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潜水教练olivier
自由潜水教练olivier

毕业于985计算机硕士,30岁后放下国内的所有,追求自由的新人生,思想于04年翻墙,肉身在18年才跟上了思想的步伐。曾在菲律宾教授自由潜,独居在malapascua岛的两年获得了思想的升华,目前移居在西澳大利亚perth。 希望通过分享我自身在自我流放中的感悟,带给他人更多的思考。 所有未注明出处的文章均为原创,谢绝私自转载。 本平台文章包括我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文章的备份以及审核不过的文章。

珀斯日记第两百二十四日:说说在国外生活的弊端

(编辑过)
转眼生活在澳洲八个月了,很多朋友应该都会发现我对于出国生活的推崇,虽然我在过去的文章中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这来自于每个人对自己生活追求的中心的不同。但其实我还是可以能够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到国外生活的弊端之处,只不过这些弊端在我看重的自由面前,不值一提。

前几周,我还把我的一些鼓励朋友出国生活的文章转贴在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电子科大bbs论坛上,惹来一群师弟们的冷嘲热讽,说我只字不提国外生活的不便,包括也有曾经看着我文章的心路历程来到国外生活的朋友,甚至也还有希望着换一个环境就可以转变生活的全部的朋友。


其实国外的生活确实有很多的不便,确实不适合每个人的生活。

怎样的人才适合出国


关注我许久的朋友自然记得我开车遭遇肇事逃逸的事情、记得我整租到现在的房子遇到了多少精神上的打击、还有网上购物遇到诈骗的经过,即使是现在,我的line、whatsapp账号上依旧每天都有好多人发来诈骗信息,甚至几乎每天都接到号称来自大使馆的诈骗电话。


但总的来说,有很多东西是属于外界环境的因素,超出我们自身的控制范围,又有许多东西是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通过个人的思想改变和努力弥补的。


比如大部分人所抱怨的不能融入当地的问题,如果你不能脱离开熟悉的华人生活环境,自然还是会被自己不喜欢的人文环境所包围,语言自然是你能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的基础了,但是仅仅有语言自然又是不够的。我现在对于人最大的财富是思想这个命题毫不怀疑,很多时候与他人的沟通,简单几句已经可以判断出能否和对方有相近的三观和共同话题了。


华人和外国人之间,对于人生的哲学问题上并无不同,大家也都是为自己的家庭问题、教育问题所困扰,但就像一句话描述的那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所以幸福是在一个根本的生活习惯、方式态度下塑造出来的,与种族肤色无关。




如果你的话题是有价值的、具有说服力的观点、可以被对方认可的,那么即使语言不流畅,依旧会被对方感兴趣,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对有价值思想的识别度,这个也就需要个人的自我判断力了。


最近两天我有和perth最大的养老机构兼培训学校的校长聊过,也有跟perth核心区的党派代表聊过,今天也还跟一个朋友介绍来的六十多岁的老律师聊天,蹩脚的英语完全不足以阻碍我对自己思想的表达,反馈也是积极的,他们也积极的介绍自己的朋友圈给我认识,我想这是对我过去思想提升的肯定。


但即使是相同的话题,很多时候在华人朋友圈里更多的是被贬低和打压,所以如果来到澳洲依旧在螃蟹心理的朋友圈里混迹,自然会与感觉生活在国内没有差异。


还有朋友会抱怨来到这个陌生环境的不被认可,这其实也是我曾经的心路历程,但对于一个成熟的移民国家,移民其实非常普遍,生活在当地的人自然不会像从前中国对一个外国人的热情,更不可能像菲律宾一样对每个外国人一样恭敬有加,更多移居到此的我们是抱着想要被包容的态度,但我们毕竟没有在此生活的经历,没有朋友,没有工作,没有任何的信用记录,甚至没有在这个基础设施优渥的国家交过税,被冷眼相待,我想是正常的,被热情款待反倒是要小心了,因为被认可是需要时间去互相了解和熟悉的,我想这也是一个成熟的个体保持个体间距离感的基本表达。


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就需要自己迈出一步让别人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人格特点和思想态度,这也是我想要参加当地演讲协会,以及在本地人家里工作的主要原因和目的。




来到澳洲生活的其他方面的失望,更多可能是来自对华人群体的了解,其实关于这一点,我在菲律宾生活的时候就已有了解,那个时候就被提醒知道要更多提防本族的朋友,来到澳洲,这一点有所好转,因为是一个法律制度更加完善的环境。


但来自那个大环境下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其实并没有太大改变,这个影响更多来自于思想意识上,华人对于互相帮助就是帮助自己的看法非常薄弱,看不得别人好的心态也和国内一样普遍,这一点在我提出自己想做自己的事业的时候就可见一斑,华人朋友更多的第一反应是提出无数的质疑和打压,而外国朋友那里得到的更多是鼓励和方法上的建议。


很多华人朋友离开祖籍地,来到一片陌生的环境,更多的是对大环境的失望,但在没有反省自己所受的影响之前,其实也将会践行着自己在那片原生环境下养成的习惯,就像原生家庭环境下的影响,在没有通过反思和充满勇气的改变之前,我们将会变成我们所讨厌的父母的模样。


而这些构成了国外中国人圈子的人文环境的最大弊端。




其实外国人相处的方式更多将围绕个人自己的生活,围绕在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以及个人爱好上,而这些又将属于个人成长上的问题,所以个人的成长才有可能解决生活在一个陌生环境的根本问题。


我其实很庆幸,我在登陆澳洲之前经历了三年菲律宾生活的缓冲,给足了我思考的时间和成长的空间,让我在当地的生活有了更积极的态度去调整心态,所以国外的生活并不是适合每个人,只是取决于一个人在自己追求的生活中点是什么?是自由,还是熟悉的生活舒适圈。


另外孤陋寡闻的我今天才读到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解释为何我想要鼓励更多人移民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第七卷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学界称之为“洞穴隐喻”,讲的是现象与事实的关系。


在这个故事中,柏拉图描述了一个洞穴式的山洞,只有一条长长的通道连接着外面的世界,才有很弱的光线照进洞穴。

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中,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朝前看着洞穴的墙壁。

在他们背后的上方,燃烧着一个火炬,在火炬和囚徒中间有一条路和一堵墙。


而在墙的后面,向着火光的地方,还有些别的人,他们拿着各色各样的人偶,让人偶做出各种动作。





这些囚徒看见投射在他们面前的墙壁上的影像,便错将这些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

这时,有一个囚徒被解除了桎梏,他站起来环顾四周并走出了洞穴,于是就发现了事物的真相,原来他所见到的全是假象,外边是一片光明的世界。

于是,他再也不愿过这种黑暗的生活了,而且想救出他的同伴。


然而,当他回到洞中的时候,他的那些同伴不仅不相信他说的每一句话,反而觉得他到上面跑了一趟,回来以后眼睛就被太阳烤坏了,居然不能像往前那样辨识“影像”了。

由于他们根本不想离开这个已经熟悉的世界,所以就把这位好心人给杀了。


不得不说,柏拉图的这个预言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因为这更多的是关于人性的隐喻,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性永不变。


珀斯日记第一百八十七日:为什么我希望身边的人移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