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son
pengson

非典型事物爱好者

为什么体测实际上是无用的

关于体测(体能测试)为什么是合理的,网络上有很多言论,主流的说法是,体育总局的领导们认为运动员们总是消极懈怠,所以必须用严格的测试来“督促”他们自律。甚至在某些关键比赛,体测决定运动员们是否能上场参赛。

最近成为话题中心的东京奥运会选拔赛(通过的运动员才有资格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据称,体测成绩与具体项目的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这就导致了很多优秀运动员仅仅因为在体测中表现不佳而最终无缘奥运会。比如运动明星傅园慧。

很多人为傅园慧鸣不平,认为让游泳选手上岸比赛长跑简直大错特错。那我更进一步,我认为对所有运动项目来说,体测都是无用的。

对体测能够是否能够督促运动员自律,我很难认同。人天性是懒惰的,能够自律,一定是因为有更美好的事情需要自律来维持。而通过体测并不是一件让人身心愉悦的事情,只是一个枯燥的任务罢了。任务所带来的不是自律,而是被迫突击提升体能。

很多行业并没有类似的体测机制,比如国内火热的前端,python等软件工程师细分行业,但是从事这些职业的年轻人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锻炼。同样是年轻人,为什么这一群不需要所谓的督促,就能欣欣向荣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后者所在的是一个充分开放和竞争的市场,不进则退,所有人为了维持一个基本的水平都会下意识督促自己。而运动员们身处的可能不是这样的一个市场,他们可能不太担心自己会随时被取代,所以自然懈怠。所以更好的办法其实是仿效更成熟的职业,建立充分的竞争环境,自然就能选拔出最强的运动员。

但是领导们是很迷信自己设计的规则的,所以体测虽然骂声一片,但是仍然坚持了20多年,不是吗?

将体测成绩作为比赛成绩的一部分,甚至成为通往更高级赛场的通行证,就更荒谬了。因为道理很简单,体测+比赛(具体项目),选拔出来的肯定是综合最强的人,不一定是比赛最强的人。以满分100,各占50分为例。如果第一名的综合得分为50分,可能体测50(满分),比赛0分(连门槛都够不着),最后一名体测0分,比赛40分(很优秀了)。在这个规则下,比赛最强的人,反而排名最低,连去参加奥运会比赛的资格也没有。而获得参赛资格的人呢,去奥运会展示体测能力吗?如果奥委会由体育局的领导们控制,那估计有可能。

所以我怎么看,也看不出体测的实际用处。既不可能有效督促运动员自律,也不可能选拔最厉害的人出国争光。怎么看都是一个劳民伤财妨碍中国队拿金牌的傻x规定。可是它既是就光明正大的执行几十年,气不气?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