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拉赫
阿布拉赫

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这件事都一做十年。这种癖好曾引起有司关注,后来在Matters的活力一落千仗。但仍然在记,不在这里,就在那里,而且一想到有人会因为你的记录害怕,就更觉得这记录的价值。我会继续。

怀念西昌

去年的西昌马拉松奖牌

经过几天江湖传说之后,2020年西昌马拉松终于还是取消了。

官方遣辞用的是“推迟”,实际就是取消。原本的比赛日期是12月26号,那是2020年最后一个周六,那之后即便还可以择期举行,也是2021年的事了。

对我个人倒没什么损失,报名费一定会退,这是中国马拉松运营商的道德底线。比赛经常因为各种“不可抗力”取消,政府突然要开会啦、季节太干旱会破坏生态啦,新冠疫情当然是今年才有的理由。无论什么理由取消比赛,其他的损失跑者自行承担,唯有报名费,是必须退回来的。我原本以为这个道理是天经地义的,你办的比赛,你收的钱,你取消了,你凭什么不退费?但后来有了东京马拉松为首的一批日本马拉松狡辩,说什么有些支出已然发生,所以报名费还是要留下来弥补组委会损失。这很扯,不可抗力面前各安天命,跑者也损失了很多,机票、签证、宾馆等等,并没有人来补偿。所以到现在,我仍然想不明白,一向致力于为顾客提供极致体验的日本人,为什么在这件事上,变成了抠门鬼。好在,全世界只此一家,其他国家并没有跟着东马学。

往年的西昌马拉松,是成都冬日阴霾笼罩下的“阳光假期”。西昌毗邻云南,地处高原,日照充足,空气好,水果甜,又有邛海温润其间,冬天想晒太阳,云南嫌远,就可以去西昌。所谓蜀犬吠日,只在盆地适用,往西往南进入高原,天天大太阳蓝天白云,狗要累死了。

我喜欢高原的阳光,西昌马拉松已经连续参加了四年,像兰州马拉松一样,今年的取消,使得连续参赛记录被拦腰斩断。也算是疫情肆虐留下的印记,以后老了翻看我的马拉松轨迹,我最喜欢的兰州和西昌都缺了2020年,会感慨“啊,那一年,真是兵荒马乱”。

不能去西昌,那就自己跑吧。今天和一群跑友在青龙湖完成了半马,早上出发时气温很低,后半段出了太阳,很舒服。多日不去,湖里来了一群鸟,在湖面上冲刺,很多人在湖岸拍照,都裹着厚厚的冬装。天气预报今天是最后一天好天气,明天开始,气温回升,雾霾也要跟着回来了。我宁愿冷,冬天下雨虽然也会讨厌,但相比雾霾,都是可以接受的。

听随机波动的三个女孩和纪录片导演李一凡聊杀马特,听得入神,也没怎么觉得累就跑完了。还记得群嘲杀马特的年代。那时候并不了解这群人,也没想着去了解,后来,这群人就失踪了。最近有个记录片《棒,少年》,在我的社交网络里掀起回响。想到要去看的时候,排片已经很少了。昨天在豆瓣的短评看到有人提到另一部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没过多联想。没想到今天便听到随机波动的新一斯节目,聊的正是这部纪录片。才知道,原来杀马特出自于现代城市的大工厂。一群教育程度不高的青年,在工厂里做工,为城市努力,但却不被城市接纳。找不到人生方向,唯一可以自主的,便是自己的头发,所以才有那些五颜六色奇形怪状。

今年早些时候在腾讯视频还看过一部纪录片《小镇微光》,也是关于在城市做工的小镇青年。还有我之前写过的《二毛》。以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对这个国家是很失望的,掌握话语权的人,眼里只有钱,因而文艺作品,甚少涉及人文关怀。但过去的一年,不知道是墙外的世界本身宽阔了,还是历史进程的必然,我比原来看到更多这样悲天悯人的作品,希望之火也因而被重新点燃。之前会觉得像腾讯这样的平台,上线个影片也要删减,除了赚钱,没有灵魂。但现在知道,除了赚钱,它偶尔也会做点儿大企业该尽的社会责任,便是出品一些目光触及低层的纪录片,也算良知未泯。

青龙湖的芦苇


说好的鸟呢?


回程,一个洒水车在洒水,身后拖着一串彩虹
在某个断头路上,是死亡车场。经常看到,不知道为什么。


小区院子里,有两个人摆了自家的折叠桌和茶具,在煲茶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