「關於思考母親身份的非虛構作品」,和志同道合者共同編著反家暴援助手册,也曾參與翻譯Jingyao的裁定書;在 2020 年新冠疫情在武漢肆虐之初加入多個線上志願者組織協同行動、以札記記錄的方式抵抗遺忘


@黄雪琴

哪有記者不發聲?秉持著這樣的理念總是堅忍走在前方的雪琴,或許已是許多人的啟明燈。2018年,黃雪琴報道了「長江學者」陳小武性騷擾女學生事件,拉開中國 #Metoo 運動的帷幕;2019年,因報導反修例運動而被廣州警方以「尋釁滋事罪」拘留,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三個月;2020年, 在(為了過審、傳播而)故事化 #Metoo 運動事件的同時也仍然堅守事實的呈現;2021年9月,雪琴再度於負笈之際與友人王建兵共同被警方帶走,失聯數月後於11月初方確認被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拘留

Matty 以及其他所有朋友,都在等雪琴還有許多類似的公民/市民們平安回家。


@KM

出生於馬來半島,曾是在台灣讀書的外籍生。關心的議題包括為什麼汶萊會分成兩段#東南亞主權爭議 。這一類針對國家疆界的思考與書寫,是非虛構寫作中較小眾但又十分有趣的一個類型,因為類似的主權討論在華語屆常會聚焦在中國南海的九段線爭議,鮮少有如作者KM那樣會將目光投向每一個東南亞國家自身的主權分界——或許不僅能拓寬我們看待「國際政治」的視角,也可以拉伸大家對於「非虛構」技藝與範圍的想象。


 @MonicaLee 

一名文字工。曾提案並完成了非虛構寫作「衰弱的心臟持續跳動——舊市場寫作計畫」:在一座日漸衰頹的中央市場裡,穿越熱門觀光鄉鎮的盛景,縮影著台灣近代史的老榮民、設計不當的樓梯在讀者眼前頻頻閃現,物、人、人情甚至還有一隻小母貓與她的三個孩子都在寫作的主視覺裡跳動;我們、作者、作者筆下的所有物與非物,彼此都身臨於這個城市的結構性變遷裡,並在文字的網絡中,徐徐抽拉出了自己的絲線來。


@洋流

喜愛文字記錄的「凡夫之人」,曾書寫過两位視障者的草莓音樂節漂流:「我不是一个要被照顾的视障,不是一个焦点。我是海洋中的一滴水,和大家一样。一样的涌动,一样的快乐。」;最新發佈的一篇非虛構寫作《工人,艺术家,工人艺术家》,則去往工廠裡,描繪了「社會敏感性研發部」(The Social Sensibility Institute)(註2)在數十年後的模樣。

註2:「社會敏感性研發部」系藝術家李山(Alessandro Rolandi)於 2001 年在伯納德設備工廠中成立的一個項目,會定期聘請藝術家在工廠中駐地創作,希望能依靠這樣的方式調節工人、管理層與藝術家之間的關係,鬆動、創造出一個活躍的共享空間。


@張若水

在中國大陸多個非虛構寫作平台發佈過文章,筆觸所及有上海天橋上的賣花阿婆,有村中第一個離婚的婦女,也有泛起波瀾的「東湖計劃」。雖然是有一陣子沒有回來的市民(或許正在劇場裏摸爬滾打),但是過去文章中種種細膩的文字敘述,總繪聲繪色地讓讀者離一些人更近了點。


@王牧

網易「人間工作室」非虛構寫作編輯,一天平均要面對一百封稿件,在其主頁可以看見中國大陸非虛構寫作場的種種。在《聚源中學廢墟幸存學生的十年》一文中,朱玉給的 hashtag 除了#非虛構寫作,還有 #汶川12年|永遠不要相互遺忘。寫到這裡 Matty 突然想到,也許做朱玉的金筆推薦與其是為了請各位關注,不如說是請各位來到非虛構寫作精神裡:不要遺忘。


隨著公共討論空間不斷縮緊、撕裂,非虛構寫作作為一種以「真實」為使命的公共寫作,是彌合裂痕的重要力量,成為一些文字書寫者的「唯一道路」——「在一個已經瞎掉的整體狀態下,只有努力地睜開眼睛」。借用 @王文非 一篇文章中一位教授的回應:年輕時會依靠「二手的痛苦」理解世界,但長大後便會開始親身積累到許多「一手的痛苦」。

或許,將「一手的痛苦」記錄、銘刻在任何一個柔軟而有韌性的地方——心尖或紙上——並使之成為他人能夠共感的、我們身處的這個真實世界的一部分,正是非虛構寫作持續打動讀者的原因所在。


如果你對非虛構寫作感興趣,以下是一些非虛構寫作者的真誠分享:

非虛構寫作的這五年,有點山河破碎的感覺

在線問答|李梓新:中國三明治 ──「世代」為何渴望書寫?(feat. 張潔平)

非虛構寫作,問題比技藝更重要

【重磅對談】沒有問題意識,非虛構寫作還能讀懂中國嗎?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養成計畫|一起栽種馬特市

Matty

這個爐子有兩個主要目的:一個是邀請各位市民,透過訂閱爐子來支持 Matters,幫扶馬特市;同時,和大家分享馬特市社區大小事、Matters 的工作計畫與目標,也聆聽你們的需求、期待與思考。邀請願意陪伴、支持 Matters 的朋友們加入進來,見證、助力 Matters 成長。 加入圍爐後,你可以: 1、在更緊密的社群裡玩耍,找到同路人; 2、成為Matters的重要支持者和見證者!

173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