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
This tag has no manager currently
17 are following
23 articles

老外問:【How are you?】的時候到底要怎麽回覆呢?

Jason | 日中英翻譯 | 軟體開發

嗨,我叫Jason,來自溫哥華。 我是一個會英語和中文的台灣加拿大人。通常在課本上可能教的是 "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但事實上,在英語國家生活了好幾年,好像幾乎這句,所以再次想傳達在當地的觀察...

本土語言能力測驗中腔調差帶來的差異經驗

Chhoà A-hâm

在《國家語言發展法》正式實施,新課綱上路、本土語言課程制度化進入九年義務教育系統以後,因應師資的需要,語言能力認證會迎來新的報名人數高峰。這三大類語言能力認證,有關方言別/腔調差的區別,有不同的分類方式,考試制度也有差別。本文會針對三類本土語言,訪問總共三位語言使用者,來初步探討、比較他們對語言能力認證的看法,以及他們準備測驗、參與測驗的經驗,並且提出一些現在制度下,可能需要更加注意的問題。

人物》觸碰台語文本的邊界,使母語再一次誕生:國寶楊秀卿談唸歌《未公開的綺麗》

Openbook閱讀誌

台灣國寶、說唱表演藝術家楊秀卿今(6/17)凌晨辭世,享壽89歲。4歲雙眼失明,10歲起便投入學習,楊秀卿一生都與唸歌結伴。2020年,OB專訪年屆85歲推出全新唸歌專輯《未公開的綺麗》的楊秀卿,與其大弟子、「微笑唸歌團」團長儲見智、音樂製作人柯智豪。留下合影外,三位也分享唸歌所蘊含的歷史文化,改編創作情色唸歌的過程。謝謝人間國寶楊秀卿表演並熱心教學台灣傳統說唱藝術,使文化技藝得以傳承。

Lost in Translation|關於翻譯的碎念:定義、失語和罪疚

人二譯社

詩中關於語言、權力、殖民和離散的思考,隱藏在平淡日常的描摹中,一來一回形成獨有的張力。Eric訪問中提到「內疚」和「翻譯」,似乎卻暗示了語言、翻譯和身份的關係。

《動物農莊》港豬版:香港地生、香港地活

慕雲

我以為經歷過19年抗爭及後國安法時代的我們,已不需要讀《動物農莊》。當預言小說變成現實,難道我們還需要對照預言有多準確嗎?會買下《動物農莊》(港豬版),不為別的,就為了 VA Wong Sir 的可愛畫作。用母語廣東話讀經典也很吸引,意味着可以用更快速度讀完。

3

2030 雙語國家 唱衰也是成長的動力

Hachoou 哈啾

台灣2030年要成為雙語國家,一開始聽到這個消息覺得「台灣好國際化、好潮喔!」當我還是屁孩時,上課都沒在聽的,不管是英文、國文、唱遊課都一樣,長大要用才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國際上好像不會說英語就難與世界接軌;職場上若...

移民生活之十七:英文語境的生活

DuncanLau

學習另一種語言,就是要不怕錯,不怕醜,多聽多講多綀習,終會日子有功。

台灣人的母語|元明散文

一頁詩人

台灣人有一種母語,叫做隱藏在愛意下的薄鄙。少年時代的「隔壁蔡太太的小孩考上台灣大學,你這麼蠢還不用功讀書?」 成年後的「你的表弟都生了三個小孩,你這麼閉俗什麼時候才能結婚?」 總在出事後的「隔壁日本人做事最棒最認真了,台灣人就是爛。

一擺得人驚个風搓(客語文)

解璇玫

練習客語文寫作

婷駐妳心人生相談室

當政治成為了表演

射手媽咪婷婷

當我們看新聞時是否常常血壓飆升?但長期觀察下來之後,你會發現根本不需要如此認真。

法籍跑者作家吉雷米通過「高專人才歸化」 花15年獲台灣國籍

穆礬

來自法國的跑者作家吉雷米(Rémy Gils),終於在來台的第十五年,於本(8)月通過內政部「外籍高級專業人才歸化」的申請,在不放棄法國國籍證明的前提下,成為「正港臺灣人」。

[社區徵文]馬特市安利大會—生命與靈魂的詠嘆:台灣原住民傳統歌謠

風翔萬里

本文主要說明個人接觸台灣原住民民謠音樂的過往及介紹本人推薦的原民音樂作品。台灣音樂圈裡本土意識的抬頭其實是在20世紀末,近千禧年的時候才漸漸興起。在此之後我們開始可以看到台灣原民歌謠音樂經過商業化包裝、梳理後,開始廣泛出現在台灣的音樂市場,之後進而走向世界舞台。

6

【閱讀筆記】會說台語的小王子!當經典文學遇上母語傳承-《小王子台語版》

WencheWu

翻譯成300多種語言,譯本數量甚至被認為僅次於聖經,安托萬·迪·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的作品《小王子》,可以說是經典文學的代表。不過縱使看過英華文、英文版本,筆者卻始終沒有用自己的母語——「台語」或「客語」,閱讀這部作品,直到這次買了前衛出版的《小王子台語版》。

劳资信了你的邪

苔米

大概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吧。哪怕我不变,世界也会变,武汉也会变。更何况一路走来,我也是变了的。在超市里偶然听到武汉话的时候,也许就是我可以离故乡最近的时候了。

《我咧唱歌》以母語書寫生命,用以溫暖日常!

Sunline

本文刊於readmoo閱讀最前線,此一讀者投稿是有稿酬的,大家可以試試!

今天我來學母語:台語

Sunline

在Facebook上寫著「我找了XXX要教我台語!」朋友在留言問我:「你還要(需要)學喔?」要啊。我說。我的拼音爛透了,我想要學拼音,特別是我在寫小說的時候,就特別想把所有角色的對話改成台語,我也可以全部寫成台語發音,但有件事情我得先學好,就是「拼音」;我雖然聽跟說的能力,和使用...

關於母語的再習得

Lilium

因為父母的母語不一樣,所以我家從小就都說國語。台語、客語都聽懂一些但不太會說。記得小時候要跟阿公阿嬤說話還要透過爸爸、叔叔翻譯。長大後到高雄讀書,台語聽力進步不少,但仍不習慣說台語。後來曾參加一個全台語的台灣文化營,為期五天,回來之後,竟然可以跟阿公用台語聊台灣史了!

我的母語是甚麼? 台語文化漸漸逝去...

男子舍監Bella

看到@米高與小狗ThankYou 發表的最好保育一個方言的方法,便是多說這種方言,不禁讓我有所感觸。是呀,環境之於一個語言是非常重要的。而台灣,正面臨傳統語言漸漸消失的困境...還記得小時候有大約有三年的時間是回到鄉下與爺爺奶奶同住,為了與爺爺奶奶溝通,必須使用台語(閩南話),所以那時的我也說了一口標準的台語。

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音速的索尼克

近日内蒙推漢語教學一事沸沸揚揚,此處竟無絲毫討論,令人驚奇,卻可能也是意料之中。但本文無意挑起母語、國家之論爭,公道自在人心。筆者只是想藉此事,回憶一點内容。中學一年級時,班上有位蒙古族的女生,當時小組討論,大家就當作閑聊時間,從天南講到海北,有人問她,你是蒙古族,可會寫蒙古文嗎?

【假如多給我一次機會】 我一定把客家話和日語學好

IrisChen

一個語言要能用來表達思想和感情,才算「健在」。——《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 I,縫上新舌頭》 這輩子如果有什麼遺憾,就是小時候沒有把握和親人相處的機會,把客家話和日語學好。和許多在臺灣出生長大的小孩一樣,我的母語是客家話和日語。但在國民黨力行「黨國教育」的威權統治下,我的母語舌頭很早就被割掉了。

1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