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son
pengson

非典型事物爱好者

做面条从揉面开始

对面条的热爱从来没有降温过,但是半年之前,我只会买,不会做。上海本地的面条固然令人回味,外来的陕西面条也经常会让我重温到家乡的味道。但是内心里还是非常渴望能够掌握做面条的手艺,无比憧憬家里人能吃到我亲自做的面条。很难形容这种心情,似乎在我内心里,一家人在自家餐桌上吸食面条的场景,远远比在餐厅里吃面,或者打包了餐厅的面条回来吃,更有温馨的感觉。

于是我逼着自己开始练习揉面。这是做面条的第一步,也是我认为最难的一步。

一直以为,西点里精确测量材料重量的做法很愚蠢。不仅要额外准备称量的工具,容器,还得牢牢地记着具体的重量。如果临到头忘记了,还得翻出记录查看。每次妻子准备做糕点,都会在这些事情上折腾很多时间。我就在旁边一边望着一边时不时的感叹,实在是太麻烦了。由此及彼,虽然我骨子里不想承认,但是内心里其实跟明镜似的。我不想做面条的最大顾虑就是,我觉得也要像妻子一样,用刻度杯量水,用电子秤量面粉。我不想做自己觉得愚蠢的事情,但是又隐隐觉得,这些事情是必要的。必要而愚蠢,这足以让我犹豫不决了。

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情最终使得我真的动手把水倒进了面粉里面。可能是母亲的话语,或者“老乔”的视频,总之,当我把右手放进面粉里搅拌的时候,我清楚的感觉到面粉和水发生了难以名状的反应。随着不停地搅拌,面粉变成絮状。我一边回忆着母亲揉面的动作,一边开始逐渐的增加揉面的气力。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很快我就觉得有些枯燥,手臂有些酸,时间过得很慢。直到手里的面絮结合成一个不大不小的不规则形状的面团,我舒一口气,拿起准备好的保鲜膜盖在面团上,准备醒面。

我想起有一次跟母亲视频,我告诉自己准备学习揉面。一向不爱说教的母亲居然破天荒的认真说道:面揉成团以后不要急着揉光滑,等面醒一会,后面就很好揉,很容易光滑。我当时没在意,只是敷衍的说:知道啦知道啦。但其实内心里已经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第一次揉面的时候,我很自然进入醒面这个过程,一点点犹豫也没有。事后,我对自己说,厨房里的事情,母亲还是很专业的。

醒面,其实就是让面与水分自然的交融。第一次成型的面团,其中夹杂着不少没有与水分充分结合的干面粉结。如果这个时候强行用力继续揉面,未尝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自然的交融是更加明智的做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再去做其他事情,比如准备拌面的食材,像豆腐,黄花菜,番茄,鸡蛋,豆角,肉丁,等等。间或再继续揉面。等到面团揉好,其他食材大多也准备停当了。于是下锅炒菜,然后擀面或者直接利用压面机。最后一大锅热腾腾香喷喷的面条出锅。

我很想知道第一次发现醒面这个新鲜事的是哪一位在厨房里忙碌的人。他或者她一定是充满智慧的。也许当天ta非常忙碌,面团成型后立刻就被迫转做其他事情。等ta回到厨房看到方才半成品的面团,立刻猜测到也许面团可以依靠自然变化变得更柔软更光滑。于是ta做了测试,也许没有,但是最终,这个好消息被更多的人知道,更多的人继续测试。于是醒面终于成为以面食为主的厨房的标准知识。

最终,我得到了一个光滑柔软而又充满韧性的面团。端详着面团良久,我突然意识到,没有量水,没有称面,我就是稀里糊涂地将水倒进了面粉里,然后经过一番忙碌,得到了这个对我来说堪称完美的面团。我究竟做了什么呢?我内心里认为应该做的,一点也没有做。但是竟然也算是成功了。

之后,我越发频繁的揉面。一般是周末,周中也偶尔会做。就在我写这篇的时候,昨天前天,两个晚上,我都揉了一个面团。我从来不量水,不称面,我就是倒一小堆面粉在不锈钢盆里,然后准备一碗温水,有时候加盐,有时候不加。左手拿着碗缓缓倒水,右手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搅拌面粉。我的右手会比我的脑子更快知道什么时候水分足够了,从来不会错。

如果未来我的孩子们也想要学习做面条,我会告诉他们,先揉面吧。像我一样用手而不是各种工具,来感受面条本身,而不是工具。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