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鸚鵡

鸚鵡。

這是一張照片。

沒有能看到的粒子,所以你無法識別。

光造就了我們的「看見」。

但沒有一顆顆微不可察的粒子,仍然沒有任何「看見」。

我養了一隻可愛的鸚鵡。

心疼她,喜歡她,寵愛她,寧願自己餓着,也要先呆呆看上她一個鐘頭。

當我在外面受了委屈,無法言說,就能想起自己還有一隻鸚鵡,讓我明白,生活並不總是這樣,也不該總是這樣。

但她其實很寂寞。

她知道天空,知道大地,知道天和地的存在,也就意味着我們自身的存在。

認識到自己,纔會有人本身。

斯巴達人過着集體生活,他們痛恨一切所謂的自由和個體。他們認為那是邪道,必須討伐。他們要從嬰兒開始選拔,就像傳說中的亞馬遜戰士,不合乎傳統規定的,一定要被丟棄。

但一個人,總會出現。

正如耶穌在馬棚中誕生,或是分開大海的摩西,或是總與各種叛亂聯繫到一起的彌勒。

告訴你一個小小的知識點,當你更多照鏡子的時候,你的身體會分泌更多積極的激素,讓你更愛自己。

這就像,若是經常得到稱讚的鼓勵,你便會更加的具有自信。

所以,無論斯巴達人如何憤怒,還是亞馬遜戰士怎樣選育,那個他們不喜歡的人還是誕生了。

我喜歡這樣的不可避免。

因為這種不可避免創造了我的鸚鵡。

我遇見了她,於是也得到了我自己。

但她感到寂寞了。

她很孤獨。

——畢竟,我不是她的同類。

她有美麗的羽毛,顔色豐富,氣質迷人。

她有會飛的翅膀,可以在毫無一物的空中,自由來去。

她會說我的話,但更喜歡自己的語言。

我卻將她養育在一個一米乘一米的籠子里,這讓她感到寂寞,不再愛這個世界,不愛我,也不愛自己所存在的生活。

我盯着她,喜歡着她,可這只讓她更體會孤獨。

我從她那裏看到的一切,都是她自己體會不到的自由。

終於,有一天,我興高采烈地下班回來,看到這樣的一幕:

鸚鵡站在籠子里的最高處,頭低下,向着自己的胸膛啄去。

鮮血染紅了她的胸羽。

也染紅了我的眼眸。

在這一天,我呆呆地想了很久,然後明白了一切。

我請了假。

用半年的工資買了機票,訂了房間,又過了一週,來到了一處山林。

這是異國,而不是我熟悉的景色。

但鸚鵡卻格外興奮,不住鳴叫。

她的聲音並不那麽動聽,但在這裏,卻顯得格外和諧。

果然,從林間,從山野,從風中,從水霧下,都有着她心底最熟悉的一種氣息。

我打開了籠子,讓她離開。

并沒有我以為的任何離別和不捨。

她毫不在意,轉眼消失在我凝望的眼神中。

原本,她就該在這樣的世界里。

我喜歡的,或許並不是這美麗的軀殻,而是她所藴含的一種自由。

她因此而存在,我因為她的存在,而感到自己的存在。

如今分開了。

我是再一次得到,還是永遠失去。

我也不是很清楚。

我早晨上班前,多了一件事。

我看着鏡子,輕聲對自己說,你很好。

或許只是欺騙,或許意味着鼓勵,也可能只是因為我所感到的孤獨。

但寂寞本身,往往不會永遠;真正的愛,才是一個人能夠得到的靈魂。

我不在意一些事情,但我很在意一個人的存在。

有時候,自由並不意味着要放縱無忌,而是有所體認,有所約束,有所失去,也就有所得到。

我們要成為一個人,而不是一個集體中的符號,那就要承擔自己,認識自己,接受一些無法跨越的局限,獨自承擔自己的失敗,而不是諉過於人。

「你是個大人了,必須學會為自己負責。」

鸚鵡的樣子,仍在我的夢裏。

我的夢因為有了她,而變得格外美麗,仿彿也給我帶來一身美麗的毛羽,插上翅膀,憑空飛翔。

我喜歡這種感覺,於是就更愛那遠在異地,自由自在的鸚鵡。因為,那是我一直渴望,卻還沒有實現的願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