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
柯林

无定形

数字乌托邦?零边际成本社会的迷思

翻译完了之后有一点点的想法想写一下,但是因为感觉并不能发到公众号上,所以就在这里叨叨两句。

从某种意义上说,预测未来是很难的或者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如同薛定谔的猫在盒子里有无数的可能,然而这并不妨碍人们寻找接近未来的窗口,新技术的出现使人们对未来有了更多想象,3D打印,区块链,共享经济……每一项技术似乎都在指向一个开放,共享,透明的新时代。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零边际成本社会》则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出现的有着公社特征的社会——零边际成本社会。

在零边际成本社会这个理论提出之后,也有许多相关的专家学者进行回应,然而不管怎么说,这些观点大同小异,首先是中世纪/封建主义的公社/公会经济模式与现在共享经济的相似性带来的某种返回前现代的潮流,其次是技术的发展,如3D打印,开放的网络课程,互联网信息共享带来的边际成本的迅速下降,以及技术发展之后带来的现代国家的反扑和民族主义的隐忧。在《新数码时代》(TheNewDigital)一书中,该思路有了不一样的扩展,共享精神打破了原有的政府形态,政府将以一种极其微观的方式存在,一部手机就可以储存一个虚拟政府。零边际成本社会仿佛是一个数字的乌托邦,人们似乎能够卸下重担,能享受如马斯洛所说的那类“自我实现”。

如果永动机是无法存在的,那么零边际成本社会是否能够跨越现实的沉重而展现奇迹呢?现实情况是,将量推演到极端并不会想象出一个质变的结论,将共享经济推演到极端也无法保证一种一劳永逸的社会形态。更何况,让渡自己一定的隐私权换来的共享,虽然让生活变得更加方便,也给予了许多人可乘之机,共享社会形成之时,或许也是一个全景化的监控社会形成之时。监控其实是中性的概念,不分好坏,监控既破坏个人生活的独立性,同时也为个人提供了保护,如果监控由一个好不偏心,秉公执法的上帝来操控,许多人大概会双手赞成,但现实是,监控带来的信息透明并没有人来保护,或者说现在的信息极难定义和归类,导致没有办法将它们纳入某一种协定范围之内,这种间隙导致了犯罪,甚至是对人的伤害。更严重的是,监控包含着某种道德评判和政治批判,人们之所以害怕动物农场的世界原因就在这里,你的信息不仅仅是被收取,而且是被评估的,评估的量表将合成你在社会中的地位,身份,和价值。这或许是一个零边际成本的社会,但也同样,是一个零容错率的社会。

完美城市,或者一个全然数字化的城市究竟意味着什么?高度的协调一致。为了消除熵造成的资源浪费,人必须以最方便的方式呈现出来,最好的姜饼人都是用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逐渐被消弭,人在不断失忆,时间线按照信息突起的方式排布。不过也有好消息,零边际成本社会只是一个设想而已,极致的零边际成本社会只是乌有之乡。并且现实众多力量的相互碰撞和此消彼长,注定了这个设想无法那么顺利的前行,并且,我们是有“打游击战”余地的。人并不是机器人,算法虽然可以获取人的偏好,推荐符合它计算的信息,即便是这之中还有许多意外事件,这或许也是人文学科的机会所在,承担人的感情,思想,观点的重量,这是算法不能取代的事物。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