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 Liu
Will Liu

懂命理、會改運,喜好分享、樂於助人的生活實踐者。最新資訊請前往 ➤ https://eyewithouts.com ⏎

身心靈|如果你跟我說「這不科學」,我會這樣回

將自己學習身心靈的一些想法,還有個人體悟,慢慢的分享出來給大家。這是屬於很個人的體會,經過消化、整理、轉譯,比起正確性,我更想要傳達的是一份感覺,提供你另外一種角度,讓你能找到更多的選擇的可能性。

今天,想要來講一個困擾自己的很久的矛盾點,就是「身心靈是否與科學相悖?」這個問題從我不認識身心靈就一直困擾我,到我認識身心靈還是給予很多矛盾的思考時間。

在這邊先要最個聲明,我不是純科學背景的人,也不是完全很靠身心靈為依歸的人,所以談論這個議題,會用個人經驗的角度,提出了到目前為止的想法。

好,先說結論,身心靈是科學也不是科學。

因為,你要先定義科學。

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查詢到的解釋,科學的定義如下:

科學主要指一種有系統的知識體系,有時也指追求可證實、可傳遞知識的背後假定及運用的方法。在科學的假定中,認為整個經驗與觀察的世界應該可以客觀認知,世界的事物間具有一些可供發現的關係,真正值得信賴的知識必須透過小心的觀察、理論化與假設的測試而得。 

而維基百科上面的科學有更多的註解如下:

科學強調預測結果的具體性可證偽性,這有別於空泛的哲學。科學也不等同於尋求絕對無誤的真理,而是在現有基礎上,摸索式地不斷接近真理。故科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偏差的糾正史。

看似一大段文字,如果用更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就是科學應該具備以下三個重點:

  1. 有系統的、客觀且具體的知識體系;
  2. 經過值得信賴的觀察、理論架構以及測試而來;
  3. 有可證偽性,結果不能保證永遠正確。

大膽的說,科學透過我們對於生活的觀察,產生了一種假設,然後設計一些方法去驗證這個假設的是否正確,最後透過一套系統,達到可以傳承的目標。

然後,一定要記得永遠存在「可證偽性(falsifiability)」,就是所有我們說是科學的事情,都保持著一個被推翻的可能,而且那是可能是容易被觀察到的。

你回想你生活中,如果有一個人跟你說,我所有說過的的話,都是真的會發生的。有些人可能推推眼鏡,然後說出一句:「這不科學」。其實就是對可證偽性的最好形容。

如此這般,身心靈科學嗎?

剛好看到泛科學一篇文章,提到了一個經典的描述,大哲學家 Karl Popper 在討論物理學和占星術有什麼不一樣?給的答案是:

科學假說具備可否證性,非科學假說則沒有。這裡的「可否證性」,並不是說科學假說都是錯的,或者都有瑕疵,而是強調:「每一則科學假說,都必須保有這樣的可能性:『當特定的證據出現,這則假說就被推翻。』」

如果接觸過一些身心靈老師的人,很多派別會希望你把他們的思想奉為圭臬,然後提出一個你可以說是天外飛來一筆,覺得怪怪卻又無法在第一時間說出不對在哪的論述。

例如:「在黃金時代,人人都會覺醒。」、「疫情是上天給予人類的警示。」、「你就是沒有很想,所以還沒有得到。」

這一些的身心靈,不科學。

但如果你有看過我之前對於身心靈的一些文章,包含我自己很喜歡的一篇《塔羅師的精準度:一定有個我看不見的未知存在》都不斷強調一件事情,所有的身心靈技法、方法都不會是最終的答案,因為永遠都會有一個「未知」存在

這一些身心靈,保有了一些科學的本質。

怎麼讓身心靈「比較」科學?

岔題講一下,在學習的項目越來越多,有一段迷失的時間,覺得自己一定能夠解決來到我面前的問題,例如腰痛我就用什麼手法,下什麼經由,放入什麼能量技巧,馬上一定能夠緩解。

有一種自負,覺得這些方法一定可以,甚或是被洗腦覺得說,老師都說得這麼神,我也一定能夠重複複製的。

然後,迎接來一段段的失敗,繼續帶著自負的精神,想著一定是對方不受教,不是我的技巧不足不好。

但在昨天,剛好在幫身邊的人調理,第一句話就說:「我不能保證成效(當時心裡還沒想到法規層面),但是就盡力看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如果在身上沒有發揮效用,就看看之後還可以用什麼策略。」

那個瞬間,我都覺得自己升級到了另外一個版本。

回到主題,保持更多的可能性,是我覺得讓身心靈比較科學的方法。

不帶絕對的立場,讓自己能夠茁壯到擁有多元的策略。

的確,身心靈領域的方法與心法,要真的完全符合現在的科學標準,仍有一大段路要走。

我自己很喜歡的 Dr. Joe Dispenza,也是慢慢地透過一些研究,去將身心靈的方法科學化。也有許多不同的研究者,想要透過自己所學以及現代科學的方式,去找到一些身心靈的方法。

我自己觀察,正是因為多元的背景,擁有不同的策略、研究方法,而讓身心靈能夠在接近科學一點。

除了實驗,一次次的經驗,或許也是一種方式科學化的方式。雖然,人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組成,但至少我們可以累積的成功,慢慢找到一個屬於自己可以使用的脈絡。

小結

最後,我想擷取一篇文章的內容做結尾,也發表在泛科學上,談論著「心理學界的再現性危機」,裡面有一段是這樣寫著:

科學是一種問題解決、探究世界的方式,而非一種盲目的「信仰」。更重要的是,科學是依循序漸進的過程,也許我們很多時候會以為,科學發現的過程像是卡通、故事中的那樣,研究者經過幾年埋頭苦幹,在某個天時地利人和的當下,對天大喊「Aha!我找到了(某現象、某理論、某關聯)!」然後留下改變世代的研究成果與發現。

熱門文章標籤索引

個人成長 子彈筆記Agenda閱讀筆記我怎麼選擇APP
曆法與生活
 宇宙共時訊息旅行
身心靈技法
 身心康適EO能量整復塔羅療癒者之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