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開箱文
哲學開箱文

「你一開始做哲學教育,接著研究哲學故事,最後差點成了哲學笑點。」 哲普作家 台大兒哲中心研究員 國體大兼任助理教授 粉專:哲學開箱文 合作邀約:yschou0910@gmail.com

想法稍縱即逝,如何捕捉?

Icon by Freepik on Flaticon.com

若思辨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引導、整理與表達想法,那麼如何捕捉想法並有效記錄下來,以免它稍縱即逝,同時利於後續的修正與補充,應該非常重要才對。

然而,強調這一點的思辨型課程並不多見。它們似乎預設,要如何有效地記憶、記錄或複習,完全是聽眾自己的事。或許有人會說,實作上你也難以要求大家時時筆記,但至少在高中課程裡,可以要求學生寫、多數人也都會寫,前提是明確讓他們知道要針對什麼寫。

這其實很可惜。因為在我的經驗中,無論是課堂發言或課程回饋,都常能看到不錯的想法。而且它們有時反映了很實際的處境,雖然可能只是簡略版本,但往往頗有延伸潛力。

譬如在論及同婚合法化時,有的學生會說:真正相愛的兩個人不能真正在一起,不是很奇怪嗎?除了什麼叫「真正」很有討論空間以外,這也反映出,雖然政府喜歡宣稱要帶給大家幸福,但有時卻限定了某種幸福類型。

又或者在講教育目的時,有的學生會問:應該要想辦法讓人適應環境,還是想辦法讓環境適應人?這題目很大,一時三刻當然講不清,但它兼具衝突與倒反結構的表述,非常適合當作課程開頭,再聚焦於特定領域。

可是我有時很好奇,這些想法究竟有沒有在學生心中扎根發芽,並隨著思考與閱歷漸豐而開枝散葉,最終成為屬於自己的成熟版本。

其實課堂筆記和課後作業,都可以有捕捉與記錄的效果,而形式也不必限於文字,諸如塗鴉、圖示、漫畫、心智圖等,都可以派上用場。如果不只是課堂,而是要記錄生活當中的任何想法,除了傳統的寫日記或讀書心得,在智慧型手機常不離身的21世紀,自然要用支援多媒體、還可隨時搜尋的筆記app。

我認為,記錄靈感、想法、疑惑並定期整理,在提昇思辨能力上不可或缺。思辨可以說是一種思考模式,它需要有良好題材或資訊的輸入,才能有高品質的輸出。也就因為如此,捕捉並積累有價值的資訊,應是鍛鍊思辨的必要條件。

事實上,在商管或自我成長的領域中,早有很多讀書術、筆記術或觸發創意術之類的書籍,在談這些東西。但它們好像不太會跟思辨扯上邊。

哈佛大學退休的Howard Gardner教授曾說,沒有一種思辨通用於所有領域,思辨能力必須立基於特定領域,而且也只在這類領域上有用。我認為這話是否正確,取決於「思辨」的指涉範圍有多廣。

至少在捕捉與記錄想法上,是任何知識類領域都通用的。當然,根據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每個人偏好的呈現類型不太一樣,如視覺型、聽覺型、邏輯型、數字型甚至體感型等。

所以,找到自己偏好的、能快速吸收的資訊呈現類型,也相當重要。畢竟它會伴隨你一輩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