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瑞德 | Fred Jame
傅瑞德 | Fred Jame

曾任某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主業是數位行銷與媒體管理顧問。長年的寫作者、譯者、編輯、重機騎士、雪茄和艾雷島威士忌愛好者。 我也是養兩隻貓的犬派潛水員、健身教練、書法家。 關於我/https://fred.mba

電腦雜誌時代的結束

根據報導,美國最後的兩種紙本電腦雜誌將在2023年四月號出版最後一期,從此美國再也沒有這種雜誌了。其他國家的電腦雜誌又可以存活多久呢?
老牌電腦雜誌《Byte》1975年創刊號的封面。<deepl-inline-translate style="z-index: 1999999999;"></deepl-inline-translate>
本文原載於《F大叔的日常通信》電子報,歡迎訂閱

根據這篇報導,美國最後兩款紙本電腦雜誌《Maximum PC》和《MacLife》(以前叫做《MacAddict》)在2023年四月號之後不再出版紙本,往後只有網站內容。也就是說,美國的「電腦雜誌時代」即將在這個月宣告完全結束。其他國家多少還在出版,但或許遲早也都會往這個方向走吧。

(美國電腦雜誌通常在n-1月出版n月號,所以四月號在三月就出版了。)

如同我從前提過的,紙本電腦雜誌多少還有讀者,但「訂雜誌」這種方式的式微、以及超過95%以上(我的估計)的廣告流失、以及通路型態的改變,是造成它們難以繼續經營的主要原因。

我有幸在1980-2000年代參與過電腦雜誌的全盛時期。最早是泡在學校圖書館猛啃英文版《PCWorld》、《PC Magazine》和《Byte》的「好學生」,每個月也會買或訂大約四五種中文版。

1990年代,我是中文版《Macworld》雜誌的總編輯(後來成為社長)、並在離開紙本雜誌業界前成為七本雜誌的出版總監;而離開的原因之一,正是因為在進入2000年代時,建議老闆及早部分轉型數位內容不成。

2000年代之後,我成為美國版《Macworld》和《MacWEEK》的專欄作者、並創辦了幾份以《MacZin》為主的電腦雜誌型數位刊物和網站,在讀者和訂閱方面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因為廣告市場完全不存在(當時的潛在廣告主完全不理解數位內容的價值),所以最後也只能以停刊收場。

(如果有當年的讀者看到這篇,歡迎舉手XD。大約20年前出版的《MacZin》應該是台灣第一份有ISBN編號的數位版雜誌,有興趣翻翻的話可以到這邊。)

在現在網路普及的市場上,電腦雜誌跟色情雜誌應該是所有類型中最難持續經營的;雖然這兩種型態的原因不同,但相信應該不用我多解釋,大家都懂。

有些雜誌(特別是這兩類)會衰退到「有讀者但無法經營」雖然是意料中事,但來得也比預料中快(但或許也因為我不在業界,所以沒跟到狀況),而且美國這麼大的市場會這麼快「死到透」也令我有點驚訝。

不過無論如何,身為一個老雜誌編輯,竟然可以不小心見證到這一刻,此生也算是值回票價(?)了。


附送一張照片:右邊是我主編過的《Macworld》雜誌中文版,左邊是1984年的英文版創刊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