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柏儒
林柏儒

簡報設計師︱總是想東想西

Life Wrapped 2022:心理上的年光族、宇宙還是勝過了元宇宙、以日常對抗日常

12 月底照慣例又收到了 Spotify Wrapped,回顧我這一年來又聽了什麼。不知道為什麼,今年比照辦理的公司多了不少,我連 Twitch 與 Raycast 都有收到數據回顧。那麼對我自己來說,年底的回顧就是自己的 Life Wrapped,姑且以此命名我的年底回顧吧。

對我而言,2022 在很多層面上都是很糟的一年,無論是生活上、心理上還是其他層面。當然這沒有合理的比較對象,只是年底的感覺。唯一能逃離的方法就是記錄、封存,然後放下。


心理上的年光族

今年資產價格普遍下跌,這讓我發現自己在意主動收入的程度,遠遠超過被動收入。

被轉換成 ETF 的不過是我用不到的錢,買了幾股就是幾股,它的價格只在我想賣出的時候有意義,而我暫時不知道那是什麼時候。之前 2020 年 3 月時如果沒什麼動作,2022 年也不必有什麼動作。何況 2021 年的成長,也沒為我帶來多少快樂。

相對的,主動收入的意涵更直接:我能輸出多少商業價值?這不只是銀行帳戶中的數字,只要我仍然相信資本主義,這就勢必成為個人價值感的一部分。

在 2022 年,設計案在時間與收入量級的變異程度比以往更大。雖然手上一直有持續性的工作作為緩衝,但當一年中居然出現不只一次的空窗期時,預見生存危機的恐懼感還是深深刻進心裡。

市場還需要我嗎?我被淘汰了嗎?我該繼續嗎?我真的能生存下去嗎?當這些問題在半夜襲來,那比資產帳面下跌可怕多了。

這時的第一反應,應該看看銀行中的準備金。是的,它們仍然安穩的躺在那裡,以無風險利率的速度緩緩成長,幅度小到直接忽略。若把手上的資產全數套現,以我的支出水準說不定能過上十幾年。

那麼我在害怕什麼?

於是我就懂了,那正是一把心理上的雙面刃。我把對資產的關心降到最低,這讓我可以安心面對它們的價格波動,彷彿我從來不曾擁有。然而於此同時,心理上我等同一個沒有存款的人,因為那些資產與我無關。生活費以外的部份轉換成 ETF 後,我就不把它們當錢了。

於是在心理上,我是年光族,每年都是。如果這時遇到空窗期呢?就會越來越害怕夜深人靜的時刻。至於能怎麼辦,還是回到根本,把注意力放在做對的事上。

我相信不安全感是擁抱自由的必然代價,沒有什麼都好的。這需要對自己能夠與不能掌握的部份都負上全責,但心裡還是要清楚:只有前半部分值得投入,後半部分只能因應。

做自己能做的事。


宇宙還是勝過了元宇宙

在 2022-10-30 的電子報中,我問了「如果可以自由選擇居住地,你想住在…」,其中四成的朋友想住都市,四成的朋友想住鄉村,沒有人想住在無人島。剩下兩成的朋友,跟我一樣選了「網路空間」。

這幾年來,雖然我人一直在新北中和,但我一直有種住在網路空間的感覺。平時工作並不需要出門,打開電腦就能透過網路連結到我所需的一切。呼吸著名為 WiFi 的氧氣,透過鍵盤滑鼠穿梭資訊海洋,而所有的價值都在那片 24 吋的發光平面中誕生。

Source: Netflix

這數位而不遊牧的人生到 2022 年初嘎然而止,讓我知道以前所想像的畫面都是假象。實體世界的力量大得離譜,宇宙還是勝過了元宇宙。

今年以來我換了四處住所,從之前的新北中和移動到臺南的老家,換到鄰近的房間,最後落腳高雄小港。這並不是終點,因為 2023 年底預計還會移動到臺南的某處。

在這三次遷徙中,每一次移動都伴隨兩個月左右的適應期,從作息節奏、日常飲食、居住空間都在改變與調整。在這段適應期中,我的睡眠品質會變差,營養攝取時有波動,這兩者都透過肉體而影響到我的精神。那在網路空間中浮沈的意識,血條似乎特別短。「你是不是又瘦了?」一段時間後回家時,我媽又這麼問。

當時間過去,我把這些參數最佳化到一個穩定狀態後,我又搬家了。薛西弗斯的巨石再度滾落。

從好的一面來說,我正是利用了遠距工作的彈性,才有辦法這樣四處遷徙。若非如此,說不定連工作都要換。我用這份彈性重整了時程表,把自己的時間塑造成最適合和家人與女友居住的樣子。

彈性容納了改變。這就是餘裕,這就是緩衝,這就是珍貴的自由。

你會想,自疫情爆發以來 WFH 也不是新鮮事了,真的有這麼嚴重嗎?緩衝不代表沒有衝擊,只是被減緩,正是這點讓我了解到實體世界的力量。居住地點影響了各個層面的一切:巷口的小吃、能碰面的朋友、週末能參加的活動,以及遠距工作以外的一切。遠距工作只是降低工作層面的影響,那只佔了清醒時間的一半。

想到這裡,不禁讓我佩服那些時常跨國出差的空中飛人,那需要多麼大的適應力才有辦法維持呀!又或許,我只是沒有把自己的形態調整為隨時移動的模式,因為我多數時候都是個定居者,沒有必要為了移動力而犧牲了效率。

至少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到自己在居住層面上必不可少的到底是什麼。一張高度適當的工作桌、穩定的網路、乾淨的房間、不貴可吃的自助餐,以及一條通往高鐵站的路。

此外,就是一個等我的人。


以日常對抗日常

我淡出創始樂團,放下北部的便利,搬三次家,這一切的變動到底為我換來什麼?只有一個。

我換來和女友同居的日常,這八年的遠距時光中朝思暮想的日常。

在九月以前,我常覺得這八年遠距就像八世紀,但如今這八世紀壓縮成八秒鐘,什麼都沒有留下。那些坐車到彼此住處的通勤,沒有太多意義的貼圖與訊息,僅是開著的視訊,似乎都是史前時代的事,離我好遠好遠。

自 9/25 正式搬家以來,新增一個非必要的每日任務:每天晚上十點多,去公車站接女友下班回家。無論那時我在忙什麼,我都會放下工作出門,這是不講道理的最高優先級。要是不小心錯過,我會很難過的。

公車站離住處並不遠,只有三四分鐘的路程,而那是一天中最幸福的三分鐘。

Source: Netflix

在公車站會合後,我們慢慢走回家。我右手牽著腳踏車,讓女友把背包放在車籃裡,而她的右手挽著我的左手臂彎。我們總是等待紅燈,因為趕的話就會提早到家。日復一日轉過相同的街角,踏過同樣的馬路,走進那家超商買宵夜,再把宵夜拿回家。

只有在這三分鐘裡,我既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只在當下的每一瞬間。把感官放到最大,就像把世界吸進體內。這就是實體世界的力量,這就是宇宙。

我們談過彼此心中的理想生活是什麼樣子,沒想到這就是了。就這麼簡單嗎?是,也不是。走一段路簡單,永遠走下去不簡單。激情是沒有用的,那禁不起日日夜夜的柴米油鹽。唯有以日常對抗日常,在變動之中有某一段時光恆常不變,那是有我們兩人風格的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