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媽媽
佛系媽媽

佛法輔導碩士,育有一子一女。原本家庭事業兩得意,產後卻陷入抑鬱。後來接觸到《善養小童成大同》一書,從中看見自己抑鬱背後的的創傷,深受感動,最後藉佛學和內在小孩走出陰霾,放棄原有工作,致力推廣善養和療癒。

讀書好才有選擇?

朋友知道我把孩子送到非主流學校,好奇問:「你和你丈夫成績都那麼好,你不想孩子跟你們一樣嗎? 為何會把孩子送到非主流學校呢?」
我答:「因為我不想孩子跟我一樣,成為一個考試機器。」

的確,我和丈夫成績都很好,入讀Band 1的英文中學,會考「成手火箭」。
當年大學選科時,資訊科技突然冒起,相關的學系收生要求很高。老師覺得行業有錢途,而我成績能考上,於是便推薦我報讀。老師給同學的建議,完全是基於學生的能力和行業的前景,而非學生本身的興趣;而當年我又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於是便入讀了。

到我畢業時,科網爆破了,經濟不好,IT前景不明朗。但憑著我們的好成績,我和丈夫也進到了國際公司,再一步步晉升至管理層。然後,跟很多人一樣,我們發現自己不享受自己的工作:人事複雜、工作乏味、受氣、壓力大、資源分配不公。

但當我和丈夫想轉工時,我們發現,我們好像沒其他選擇。
我看見有些人喜歡做手工皂,有些人喜歡扒獨本舟,然後他們憑著自己喜歡的東西也能過活。但我只是一部卓越的考試機器,讀書時能滿足老師的評核要求,出來工作時能滿足上司的評核要求。簡單來說,你要我做甚麼,我便做甚麼,而且做得很好,就算我有多不想做,也會迫自己完成。然而我只知道我被要求做甚麼,卻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甚麼、想要甚麼。

我完全沒有其他技能和興趣,而且要轉到一個新行業由頭做起,人工會大減,讓我很掙札。我那時才發現,原來成績好,反而讓我失去了很多選擇。

我記得看過一個 TedTalk,講者是一名華人,他說:「華人有兩個共通點。第一,你不會跟父母頂嘴。第二,如果你不是醫生、律師或會計師的話,你父母會很失望。」
真的說得太好了!😂

在另一個 TedTalk,美國一位教育學家說,很多家長努力的期望孩子考到某幾間大學的某幾個學科,只有很狹窄的選項。但這個期望,其實就是在告訴孩子:「如果你不在這條狹窄的路上,你的人生就完了」,這是在把這幾個學科以外的所有可能性都抹殺了。

成績好,大學能選的科目就多了。但如果父母的眼光只停在某幾個職業,可以選的還是很少。
而如果我們只顧讀書,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興趣,縱然有再多的選擇,又有何用呢?

所以我讓孩子上瑟谷學校,在一個完全自主的環境裏,他們可以自由探索和發掘自己的興趣,充份感受生命的可能性,不再做一個考試機器。他們會知道無論讀不讀大學,生命仍有很多選擇,不會因為成績不好而焦慮。

「讀書好才有選擇」,其實是這個 limiting belief 才讓人感到沒有選擇吧!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