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拉赫
阿布拉赫

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这件事都一做十年。这种癖好曾引起有司关注,后来在Matters的活力一落千仗。但仍然在记,不在这里,就在那里,而且一想到有人会因为你的记录害怕,就更觉得这记录的价值。我会继续。

补课

读书、随想、流水帐等

昨天结束了《刚多林的陷落》,开始了《郁达夫小说》。这都是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经过一次续借,离两个月期满只有十天不到了,最近在补课,争取到期看完。那次总共借了五本,到现在真正全部看完的只有《陆小凤传奇》第一部。《呼吸》和《刚多林的陷落》都只是看了一半,觉得没必要再看下去。也因为前者是短篇集,而后者一半的位置已经讲完了书名的整个故事,所以都可以毅然绝然的放弃。要是长篇小说,我一般是不会半途而废的。像《尤利西斯》和《我的名字叫红》这么难读的书,我都坚持到了最后。

《呼吸》是特德姜的短篇集,我喜欢科幻,也承认设定都很有想象力,但故事太硬了,像科普,我在《你一生的故事》(《降临》原著)里感受到的那种新鲜、悲伤,以及宿命论带来的悲凉,这个短篇集全都没有。

《刚多林的陷落》是《精灵宝钻》里的一个故事,《精灵宝钻》中比较简单,小托尔金又单出一本,将其进行了一些扩充。故事原本也并不完整,是根据老托的手稿整理而成,小托看来也没有对其进行太多的内容加工,因此故事长度和深度其实并不足以成书,叫小册子还差不多。只是他又在故事后面加了很多其它的老托手稿,以及某些已出故事的其它版本。我想对于托尔金的研究者们来说,这也许是珍贵的素材,但对于像我一样的普通书迷,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在图书馆看到这本的时候,随手借了来,原本打算如果好看,接下来还会读一下《贝伦与露西恩》,那个故事在《精灵宝钻》里给我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以这次体验来看,也没有必要了。对于中土世界,还是期待影视剧的改编吧。

郁达夫的小说,我只看完了第一个中篇,《迷羊》。前两天刚在他的日记里看到说完成了,没想到紧接着就看到成品,很神奇,虽然时隔一个世纪,却感觉像是抢了个首发。《迷羊》观感一般,没激起波澜。我近段时间还在读沈从文的中短篇集《神巫之爱》,已经读了大半,相对于沈从文在人物、场景描写上的细致入微,时时让我拍案叫绝,《迷羊》就太平淡无奇了。我想我还是会试着再看几篇,才决定要不要放弃。日记我是会读完的,日记的文笔虽然更不讲究一些,但日记里有更丰富的世界。

我觉得抛却金庸琼瑶等传统意义上的非严肃文学,我读闲书,可以说是从西方文学开始的。后来读过一些中国当代的作品,始终缺乏古典熏陶。所谓当代,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当代。那之前的中国文学,我知之甚少。年轻时候尝试过一些,要么读不下去,要么没留下印象。像《边城》,年轻时候读完,留下的唯一印象是,山水风景好像不错。现在回头看沈从文,他写的哪里是风景,他都在写人,他笔下的人物太鲜活了。而像《论语》这种,就更只是在课文里被动学过,多年后都还给了老师。前段时间马特市搞活动写“儒枷”,很多人的文章,我压根看不懂,有些惭愧。但有些东西,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太久远的,怕是补不回来了。

世界变化太快,要补的课着实太多。今天早上赖床到十点,还补完一部德国电影《帝国的毁灭》。那怕是少有的纳粹视角的二战电影,连希特勒,都有一些人性的光芒在里面。后来去查,果然这电影在西方引起颇多争议,很多人认为不需要赋予怪物任何人性,赋予怪物人性就是和怪物沆瀣一气。我心里暗笑,这点上,恐怕得是西方人跟我们补课了,看看我们的抗日神剧多成功,才能塑造出来如今那一群声势浩大非此即彼的国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