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很老很新

從自我感覺來說,到了一定年紀,就不要太過自信。

如果因為這種盲目自信,導致對他人行為作出錯誤的判斷,就更令人感到難過了。

看人挑擔,只覺得容易,不明白挑擔人怎么這么犯懶,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就不能痛痛快快地干下去嗎?

但這是一種錯覺。

當我們不能身處相同的環境,沒有近似的感受,是難以理解對方到底陷入何等困難的境地的。

想要真正感同身受,還是要自己下場去干干。只動動嘴巴,是永遠沒辦法知道,所謂的能與不能,到底有什么區別。而且,總站在場外,只憑著不知多久以前的經驗,就下判斷,有很大可能是會得到不想看到的結果。不是說我們的經驗有錯,而是因為任何經驗都是具有特例性質的,時空改變,則一切都將跟著變化。刻舟求劍的笑話,可不是只說別人的。

但按照人性的發展來看,人越老,就越固執,似乎也算是一個通例。

這無關乎智力體力的差異,更不能完全推到衰老本身上。其實,之所以固執,更多是因為我們誤解了自己,更沉溺于過去的成功。卻忘記了所謂的成功,并不是現在的我們所取得的。雖然都是同一個自己,但年輕時那個「我」和現在這個「我」,其實很難說是一個人的。別的且不說,只要想一想,年輕時的喜好和現在的喜好,就能很清楚看穿這一點。

如果世界是變化的,在我們身邊的人也是變化的,那我們自己又怎么可能始終停留在某個過去呢?

這是我在現在這個時間段里所體悟到的一件事。

當然,我不能說,所有人都是如此。能夠從小到大,始終如同鉆石一般閃靈的,總是有的。起碼我現在羨慕的一些同齡人或是年紀更大的哥哥姐姐,就始終活得很通透。他們自信,但從不固執,做事情更不會只從自己出發,往往也更容易體諒他人。這種體諒并不是一種性格上的善良,而是同樣經歷過,因而能夠更理解他人難處的寬和。

人老,是無法回避的一件事,那學會反省自己,總是站在自己之外來關注自己的言行,其實是一件需要一直做下去的修行。

固執不是愚蠢,而是一種僵硬的自信。

記得古人說過,你看那一切萬物,有生命力,總是柔軟堅韌;唯有那些衰敗的,死去的,才會僵硬干癟,缺少溫柔。牙齒總是先掉落,可舌頭始終保持自己的靈活。

我們習慣了自己的模版,也就很難再超出這一范圍去觀察、思考和行動。同樣,當我們身邊的人近乎固定,則我們的刻板印象,也很難有所變化。我們習慣了一樣東西,也就會被這樣東西所同化。打漁佬是不會覺得魚腥味重的,人生也是如此。所以,一個仍愿意積極生活下去、尋找自己的人,總是柔軟的,總是溫暖的,總是愿意原諒和接受,而不是抗拒和保守。

我們先要懷疑,然后才是相信;相信也不是唯一,因為我們還要繼續懷疑,繼續相信。細胞死后,還會再生,每一次從老到新,又從新到老,很難想象,只有一個細胞陪我們到老。所以,我們確實是一直在不斷更新的。

當我們再次遇到一個舊朋友,不妨嘗試在老酒中,唱一首新歌。

也許唱得不好,也許唱得我們都意想不到,也許我們所見到的,正是我們從未設想,卻始終在我們心中的一個自己。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