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一致
當孩子說吃飽了,可是還有些剩餘的飯粒,聽過不少父母長輩說:「把你碗裡的飯粒吃乾淨」緊接著說了一句話:「因為農夫種稻米很辛苦」 這樣的一段話,代表著個人內在狀態不穩定,所導致應對的不一致。「把碗裡的飯粒吃乾淨」這是父母長輩的期待或是過去成長歷程所養成的觀點,跟「農夫種稻米很辛苦」並沒有關係。
打擾到我了
一個被寬容被等待過自然感受到愛的孩子,長大後才會知道那是什麼,進而不加思索地給予應對。

關心
兩位長輩因為適婚年齡的姪女,來和我談話。其中一位長輩 A 擁有較絕對的話語權,因此不斷的陳述關於姪女的故事。我不得不中斷:「這邊停一下,所以你剛剛說的關於姪女的故事,和您有什麼關係呢?」 A:「怎麼會沒關係呢?因為!@#%@」接著說起了家族的故事。
貼心
和一位十五歲少女的談話,和她爸媽是蠻熟的朋友。父母很擔心平時孩子什麼話都不說。我:「平時遇到不開心的時候,會做什麼?」 少女:「都在房間裡啊」 我:「一個人房間裡,會希望爸媽來跟妳說說話嗎?」 少女:「還好」 我:「還是當你不開心的時候,會想告訴爸媽?
少女的困擾
去年底送美少女去補習途中,美少女主動提到最近學業上的困擾。聊了一陣之後,美少女:「我還在考慮,是不是國三時轉到一般的多元班去。」 我:「這樣可以嗎?」認真的看著她 美少女停了一會:「不太 ok」 我:「怎麼說?」 美少女:「我都已經用了那麼多心力在這上面,我爸也花了那麼多錢幫我補習,我不想這樣就放棄!
兄弟爭執
不過,因為是友人閒聊,於是沒打算走脈絡到的太深入的地方。
早療
問我:「除了好好陪伴,我可以做些什麼?」
我會陪你
我:「你剛剛說的『你不要那麼傻』的同時,卻不自覺得笑了。你知道嗎?」

連結
認知無法產生改變,只有透過自身的連結,才能產生改變。認知,就像一直告訴自己不要吃宵夜,是沒有用的。

有意識
在日常對話中很難有意識對話;反過來,有意識對話在日常生活中很難運用。

AZ副作用的脈絡
讓知道只是知道。很多事會比較單純反而比較好處理。
AZ副作用
責備比起讓孩子學會負責,更容易學會逃避或學會害怕。

難道我不能生氣嗎?
我們都到了這年紀。我不希望你未來會後悔,沒有好好的說出口。沒有好好的表達你的愛。
忘了怎麼辦?
很多時候的關鍵來自於,聽到對方的回應後如何再做出回應,或者是有沒有留下空間有機會讓對方說出口。
流感疫苗
關鍵除了溫柔,重要的是選擇。因為不希望變得很鄉愿。
不得不
該解決的並不是要對方改,而是調整自己的應對模式。
平靜
溝通的目的是要取得平衡,讓彼此更靠近;而不是努力的想說服對方,滿足我們的期待。
你要用心
用心做好每件事

小熊事件
真正的平靜和壓抑情緒的「假平靜」,就算身邊人沒察覺,自己多少清楚。如果自己不知道,身體的反應也會呈現。
創傷
有時表面上沒事,不代表真的沒事。

應對
很多成人想糾正對方的行為,但忽略了其實是自己的內心受傷了。

自律
給孩子愛,而不是急著要他改。

開學小插曲
手牽手散步回家。回程路上,多數時候是安安靜靜。

久違的外食
是沒有錯啦!可是總比看到成績之後,自己不開心來的好

說謊
我們究竟是希望教出勇於說出「事情真相」的孩子,還是教出因為害怕說出真相被責備的孩子呢?

用心說
擔心兒子比較多?還是擔心公司營運狀況比較多?

生日快樂
我們無法阻止身邊的事情發生;但,可以選擇如何看待。

情人節
當你放下的時候,你會變得更少嗎?這樣的損失會縮減你的本質嗎?

簡短的閒聊
何必急著說服自己,他們其實也對你很好?

2020 元宵
保有資深女在意識不清楚、披頭散髮、衣著不整的情況下的尊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