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柏儒

@LinPoJu

《為工作而活》:我們對工作的想像,只是當代時空的產物

工作與閒暇上個月讀的《人生4千個禮拜》這本書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很深刻:在歷史上大多數的時間中,有錢是為了不必工作,但在當代這經常通往更多工作。忙碌很快就成為身分地位的象徵。但這一聽就是荒謬透頂的事,因為幾乎在整個人類史上,有錢的重點,就是不必再被工作追著跑。

我的個人網站 richardlin.io 正式開張!

嗨!今天有件大事要宣布:我的個人網站「 richardlin.io」開張囉!網址是 https://richardlin.io ,或是直接輸入 richardlin.io 即可抵達。如果你是喜歡自己先動手的人,那你大概已經先點進網站逛完一圈了。

Life Wrapped 2022:心理上的年光族、宇宙還是勝過了元宇宙、以日常對抗日常

12 月底照慣例又收到了 Spotify Wrapped,回顧我這一年來又聽了什麼。不知道為什麼,今年比照辦理的公司多了不少,我連 Twitch 與 Raycast 都有收到數據回顧。那麼對我自己來說,年底的回顧就是自己的 Life Wrapped,姑且以此命名我的年底回顧吧。

即便有完美的人工智慧,依然要相信不完美的人

本文包含大量《Cyberpunk 2077》德拉曼支線劇情,請斟酌閱讀。其名為德拉曼在遊戲《Cyberpunk 2077》的「力挽狂瀾」任務中,德拉曼計程車公司的老闆德拉曼打來一通緊急電話,告訴我他受到病毒入侵,請我進入他的總部並重置他的核心。

追蝴蝶的孩子

缺乏耀眼願景的人大概在年初的時候,我播放星艦廣播 Alan 那集 podcast,卻發現自己很快就聽不下去了。Alan 和我一樣畢業於臺南一中,不過他參與物奧保送臺大物理系,就讀一年後休學,去念 Minerva 一年後又休學,之後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回應朋友:關於遊戲的 FAQ

我如何看待電玩朋友:因為求學歷程,大概從國中開始,我就很少碰遊戲。[...]不過每次沈浸於遊戲之後,我仍然會感到些微罪惡感,好像玩遊戲就是一種浪費時間、沒有產值的活動。若說電玩是一種頹廢、沒有產值的活動,我更傾向把它當成小說、電影與旅行的綜合體。

一條邁向昇華的苦痛之路

或許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在遊戲中體驗如此難以言喻的神聖感受。「苦痛之路」是《空洞騎士》全遊戲中困難度最高的跑酷關卡,玩家必須熟練運用衝刺、大衝刺、二段跳、爬牆跳與下劈跳等位移技巧,通過滿是荊棘、圓鋸與長槍機關的空間。傳說在這條苦痛之路的盡頭,封印了「蒼白之王」沃姆最痛苦的記憶。

放下心中的有毒信念,看見對方做到了什麼

和同事們與客戶一起開會後,覺得會議狀況不太樂觀。雖然狀況比上次好,不過還沒有看見令人放心的信號。同事提到,感覺我們做了很多事都沒有被看見,客戶看見一個不如意處就抓著打,實在感受很差。我也分享我的看法,如果客戶就是不滿意,自然無法期待他們稱讚成果,也只能想辦法突破這個狀態。

會擔心自己被 AI 取代嗎?從 AI 繪圖服務談我面對新科技的看法

隨著 MidJourney 這個 AI 算圖服務問世,設計同溫層也掀起了一股擔心自己被 AI 取代的焦慮,並激起不少討論。畢竟,只要演算法夠好,是否連交易員、律師與醫師的核心職能都會被取代,這些專業人士則淪為 AI 操作員?要是有這麼一天到來,只怕某些之前自傲喊著「XX 不是服務...

當沒成交的客戶再次找上門

剛剛和回頭找上我的客戶討論,感覺真是暢快呀!二月第一次和客戶討論時我犯了嚴重的失誤,誤以為之前的電話討論中客戶已經看過我們的介紹,而這次會議主要是需求討論。殊不知,當我準備好問問題時,客戶卻叫我重頭介紹,讓我當場傻眼,想說不是已經有共識才要開這個會嗎?

探索的熱情

在遊玩《空洞騎士》的過程中,我發現其實我很喜歡探索。地圖上有一塊未被探索過的區域,我就很想過去看看那裡有什麼,即便不見得每次都有寶藏在等我。原因之一,可能是來自遊戲設計。《空洞騎士》是一款鼓勵探索的遊戲,尚未開圖的區域經常有 NPC 或稀有道具,尤其越是充滿惡意的路途,獎勵往往越豐厚,這讓每次探索新區域都充滿期待。

幸福習慣:祝朋友生日快樂

說到生日,我自己有一個關於生日的習慣,就是會固定私訊祝朋友生日快樂。雖然這本身並不特別,但我總覺得到頭來最快樂的還是我自己。一開始是模仿一位前輩,這位前輩會固定祝福他的學生與朋友生日快樂。另一方面,我自己也喜歡收到生日祝福,那我就想說好哇,我也來把生日祝福加入每天的代辦事項好了。

公開的心魔

其實我一直都很好奇,為什麼寫行銷貼文對我來說會這麼困難?明明電子報可以一次寫這麼多東西,更短的貼文卻總覺得障礙,到底是卡在哪裡呢?這麼說來,「公開」這回事對我來說一直是很困難的,但似乎又有不少時刻要這麼做。我想應該是卡在心態沒有建立好,而不是技術面不會。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雖然我不喜歡把轉念當成世間問題的終極解答,但想起以前某次戰繩訓練的經驗,卻不得不承認轉念的強大。戰繩是兩條類似拔河用的粗繩,因為頗具重量的關係,甩動需要不少力氣,通常用於訓練耐力。當目標同樣是甩動戰繩 30 秒,兩種的思維框架卻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

努力的姿勢,並不只有一種

〈對話錄:與迷茫自己算不算努力的人〉 朋友: 「我前一陣子在想我是否不夠努力這件事,我有時被說會給自己太多心理壓力、活得太緊繃,但我觀察一堆熱愛學習的人或是為了某個產出投入 120% 努力這件事,就會忍不住覺得我好像不會這樣做(...)我不確定是不是出於提前止損而不願太全心投入,...

我被遊戲玩了

在玩 Cyberpunk 2077 時,忽然察覺了自己的異常行為。我是個喜歡在遊戲中做自己的人。我喜歡幫角色點出和自己很像的能力特質,如現實生活般認真做出每個選擇,也不做那些我討厭的行為。舉例來說,假如我接了一個要刺殺某個目標的任務,我會選擇慢慢潛行進敵營,不驚動敵陣,只把目標勒昏後再偷偷帶出來。

工作的理由

聽 Podcast 時,主講人提到做生意終究一定是要擴大規模的,並提出相關的種種好處。對於規模我還沒有很明確的想法,但他提到的好處倒是讓我有了新的想法。當大家在討論工作或創業做生意是為了什麼時,當然會先說賺錢。這很有道理,也比較單純。如果把人生想成經營遊戲,當破關標準只有一條時,...

無痛的快樂

你賺到的錢,部分源於別人的貢獻印象中是在大四的時候,我在社會學的課堂中聽到一個觀念,大意是一個人的收入所得大約有 20-40% 左右可由環境或家庭背景來解釋,而不是 100% 由個人努力所致。當時我想,這比例也太高了吧!怎麼可能呢?這幾天我一直想找當初聽到的文獻出來,可惜一直沒有找到。

充滿驚奇的購物體驗,終於下單新耳機

今天最令我感到開心的事情之一,就是終於找到滿意的新耳機。我的上一支耳機是 JVC 的 HA-M750,於光華商場的加煒電子購買,一支三千算是入門級的款式,我卻非常喜歡。M750 擁有封閉式耳機的包覆感,低音超級重但不含糊,從我大二起一聽就是七年。

2021 年度回顧,但不去定義這一年

都過年了再寫好像有點奇怪,不過這篇其實上禮拜就要寫,但因為急件降臨的緣故調換了一下順序,那麼元旦假期就來寫寫東西吧~ 想想有個回顧也是一件好事吧,可以確認一下自己目前所處的狀態與軌跡,所以還是寫起來。這篇主要會集中在我對過去一年的想法,至於對未來的看法則會再另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