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book icon

Sunline

@sunline

文青書店裡沒有兒童的世界!

直至如今中年的我進到每一間傳統書局、獨立書店、連鎖書店,我還是會喜歡看那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兒!那些讓人對世界眼睛一亮的玩意兒!或者其實不是書先吸引人,而是那樣與生活緊扣的一切,帶人進入了書的世界!

當妳開始學會一個人/《莎莉》

莎莉的故事小巧可愛,部分現實顯得殘酷,仍也營造非常溫暖與幽默的輕快,最後回到台灣的莎莉是否真的有體會到美玉口中說的那種一個人的美好?一個人旅行真的很奇妙!所有害怕獨處的人都應該試一次!

電子書系列/筆記3:版式圖文epub的限制

就閱讀的考量,電子書肯定不全然等於紙本書,它是另一個文字/書籍呈現的形式,除了epub的規則得遵守之外(才能生成檔案),它還有許多在「使用上」需要去思考的地方,也就必然會在「使用」的細節上,會再去思考更多的可能!

七日書:Day7,我決定今後就這麼孤獨地走著!

未來的人生,也許就日本(日本還有好多地方沒去)、韓國(首爾以外沒去過別的地方,而且當時並不熱愛韓國文化)其他的地方,也許就是突然起念了,想走了就會去了!(喜歡,但再也不會去的就是香港了。)就是現今沒有什麼特別出走、玩耍、冒險的念頭!或有一天讓我又年收入百萬以上,我會再去日本住三十天或就在那兒邊玩邊接案,但更有可能的是這個地點會換成韓國也說不定!

七日書:Day6,心自在哪兒都是安身立命之處

沒有逃避念頭的人是強者!於是就這麼自在的活著吧

一分為二的隱喻《破墓》(파묘)

或者它就如台灣的《返校》透過一部電影,提醒著歷史不能被遺忘,而《破墓》更加進了韓國信仰裡能與歷史互相呼應、連結的方式,不僅揭開了那段歷史的傷痛,或者是更往前推韓國從高麗、朝鮮時代歷經各樣的分分合合、侵略占領⋯⋯

七日書:Day5,家,沒有特別的想像!

而關於「家」帶來的歸屬感,也許在年輕時飄盪來來去去的日子練就了一種:「啊!能夠好好吃飯、好好睡覺的地方就是家了吧!」隨遇而安的心境了吧!

七日書:Day4,回不去也不想回去的青春惡夢!

人總是會長大的,長大了就好了,長大了,那些無法處理的事少了,那些焦慮的事有很多也明白沒什麼了,那些不關自己的事的情緒、人就擱在那裡吧!不能與自己同行、不願陪伴自己的人,就把他們通通都留在原地吧!

七日書:Day3,我不記得我經歷過被禁說方言的年代

什麼語言我說起來最自信呢?不要跟那種硬要糾正別人的台語的人說話的話,我的台語會擺在我的國語前喔!

新書上架:《一個人上路,去日本住三十天!》4/10已可購買!

我也不知道這樣的東西誰會買?但我相信離開台灣去國外住整整一個月是絕對迷人的事,對大多數上班族、學生、自由工作者,它都必然需要有一點決心,才能放下些什麼起身,也同樣的在生活中有許多能讓自己能起身的機會,才有可能促成這樣的旅行!希望這過時的旅遊心情,以及那些旅程上的照片都能讓人喜愛!

改善拖延病:先去做那件喜歡的事!

不要把時間花一直盯著網路看,網路世界不會因為你三十分鐘空下來去做別的事而有什麼太大的改變;不要把時間花在「抗拒」的情緒裡,先停下抗拒的情緒,去做那些你喜歡也不抗拒的事,情緒上想逃避、萬分抗拒的情緒被自己喜歡的事給安撫了,那些你抗拒不去做其他事的情緒就會少了,你就會起身去做了!

七日書:Day2,大雄的空地,籃球場,電影院!

我們總會在生命裡感受到某種魔幻,有些能陪我們成年、老去,有些礙於時間、空間的轉換皆會消失,但我們依然能夠在每一個年歲擁有那個依然感受魔幻、想像的能力,每一個年紀對我來說都是後來的我的小時候!但肯定的是,電影院的黑,絕對是能讓我安心入睡的所在!

七日書:Day1,台灣,台11線,東海岸!

若提起「海岸的美」,無疑地,我依然會把台灣東岸的台11線擺在第一位!那很有可能是我開始喜歡旅行的起點!更有可能是我喜歡海的確認!

每一秒都讓人屏氣凝神《魅惑之人》(세작, 매혹된 자들)

《魅惑之人》把一段迷人的情感用圍棋的節奏放進君王對抗外敵與王位爭奪的故事裡,既擁有權力鬥爭下時時刻刻的驚心動魄,也有愛情裡那備感艱熬的小心翼翼,更有那愛慕、曖昧間的模糊不清,拽在懷中細細呵護,想往前一步攻城掠地,卻又將它維持在不越矩的著迷!

一個關於Matters使用經驗訪談;一筆Billboard USDT 配捐所得!

文真的很長,謝謝你讀完!謝謝你們願意一直讀我的字。這其實也促成我把文字做成書本的動力!你們會讀,也就代表,其他不認識我的世界的人,也有機會透過文字認識我!那麼:讀者在哪,我也就在哪了!

旅行真的是件魔幻的事,但不需要太多意義《青春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

旅行,真的是一件非常魔幻的事,因為太魔幻了,對它標記任何「有意義」的記號,都顯得太過矯情!畢竟所有旅行上的意義,多半是不能共享的,單單只屬於那個出發的人!每個人體會到的都不屬於其他人的!也不盡然可以拿出來交談了!

不要在見面的時候討論我網路上寫了什麼!

再回頭跟人聊起那個網路剛盛起的年代,是個非常純粹的年代,人們是因為「有趣」而著迷於網路,而不是因為「想要交朋友」啊!

一個好角色《大指揮家》(마에스트라)

車世音這個角色,李英愛是演得過於用力了點,但情緒上的轉折上時強時弱,時而理性明智,時而柔軟怯懦,最終都將她的情緒帶往她所想要完成、她所喜愛的、她自我要求的舞台上:「無論如何都要將自己燃燒綻放!」而這不僅成為讓她能夠站在那個位置上最佳的理由,也讓她「內心的熱愛」那樣清澈地顯露出來!

電影看串流平台不算看電影?電子書不算書?

數位化/網路的存在本身就不是要「消滅」實體,而是透過數位化讓更多訊息/資訊可以方便地讓人取得,能夠讓多數人可以用自己選擇的方式,取得所需要的內容;若是個人真心不想被時代改變,還是繼續去電影院、讀實體書,我相信實體不死,只是變得比較小眾,要喜歡自己的小眾,不要害怕自己變成小眾!

有書.有音樂.有攝影《我的完美日常》(Perfect Days)

後來我過著一個人的日子,其實挺舒適的。那種選擇孤獨過日的方式,有時對旁人會感到愧疚,但又覺得自己所追求那樣極簡單的日常,不是能與他人共享(或也沒有人能同行)心中五味雜陳,像平山先生最後那顆鏡頭配著〈Feeling Good〉的音樂:這確實是「Perfect 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