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走走 seh seh
世界走走 seh seh

世界走走|她的故事與妳同行

040 | 能拯救世界的超級食物?全世界都在瘋海帶

《世界走走》今天想帶你到海邊走一遭,見識你我餐桌上常見的海帶,在西方世界如何從乏人問津的健康食品,搖身一變為全球氣候變遷危機的救星。
作者:鍾巧庭
(原文發佈於2021年6月30日)

《世界走走》今天想帶你到海邊走一遭,見識你我餐桌上常見的海帶,在西方世界如何從乏人問津的健康食品,搖身一變為全球氣候變遷危機的救星。

  • 海帶原來是營養又環保的儲碳利器
  • 在海裡種出一片「森林」的綠色經濟
  • 半世紀前與後,他們都有海帶夢
全球海帶經濟方興未艾(Pixabay)

不管是麵攤隨意請老闆切的那盤小菜,又或者日式高湯裡絕不可少的那一味,海帶(昆布)都是台灣人習以為常的餐桌風景。長久以來,海藻(海帶)養殖產業集中於亞洲,中國是全球最大海帶產地,不過在歐美國家,近年來可著實吹起一股「海帶熱潮」。

隨著海藻的營養價值、口感與馥郁海味備受吹捧,美國超市貨架上出現含有海藻成分的漢堡排、肉乾、義大利麵,餐廳開始提供海藻沙拉、海藻馬丁尼調酒,海藻製的牙膏、環保吸管等各式產品也層出不窮。但海藻之所以越來越受歡迎,箇中原因絕不只是美味而已。

海藻力量大

長期以來,植樹造林被視為減緩氣候變遷的最佳解,但陸續有研究發現,在海裡養殖海藻,其實是更有效的「儲碳倉庫」(carbon sink,碳匯)——與陸生植物一樣,海藻靠著行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生長,卻不佔用寶貴的土壤資源,因此無需與陸上的糧食作物爭地,也無需為其除草、施肥,海帶(海藻的一種)生長速度甚至還比樹木快得多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更發現,養殖海藻具有抵銷海洋酸化的作用,有助於修復海洋生態系統;而若將夏威夷蓋飯中常見的蘆筍藻(Asparagopsis taxformis)加入飼料中,可使肉牛排放的溫室氣體——甲烷——減少99%

更有科學家認為,與危害地球環境的肉食相比,富含蛋白質的海藻有潛力成為更環保的食物來源,荷蘭瓦赫寧恩大學的海洋生物學者奧辛加(Ronald Osinga)計算,只要打造面積達18萬平方公里(約5個台灣大)的「海藻農場」,就能供給全世界足夠的蛋白質。

海洋生態學家杜阿爾特(Carlos Manuel Duarte)更認為,到了2050年,人類若要以不傷害地球的方式餵飽所有人口,只有一個辦法——擴大海藻養殖規模

逆轉暖化的水下森林

隨著海藻的種種益處引起學界、商界的濃厚興趣,首富貝佐斯的「​地球基金」(Earth Fund)與全美各大學的「海援計畫」(Sea Grant Programme)都投入資源研究海藻。

據統計,全球約有48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適合養殖海藻,是適合種植植物土地面積的6倍。十年間,全球海藻產量翻倍成長,2019年的市場估值高達596億美元(新台幣約16.6兆),也吸引越來越多新血加入商業海藻養殖產業。從沙烏地阿拉伯、澳洲到美國,都有新創企業瞄準海藻的潛力,開發海藻作為飼料、生質能源、生物塑膠(bioplastics),並對「氣候經濟」的商業前景樂觀以對。

將鏡頭轉向美國緬因州,新創公司「Running Tide Technologies」的願景格外引發關注——每年在海上部署數百萬個綁著海帶的浮標,浮在海面上的海帶,將透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數個月後,變得太重的海帶將在洋流與水壓的作用下沉,形同將攜帶的數十億噸碳排量儲存在深海底,生物分解的浮標則將自行溶解。

「我們在捕捉碳,而海帶是那張網,」漁夫世家出身的執行長奧德林(Marty Odlin)表示,緬因灣是全球升溫速度最快的水體之一,眼見魚群數量枯竭,他如今必須另闢蹊徑:「海帶將沈入海底的沈積物中,成為海底的一部分......數百萬年後,它們又將重新化為石油。」

目前,奧德林正利用叔叔的龍蝦船進行的模擬實驗,檢視1600個浮標的「微型海帶森林」是否會阻礙航運甚至污染海灘,不過,他的點子已受加拿大電商巨頭Shopify​青睞,成為公司的第一個碳權客戶。

半世紀後的「海帶再發現」

對於當前的海藻熱,看在高齡84歲的德魯爾(Louis Druehl)眼中想必不無感慨,早在距今半世紀前,任教於溫哥華西門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的他就與海帶結下不解之緣。

198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之際,各國迫切尋求替代石油的燃料來源,德魯爾從沒沒無聞海洋生物學家,一躍成為美國政府的座上賓,受託主持海藻生質能源的研究項目。但好景不常,一年半之後石油危機落幕,各界對海帶的興趣旋即消失,但德魯爾仍不放棄探索海帶的無窮潛力。

1982年起,德魯爾開始在加拿大西部的班菲爾德(Bamfield)培育海帶,在當時,只有健康食品店對他的海帶產品有興趣,直到最近幾年,海藻在氣候變遷議題的風潮下再次成為焦點:「突然之間,人們(又)發現了海藻——也發現了我們。」

身為北美商業養殖海藻的先驅,德魯爾從不懷疑海帶的無窮潛力,在他心目中,海藻產業發展的最大阻礙來自於政治——由於相應的許可和監管制度尚未跟上腳步,在美國和澳洲,取得石油天然氣的開發特許權,恐怕要比獲准養殖海藻還要更容易

「潮水正在上漲,我們可以選擇跑走,躲起來建造提防;又或者我們可以轉身擁抱大海(的可能性),作為氣候變遷的解方。」海洋養殖公司「Green Wave」的創辦人史密斯(Bren Smith)說。

圖片來源:https://twitter.com/TheEconomist/status/1408556124530487302?ref_src=twsrc%5Etfw%7Ctwcamp%5Etweetembed%7Ctwterm%5E1408556124530487302%7Ctwgr%5E%7Ctwcon%5Es1_&ref_url=https%3A%2F%2Fpublish.twitter.com%2F%3Fquery%3Dhttps3A2F2Ftwitter.com2FTheEconomist2Fstatus2F1408556124530487302widget%3DTweet

世界走走原創文章/報導目錄(生成中)

1. ...

(未完待續)

40. 能拯救世界的超級食物?全世界都在瘋海帶

41. 中共建黨百年:出生註定階級命運,「社會主義」真相是不平等

42. 疫情時差報告:走過沒有疫苗時的巴黎,與超佛系防疫的瑞典

43. 疫情時差報告:他見證5%人口感染仍樂觀的阿曼,她從杜拜「逃亡」到放下恐慌

44. 東京奧運為什麼不取消?其實決定權不在日本手上

45. 東京的第三場奧運夢

46. 跑道之上,誰是合乎標準的女人?

47. 林月雲,第一位挑戰奧運的台灣女性跑者

48. 呂頻:吳亦凡被刑事拘留,女權主義者應該慶祝嗎?

49. 東京奧運閉幕,回顧7位女子選手的傳奇時刻

50. 韓志瑛:我為什麼在南韓發起 #女性短髮運動

51. 想像一個沒有金牌的全紅嬋

52. 聖文森駐台大使柏安卓:我的結婚誓詞沒有「服從丈夫」這句話

53. 從BBC紀錄片,看帝國夾縫中的阿富汗兩百年

54. 塔利班再臨:女性重返黑暗年代

55. 48年人生、42年戰爭:阿富汗女孩的悲傷綠眼睛


本文原刊於《世界走走》。《世界走走》是一家新起步的、希望做成具有性別意識的國際新聞電子報,冀以跳脫二元的嶄新視角,詮釋各地的迷人故事🌎

路遙遠,我們一起走👣

訂閱世界走走電子報

世界走走 Facebook

世界走走 Instagram


支持作者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