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F

此 Matters 帳戶已停用,請勿加入。如有興趣閱讀我的文章,請前往: https://www.patreon.com/herrfung Medium 累積超過一百萬 claps 嘅廣東話作者。小說 《當首爾仍是叫漢城的那些年》系列、《北角演義》、《初雪》、《中環遊戲》作者。

Shopping vs 網購 — 德國傳統零售業同服務業嘅死因研究

真正「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係唔夠嘅」

「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係唔夠嘅」呢句說話,害到喺香港從事服務性行業嘅人員吃盡苦頭十幾年。須知道,香港係一個專事出產四方西嘅城市,港豬們買一個幾毫嘅嘢,都要求AE黑卡(唔係有身份證就攞到嘅白金卡)嘅服務態度。一句咁嘅說話掛喺口邊,真係屎都冇得你食。

但係,如果將呢句說話譯做德文、俾德國嘅零售業從業員的話,觀感就fit晒。

喺德國住過一段日子嘅都知道,德國零售行業嘅服務態度,係next to nothing。大城市如慕尼黑同柏林之類,我相信你都仲有可能搵到啲service;嚟到Regensburg呢類小城市,如果抱住港豬嗰種「我買嘢係買埋你嘅service」嘅心態的話,你好快就會爆血管。

究竟,呢啲咁嘅服務態度,同德國實體零售業嘅疲弱(起碼增長放緩),有冇直接關係呢?

我咁問得,梗係有我嘅故仔要講啦。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Statistisches Bundesamt)喺今年年頭發表嘅2018年首十一個月嘅德國零售數據,德國零售業按年計嘅增長,只有1.4%。其中嘅成衣、皮鞋同皮革產品類別,就錄得2.1%負增長。

德國貿易協會(Handelsverband Deutschland/HDE)另一個有關德國零售業嘅年度報告亦都指出,德國人對於去舊城區(即係傳統商店)shopping嘅滿意度,由2011年嘅高峰(+20),回落至今年嘅負數(-17)。

(按:37點嘅落差,呢個應該係Grüß Gott同Verpiss dich嘅分別喇。)

根據該協會嘅估計,喺2019年,B2C嘅eComerce會再升9%,去到五百八十億歐元嘅turnover。

由上述嘅數字所見,如果我認為,德國人嘅購物習慣正在慢慢改變,由傳統嘅行街shopping,慢慢蛻變至網上購物,應該唔會有太多反對。而從去舊城佢購物嘅滿意度嚟睇,似乎德國人對傳統零售業嘅貨品選擇、以至服務方面,都開始有不滿嘅現象。

我嚟咗接近九年,呢班人終於同現實世界接軌喇。我諗,喺呢個地球上,除咗德國人自己之外,就只有瑞士(因為覺得平)同奧地利(因為除咗維也納之外,其他嘅城市嘅貨品選擇都比德國少)人會覺得,喺德國購物係好令人滿意嘅一件事。

直接啲講,除非你係嚟旅行;否則,喺德國shopping,絕對係惡夢一場。

先唔好講喺德國買衫,啲款式真係好柒。冬天褸唔係灰就係黑,最叻都係深藍。或者,柒到盡頭就是型;口味嘅嘢,個個人唔同。所以,呢點我都冇乜抗議,自己走去布拉格買衫就算。

唔計款式,排行第一嘅惡夢,係服務。

德國其中一樣最出名嘅嘢,就係乜都要讀過書先可以做。就算做清潔、侍應、文員、住宅管理員、甚至想做個Vlogger(算係social media management喎),都有Ausbildung(類似香港嘅IVE,但不盡相同;按下不表)要讀,讀完有張cert先有人請。零售業自己唔會例外,好多嘅Ausbildung都有大量唔同範疇嘅零售業課程,供有興趣嘅人士選擇。

只不過,當你經常喺德國shopping,你就會發覺,招呼你嘅sales,唔單止唔似受過訓練;你甚至會覺得,佢哋可能連書都未讀過。

德國售貨員,應該係全德國最有性格嘅一群人。

可能由於受過「專業」訓練嘅關係,德國sales同埋侍應之類嘅服務業從業人員處理刁蠻客人,的確係有一手嘅。港豬嗰啲「你明知我有細路就唔好燒到塊鐵板咁熱」嘅港女/港媽野蠻行徑,喺德國絕對無用武之地。你發爛玩大佢、典地之類,人哋會毫不猶豫報警處理。呢類事情就算你去投訴,接受投訴機構喺了解過件事之後,亦都唔會刮你;呢個係德國服務業嘅優點。

問題係,呢個優點,亦都係缺點。好多合情合理嘅投訴或者要求,都會俾佢哋當作「無理要求」而埋沒。筆者就曾經試過,因為惡劣天氣嘅關係,居住嘅整個鎮喺某星期五下晝開始寬頻故障。打電話去客服,得到嘅回覆係「星期六日冇工程人員開工,要下星期先整得到。」

如果喺香港,你嘅寬頻壞咗,ISP同你講星期六日冇人整、冇緊急服務,要星期一先有救;你估你會唔會燒咗佢間公司?

投訴,喺佢哋嘅立場,係你去挑佢哋機。我就唔只一次試過,俾售貨員「挑返轉頭」。最初定居Regensburg嗰陣(2010年),由於德文仍然非常「有限公司」,所以好多時去shopping,都會嘗試用英文溝通。唔只一次,我哋試過俾售貨員拒絕服務、要求我哋講德文。當我哋解釋「我哋仲學緊」之後,就曾經俾人再串一句、問我哋「點解唔學好啲?」

我明白喺德國居住,學好德文係必然;但係我嚟買嘢咋,我啲德文學成點關你撚事咩!點解你又唔讀好啲書去做醫生律師乜師物師,要企喺度睇鋪、服侍我呢啲德文咁差嘅客!

禮貌係一回事,拒絕提供full scale嘅服務,又係另一回事。

喺德國光顧任何服務性行業,你最常聽到嘅一句德文,就係「kann man nicht machen」;即係「nothing I can do/冇辦法」。

「會唔會係你專門幫襯啲鋪仔,所以先係咁咋?大公司會唔會好啲?」

有留意吓德國新聞嘅文友,都應該聽過Galeria Kaufhof同Karstadt呢兩個德國大型百貨公司集團。每隔幾個月,你就會喺新聞聽見,呢兩個集團又一次「唔掂」、要尋求合併嘅消息。點解成日都唔掂?原因有好多,睇吓我嘅遭遇可唔可以解答到部份嘅「問題」:

都係N年前,有一次我喺Kaufhof買咗件白家電(可以即場拎住走嗰類)。買完後就過咗同一百貨公司、卅步以外嘅cafe飲啡。心血來潮拎件白家電出嚟睇,發現個外殼花咗。喺德國,買完嘢唔啱要退貨換貨,真係閒過立秋。所謂嘅「貨物出門、恕不退換」係法例不容嘅,退貨換貨甚至唔需要比任何理由。於是,我就拎件貨品返去Kasse(cashier),諗住叫佢換。

點知個收銀耍手擰頭,然後同我講「kann man nicht machen」,話如果我要換,就要打電話去客服,然後等客服安排。我當然拗佢唔過,客服星期六亦都冇人接聽;結果,我要等到星期一同客服溝通咗、佢哋落咗「柯打」之後,再拎返件貨返去同一間鋪、搵同一個售貨員換貨。白家電仍然係嗰件白家電,但我就白白要行多趟同埋用遲幾日。

百貨集團係咁,都勉強可以講句「預咗㗎啦」(一定唔係情有可原)。如果連全球最大嘅郵遞速遞集團Deutsche Post DHL都係咁,你又點睇呢?

我最近有一份法律文件嘅original copy要寄過英國,於是我就幫襯Deutsche Post嘅「掛號+tracking+托運保險」服務。點解唔用DHL速遞?因為同一班人、做同一樣嘢,可能快一日半日(英德之間嘅普通郵遞服務,一般都係三日),但係價錢十倍(€4 vs €41.9)。

信件寄出三日後,我喺佢哋嘅網頁上、仍然搵唔到個tracking status,於是我落去郵局問佢,得到個答案係「郵件離開法蘭克福後,你就會見到」。如是者再過三日,都係見唔到。由於係法律文件,我開始擔心,於是再去郵局一次;點知俾佢串:「你屋企冇internet嘅咩?」

我火火哋,即場用手機load俾佢睇。佢死死地氣收聲,但係就同我講:「你可以申請調查嘅,但我覺得太早囉,你可以等多一個星期先。」

我心諗:八婆,我試吓寄失你份屋契正本,我睇你仲有冇閒情等一個星期。

最吹漲嘅係,嗰日較後時間,我竟然喺英國Royal Mail個網度,查到個tracking status,但Deutsche Post個網頁仍然係「無此編號」。

德國好多店鋪,特別係鞋鋪,好鍾意將所有同款唔同尺碼嘅鞋,擺晒喺鞋櫃下面;你想試的話,就自己搞掂;有就有,冇就冇。試過喺外面搵唔到,搵個sales問吓,結果俾人當我係白痴、指吓棟鞋、擺低句「有就有、冇就冇」就行開咗。

然後,亦都試過,去Timberland買鞋(佢哋冇擺棟鞋出嚟),搵sales攞自己嘅碼,佢話冇;我問佢可唔可以訂貨?點知佢答我:點解你唔上網買?

都好嘅,起碼佢話咗俾我聽,喺德國,網購真係好過去shopping多多聲。

講到呢度,我都仲未講,雖然而家係廿一世紀,但係喺德國,仲有好多實體店,係唔收信用卡㗎。德國人偏好用一個叫「EC Karte」(大約等於香港嘅EPS)嘅direct debit系統,信用卡其實唔係咁普遍。有時去shopping買嘢,掹張信用卡出嚟找數,會俾人當怪物咁「賤視」。

至於Apple Pay、PayPal、LINE Pay之類嘅「電子錢包」……咩嚟㗎?食唔食得㗎?可能我住喺鄉下、多見樹木少見人;Apple Pay面世咁耐,我暫時仲未見過一間我可以用Apple Pay嚟找數嘅鋪頭。

不過,好多連鎖店都收銀聯卡;說好的支爆呢?點解佢哋仲有錢鳩嗚嘅?

網購係點,我諗我毋須多廢唇舌去講解。我知道,近年喺德國好流行,星期六去shopping,試好晒啲衫嘅尺碼之後,然後返屋企上網買。有啲鋪頭,咁樣買可能仲平啲,因為你可能喺網上面,搵到啲「Rabattcode」(discount code),會有九折、甚至八折。

仲有一種玩法,就係出去試都費事,索性一次過買晒兩個碼,貨到之後試咗邊件啱就keep邊件,唔啱嗰件就退貨。一般嚟講,網購有卅日退貨期,網站亦都會提供「Retourenschein」(退貨郵箋),只要貼返喺原本嘅包裝盒面,拎返去郵局就得;分毫不費(Uniqlo喺呢方面做得好好,連form都唔使填,打回頭就得)。

你諗吓:網購簽卡,如果你用PayPal簽的話,有好多網店都有pay after delivery嘅服務,十四日後PayPal先過數,然後銀行仲有最多五十幾六十日嘅數期。即係就算你一次過買三個碼返嚟然後退兩件,其實都唔係你嘅錢。換句話講,你夠快的話,試完退埋,都仲未夠十四日;到時都只不過係俾一件嘅錢。如果計埋銀行數期,分分鐘件衫著咗兩個月先俾錢。

網購競爭激烈,好多網店為咗吸客,都會以低於建議售價嘅價錢賣嘢;如果你襟得等(等過數要兩三日)的話,以「Vorkasse」(先轉賬過數)付款,有時仲可以有額外2%折扣。就算唔講呢啲小恩小惠,網購嘅郵費(如果要收的話,好多如H&M之類都免費)一般都係三幾歐,你搭一程S-bahn去shopping,一定唔只呢個數。

唯一要小心嘅,就係留意網站係咪EU境內嘅公司,因為如果係Non-EU公司,會收入口稅。Regensburg嘅海關係全德國最嚴嘅海關,沒有之一。我就試過N次,因為一個幾毫嘅關稅,而要搭十幾歐車去海關「清關」。


喺歐洲網購如果俾人搵笨實,點算?
最近,我幫襯一間西班牙註冊嘅網上眼鏡公司配眼鏡。點解上網配眼鏡?因為德國眼鏡公司,同一款眼鏡框、西班牙只售六折;再加上鏡片(Hoya)亦都只係德國嘅半價,所以我寧願去睇眼科驗眼(免費,因為保險包埋),然後俾數字網店去配。

(補敘一句:德國配眼鏡,夠膽死係逐隻鏡片計㗎!你哋喺櫥窗睇到嘅「特惠價」,可能只係講緊一隻鏡片;要配一對就要將個價錢x2。)

一星期後,收到眼鏡。我開嚟睇,仆你個街,亞視嚟嘅喂!點解完全唔係我買咗嘅嘢嚟嘅?原來,佢哋搞錯柯打,將其他人買嘅嘢寄咗俾我。

我寫email去投訴、要求換貨,佢哋應承咗。到我寄咗個錯嘅眼鏡返去,兩個星期有多,都完全冇聲氣。我再追問,佢哋嘅態度,由積極變成消極,係咁話「嚟緊㗎喇,你唔等得就退錢啦!」我覺得有啲唔妥,於是上網店一睇,原來,同款眼鏡框突然加價七十歐。如果佢完成交易的話,咁佢前後就俾咗兩副眼鏡我(第一次嗰副已經證實寄失)之餘,第二副仲要賣平咗俾我;但係如果我肯退錢的話,佢嘅「損失」係最低嘅。兩害相衡,梗係想我退錢!

但本座條氣唔順喎!我俾錢嗰陣唔見你咁多嘢講,加陣出咗事兼反咗價,就想唔做我生意?冇咁易!

喺「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EC)轄下,有個好似香港消委會嘅機構,專門處理歐洲以內嘅網購糾紛。佢哋有個「Online Dispute Resolution」(ODR)嘅網頁,可以喺網上立案投訴。ODR會俾卅日時間雙方去「拆掂佢」;如果卅日內都拆唔掂,ODR會幫你轉介去其他雙方同意嘅仲裁機構,例如:法院、或者當地消委會。

我喺ODR嘅網頁度file咗我嘅投訴,講明我要貨唔要錢(要退錢就唔使搞咁多嘢啦),佢哋將我嘅要求投訴通知眼鏡公司。廿四小時後,我就收到眼鏡公司嘅通知,話我訂嘅眼鏡,廿四小時內會發貨。

三日後,我收到我訂嘅眼鏡,貨物對辦。可想而知,歐洲嘅網店,都係怕EC嘅。

不過,呢個服務並唔係任何有關歐洲嘅網購都可以使用,前題係:你要喺EU或者EEA國家居住(住民就得,唔需要係公民)。

留意返:如果你係住喺比利時、德國、盧森堡、波蘭嘅智障港媽同港女,喺你哋發爛話人哋待客不周、然後喺鋪頭撒野嗰陣,請先三思。因為,ODR係會接受店鋪投訴過份玩嘢造成破壞、而又住喺呢四國嘅顧客嘅;一個唔好彩(或曰抵撚死),你將會面對民事索償。

所以,智障港媽/港女/港孩都係留返喺香港虐待你老公/條仔安全啲;歐盟是很危險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