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
李四

边学边写

科学、哲学和宗教

过去两百年间,先有尼采试图用哲学埋葬宗教,后有霍金试图以科学埋葬哲学。诚然,现代科学自诞生以来,蚕食了过去属于宗教和哲学的许多地盘,可后者丧失的只是外围阵地,其中心大本营并没有受到明显冲击。在可预见的将来,科学、哲学和宗教将继续在人类生活的不同面向各自担负重要责任,它们之间与其说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势态,不如说是一个都不能少的互补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事实的(也叫实然问题):过去发生了什么?现在正在发生什么?极大的宇宙是什么样子?极小的量子是什么样子?物质之间是如何转化的?人类意识是神的创造还是进化的结果……这些都是关于事实的提问。

另一类是关于是非的(也叫应然问题):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所有国家都应该实行民主制度吗?应该为了救五个人而杀掉一个无辜的人吗?折磨一个恶贯满盈的人是道德的吗?

宗教和哲学曾经长久地包揽了对第一类问题的思考,它们几千、几万年的垄断被后起的科学迅速打破。爱因斯坦和科尔的发现,即使今天看来也是那么激动人心。同样是人类心智的结晶,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优美和神奇,远远超过任何宗教典籍乃至哲学结论。物理学家有充分的理由为自己感到自豪,由此生出“真理尽在我手”的澎湃心情,实是自然的心理。

对于霍金“哲学已死”宣言的批评在于,上述第二类问题是现阶段的科学无法触及的。除非科学能够证实神的存在,并从神那里获得人生至高的意义,也就是说,除非科学能够证实应然问题其实约同于实然问题,那么它是没有能力为人类道德准则提供建议的。后个领域便是哲学与宗教的大本营所在。

而在哲学与宗教之间又存在明显的分工。当代哲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它完全包容科学的发现,并以科学结论为基准向外发散到应然领域;当代宗教则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上,它重视自身的延续性,其道德伦理的训诫始终围绕典籍展开。哲学思考能够帮助我们透彻地理解人生,可其中最深刻的挑战在于,在一个无神的世界中,如何定义好人?我们又为什么要做一个好人?现在很多人提倡自由平等是人不可或缺的权利,可这种自由平等精神的源头,不也脱胎于基督信仰吗?即使睿智雄辩如美国国父,在企图说明人的权利时,不也无力提供思辨上的证明吗?到头来,不管是自由民主还是社会主义,乃至无神论本身,在当代的实践中都染上了许多宗教的特质,西方的政治正确,身边的不容妄议,都是如此。

所以,在宗教和哲学之间,后者是属于少部分同时具有理性精神和自制力的人的,前者才是属于大众的。在理想情况下,通过恰当的教育,人们可以通过哲学思考而建立良好道德观念,可是一来现在的资源分配远不能为所有人提供良好的教育,二来即使获得性不成问题,还有相当多的人理性精神孱弱,天生缺乏理解深奥问题的能力,又有很多人即使能够理解科学、思考哲学,可他们得出的结论就是弱肉强食,就是要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剥削他人,我们又该如何反驳呢?为什么一个贫苦的苏格拉底比一个快乐的无知者更能活出人生的意义呢?人天生就有相信灵魂存在的倾向,我又有什么立场将其证伪,进而剥夺一个虔诚而又平静的信徒在这方面的依托呢?我很想证明诗意地生活好过肆意地生活,可我几乎十分肯定,这最多只能获得一小部分人内心真正的认同。(从这个角度来说,霍金宣言确有他的道理---哲学家不管如何努力,都只能对第二类问题给出建构的理解。科学无法为第二类问题提供确切的答案,哲学同样没有这个能力。从超离的角度来讲,万物刍狗,不讲道德随心而为也没有什么不对。寻找应然问题的答案本就是mission impossible。科学能够为第一类问题提供真相,这已经足够它成为所有智识活动中唯一的王者。)

诚然,现代的宗教存在许多严重问题,不管是层出不穷的性侵事件还是滋生其上的恐怖袭击,都是必须切除的毒瘤。但宗教对于人类精神的慰藉功能,对于大众道德的指引功能,却是哲学和科学在现阶段无法替代的。在可预见的未来,三者一定会长期并存,我个人更十分希望它们能够发展出良好的合作关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