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
李怡

李怡,1936年生,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後在《蘋果日報》撰寫專欄,筆耕不輟半世紀。著有文集《放逐》、《思緒》、《對應》等十數本。 正在Matters連載首部自傳《失敗者回憶錄》:「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這就是我所指的失敗的人生。」

失敗者回憶錄68:有用則取,無用則棄(非常有用的白痴之二)

「非常有用」是因為這些人沒有明顯的中共背景,不屬於中共宣傳機器中人,故較有公信力。

法國《世界報》以「非常有用的白痴」來形容斯諾和某些特定的中國境外人士,真是恰當和妙於形容。「白痴」是指這些人很天真,容易輕信,不過就不是懷有個人利益目的去扭曲事實。「非常有用」是因為這些人沒有明顯的中共背景,不屬於中共宣傳機器中人,故較有公信力。中共數十年來,儘管在世界各地辦了許多隱性的「外宣」,但組織上、財務上隸屬中共,都受中共意識形態束縛,不敢大膽直面事實,難取信於讀者。「非常有用」還因為報導敘事的態度坦誠,生動並有可讀性。說是「白痴」,是作者自己被中共誤導、講自己相信的事,但其實是不了解專權政治的特質和內情。

斯諾1937年的著作《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令全世界讀者對中國共產黨改觀。抗戰開始後這本書以《西行漫記》的書名在中國風行,無數懷著愛國救亡心志的青年因讀了這本書而奔赴紅色根據地。中共以槍桿子和筆桿子兩大武器打贏內戰,建立政權,其中的筆桿子即輿論戰,得力於「非常有用的白痴」至大。但斯諾這本書在1949年中共建政後,在大陸長期都沒有出中文版。原因是書中所述與中共建立政權後此一時彼一時的政策不符。比如書中指中共政權是某種民族主義形態,與斯大林式社會主義不同,這不符合中共宣稱是正統社會主義,尤其建政初期「一面倒」向蘇聯的國策;書中描述的革命史和毛澤東形象,與中共的歷史記敘也有偏離。在要求「絕對正確」的宣傳方針下,這本書的中譯本,只在斯諾1960年訪華時出版了「內部發行」版,目的自是要讓斯諾看到自己著作在中國出版,出自統戰需要。到21世紀,這本書才再在大陸發行。

從《西行漫記》在中共奪取政權之前的廣泛發行、推動閱讀,到建立政權後對此書的冷待,就可以看到,對中共來說,「非常有用的白痴」最關鍵是「用」,也就是說,所有的文化產品、歷史記述、作者的認真寫作、個人的道德尊嚴,都抵不上一個「用」字。有用則取,無用則棄。

2020年6月24日,時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的奧布賴恩(Robert O’Brien)在一次演講中,承認幾十年來,無論是美國政界、商界、學術界,還是新聞界,都對中共有誤判,即「相信中國共產黨會變得開明,會滿足中國人日益增長的對民主的渴求」。並說「這個想法被證明是非常幼稚的。我們已經大錯特錯了。這種誤判導致了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美國外交政策上的最大的一次失敗。」他所說的上世紀30年代這個時間點,正正就是斯諾的《西行漫記》出版的時候。可見這本書對美國政策、對國際局勢有多大影響。

1971年中美關係的突破,其國際局勢的背景,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建立在核恐怖平衡上的冷戰。美國面對主要對手蘇聯,又陷入越戰泥沼,而恰好中蘇對抗在1969年發展到珍寶島武力衝突的階段。蘇聯甚至向美國試探,如果以核武器向中國的核子基地進行一次「外科手術」式的襲擊,美國會否保持中立,而得到的反應是美國堅決反對動用核武,不會袖手不顧,並立即向蘇聯本土134個城市、軍事要點、交通樞紐、重工業基地發出進行準備核打擊的指令。美國的反應遏制了蘇聯的盲動。而蘇聯對中國要進行核打擊的企圖,也促使美國在國際戰略上選擇與較次要的敵人聯手對抗主要敵人的策略。這是中美關係突破的時局背景。

中國在得知美國對蘇聯核打擊的反應後,在1971年四月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問,並同意斯諾發表與毛澤東的談話。美國國務院同時間宣布解除對中美往來的封鎖。於是,隨著中美關係的突破,帶來了美籍中國學者接二連三訪問中國的潮流。走在最先的是物理學家楊振寧。

他在美國解除封鎖後就到中國訪問了四星期,同周恩來進行了五小時的宴會。1971年9月21日,他在任教的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作了一次「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印象」的英文演講。《七十年代》很快地取得了談話錄音帶,並翻譯刊登在同年的十一月號。對中共的統戰來說,這個談話也真是「非常有用」。它帶頭引導了旅居外國的學者、作家、名人的訪華潮,以及紛紛在《七十年代》上發表他們在大陸被刻意安排的訪問中所得到的印象和感想。

這些學有專精的人物,不敢說他們是「白痴」,但卻肯定是在中共刻意安排引導下的見聞。在當時的風潮下,刊登這些訪問記亦有新聞價值,但在中共國內局勢翻覆變遷之下,專權政治的特性暴露,我覺得應該對讀者作出認識上的糾正,才是一份負責任的雜誌應有做法。

楊振寧任教紐約州立大學期間,於1971年首次訪問中國,圖為他在紐約州大的辦公室
《七十年代》早年,與老闆方志勇和督印人黎榮合攝。

(原文發佈於9月28日)

《失敗者回憶錄》連載目錄(持續更新)

  1. 題記
  2. 闖關
  3. 圈內圈外
  4. 殺氣騰騰
  5. 煎熬
  6. 傷痛
  7. 動盪時代
  8. 抉擇
  9. 那個時代
  10. 扭曲的歷史
  11. 先知
  12. 自由派最後一擊
  13. 我的家世
  14. 淪陷區生活
  15. 汪政權下的樂土
  16. 淪陷區藝文
  17. 父親與淪陷區話劇
  18. 李伯伯的悲劇
  19. 逃難
  20. 愚者師經驗,智者師歷史
  21. 戰後,從上海到北平
  22. 古國風情
  23. 燕子來時
  24. 在左翼思潮下
  25. 1948樹倒猢猻散
  26. 豬公狗公烏龜公
  27. 《蘋果》的成功與失敗
  28. 怎能向一種精神道別?
  29. 自由時代的終章
  30. 清早走進城,看見狗咬人
  31. 確立左傾價值觀
  32. 「多災的信仰」
  33. 最可愛的人即最可笑的人
  34. 中學的青蔥歲月
  35. 被理想拋棄的日子
  36. 談談我的父親
  37. 父親一生的輾轉掙扎
  38. 父親的挫傷
  39. 近親繁殖的政治傳承
  40. 畢生受用的禮物
  41. 文化搖籃時期
  42. 情書——最早的寫作
  43. 那些年我讀的書
  44. 復活
  45. 不可缺的篇章
  46. 不可缺的篇章 之二
  47. 不可缺的篇章 之三
  48. 不可缺的篇章 之四
  49. 不可缺的篇章 最終篇
  50. 沒有最悲慘,只有更悲慘
  51. 歸處何方
  52. 劉賓雁的啟示
  53. 徐鑄成的半篇文章
  54.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人
  55. 通俗文化的記憶
  56. 左派的「社會化」時期
  57. 伴侶的時代
  58. 那些年的太平日子
  59. 香港歷史的轉捩點
  60. 福兮禍所伏
  61. 香港輝煌時代的開始
  62. 我們是甚麼人?我們往何處去?
  63. 二重生活的悲哀
  64. 《七十年代》創刊背景
  65. 脫穎而出
  66. 覺醒,誤知,連結
  67. 非常有用的白痴
  68. 有用則取,無用則棄(非常有用的白痴之二)
(《失敗者回憶錄》此前在《蘋果日報》連載,現正在Matters持續更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