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媽媽

@BuddhistMom

能幹背後的焦慮

在踏上療癒之路後,透過內在小孩,我發現了我很多日常不覺察的部份,例如我的長期焦慮、壓抑情緒、過度努力、完美主義、討好別人、驚恐、自我批判、自我厭惡、價值感低等等。平時的日常生活,我只是一個能幹的打工仔,但原來能幹背後,我每天都付出著龐大的代價,直至生了第二名小孩,照顧兩名小孩的壓...

地球的玩法—從孤單中學習被愛

我有兩名小孩,9歲的家姐爽朗、怕麻煩、敢愛敢恨;6歲的細佬纖細敏感,妥妥的一顆玻璃心,微風吹過也可能會裂。我每天睡前都會給他們 goodnight hug,而其餘時間,家姐也會久不久過來找我說:「我不夠愛,要抱抱。」,但細佬從來都沒有主動求抱過。

尋找父愛之旅

爸爸在我4歲那年離開了,在三十多年後,我開始了一趟尋找父愛之旅。被自我保護機制封鎖了的記憶、被扭曲了的情感、擺脫不了的內疚感,一步步的引領我回歸爸爸的愛。原來我一直在忽略和否定我對爸爸的內疚,而這份內疚的背後,藏著我對爸爸的不捨和怨恨。當這些感覺重新出土的同時,目睹爸爸自殺一幕的毀滅性驚恐也重新出土。

分享不分享

家姐和細佬還在幼稚園的時候,每次有生日會或學校活動派糖果,家姐取得的糖果都比細佬多。那時候我還未學善養,想要教孩子分享,都會叫家姐分一點給細佬,覺得這樣才「公平」。後來有一天,家姐問我有多少錢,問我有沒有幾千元,我說有,家姐便叫我分一點錢給她。

原來我不愛我的老公

小時候,媽媽對我的愛是「要求」,是「讓我變得更好」。而我對媽媽的愛是壓抑自己地「滿足對方」。這就是我認知中的「愛」。長大後,我把這個扭曲的愛套用到伴侶身上,讓大家都很痛苦。後來我的心靈導師阿賢教會我甚麼才是真正的愛,讓我明白到,我對老公的只是索取而不是愛,並讓我在「得不到愛」的痛...

孩子要求幫忙時,大人幫不幫?

我學習善養已經4年了,我由嚴格管教,轉化到無限包容和盡力滿足孩子發展需要。在18個月至3歲的兒童階段,其中一個發展需要是「於脆弱時得到別人沒有要求及期望的支持」(參考 Robin Grille 兒童發展需要表)。為了滿足這個需要,每逢孩子要求幫忙時,只要大人不覺得委屈,我們都盡量幫忙。

Encanto的IFS課

最近跟小孩一起看迪士尼的《奇妙魔法屋 Encanto》,發現它簡直完全呼應到內在家庭系統療癒法 (Internal Family System, 簡稱 IFS)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很多不同部份,不同部份有著不同性格、經歷、職責和能力,但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想幫助我們。

IFS改善長期噁心

在 IFS 的系統內,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很多不同部份。例如我們看見一個蛋糕,很想買來吃,但又擔心吃了會不健康,就是內心有一個想吃的部份,和一個怕不健康的部份,他們意見不同導致糾結。其實所有部份都是出於好意,想幫我們或保護我們(例如讓我們吃蛋糕開心,或讓我們別吃,怕不健康),只是有時他們用的方法也讓我們難受。

讀書好才有選擇?

朋友知道我把孩子送到非主流學校,好奇問:「你和你丈夫成績都那麼好,你不想孩子跟你們一樣嗎?為何會把孩子送到非主流學校呢?」我答:「因為我不想孩子跟我一樣,成為一個考試機器。」 的確,我和丈夫成績都很好,入讀Band 1的英文中學,會考「成手火箭」。

走進絕望

我2017年生了小兒子後有抑鬱狀況,後來我遇到我的人生導師,透過內在小孩療癒大有好轉,已經回復到抑鬱前的狀態。但2021年那場疫症,差點讓我抑鬱復發。那時候學校停課,我在家工作,但丈夫公司仍未有在家工作安排。我每天日間大部份時間都在獨力照顧兩位孩子,但同時要在家上班,真的分身不暇。

貪錢背後的能力感

最近一次聚會中,9歲的女兒問我的朋友:「你新年會給我多少錢利是?」我的朋友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回答,我也有點尷尬。在一般社會眼光來看,問人要錢是貪心或沒禮貎的行為,收到利是後馬上在對方面前拆開也是沒禮貎的。之前每次女兒收到利是想馬上拆開時,我都連忙尷尬地制止。

我不值得被愛3 - 遇見高我

無論我如何告訴自己「我值得被愛」,效果都不大。但原來當我充份感受「我不值得被愛」的傷痛後,這個信念便自然地轉化了。

我的孩子「試底線」?

不少家長都說孩子會「試底線」,反覆提出要求。還有家長認為,孩子不再提出要求就是變乖了。到底孩子是變乖了,還是對父母死心了,不再向大人求助?

內在小孩都知道 - 被拒收的難過

“Inner child knows everything”. 我因為被課程拒收而耿耿於懷,我以為是因為自我價值被否定。但透過內在小孩,我才發現原來背後還有更深的憤怒。內在小孩短短的一幕,就道出了我三個核心需要。

歌詞感悟/善養:陳奕迅 《落花流水》

陳奕迅的《落花流水》,是黃偉文的詞。歌詞是寫流水遇上一朵落花,縱然流水多麼喜歡落花,但落花始終會有自己的路,流水只能載它一程,並不能陪它到永遠。這像極了教養。//流水很清楚 惜花這個責任真的身份不過送運 …要是 彼此都有些既定路程學會灑脫 好嗎…講真 天涯途上誰是客散席時 怎麼分// 父母就像流水,孩子就是落花。

意圖才是最重要

一天回家途中,細佬在電梯內突然扮吐口水,電梯內還有其他人。我對細佬說:「細佬你是在裝的吧?但這樣裝吐口水也可能會傳播病菌,而且我擔心其他人會覺得嘔心。」細佬馬上轉身面壁,一臉生氣的不理睬我。我繼續說:「請你之後在電梯內別玩這個,好嗎?」出電梯後回到家,細佬嘩一聲的哭出來。

我不值得被愛2

上次發現了「我不值得被愛後」的限制性信念後 (前文連結),我機緣巧合地找到了阿賢開辦的內在小孩課 (那時是2019年10月,是我人生的真正開始),我在上第一堂時,一進入狀態便哭了半卷廁紙,但其他同學都沒有哭,令我尷尬非常。內在小孩是我們內心的部份,他仍然停留在小孩的階段。

能力感才是未來王道

大家有否發現,很多在學校內要學生死背的知識,其實上網按幾個鍵就可以找得到?甚至邏輯運算也有AI 可以代勞。如果不想孩子被科技取代,那麼建立孩子的能力感,遠比催谷孩子的成績來的重要。有能力感的孩子樂於接受新事物、敢於創新、不怕表達、可以適應急速變化的新世代。

欺凌者的背後

上回提到女兒讀小一時,她的女同學不許她和其他朋友玩,讓我十分糾結。後來在一次網課上,我明白為何那位女同學在社交上會有這些表現。那是疫情時期的網課,當時正在小息,那位女同學剛好沒有關掉收音,於是大家都聽到她家中的說話。只聽到一位大人聲音說:「你快點寫啦,怎麼不寫?

善養如何讓孩子保護自己

家姐讀小學一年級時,有一位幼稚園的小男生一起升讀同一間學校,於是他們在學校會一起玩。後來家姐認識了另一位女同學,那位女同學不喜歡家姐跟男孩子玩,說如果家姐再跟男同學玩,便不跟她做朋友。家姐很喜歡那位新朋友,於是便唯有跟小男生絕交了。我知道後內心很焦急,因為我小時候家裏管教很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