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avid - 建模術師
D.David - 建模術師

23歲初階術師 | 台忠仁 |目標設定中… 什麼都會一點,又好像什麼都不會。

《底層邏輯》章節心得.p2

跳脫出不能錯誤的框架,讓眼前的白紙有著圖畫的樣子。

人生商業模式 = 能力 x 效率 x 槓桿

那問題來了,何為能力?

在讀完這篇前,我認為"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溝通能力,不是學習能力。而是,賺錢的能力。對,其他的能力,社交、控制情緒、勇敢嘗試的能力也都很重要,但對於當前的我來說,那些對我來說,又何嘗不是為了賺到錢而所需的工具。

在我糾結是何種能力最為重要時,他解答了,答案很意外,也很不意外。獲得能力的能力,就像你只有一個願望,卻能夠許我要更多願望似的。

能力

能力要如何獲得?好像也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勤奮。勤奮說出來簡單,但對我來說確難如登天。我的個性我大概清楚,是那種非常偏科,只會往有興趣的方向,或是能夠獲得讚賞與掌聲的地方。簡單來說,我就是需要有個明確能夠獲得東西的目標,不然我不會去行動,不喜歡白白做事卻沒有實質性獲得東西

加班。這個詞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有部分人認為這是勤奮的代名詞;而部分人認為這是因為管理層或其他原因導致需要員工花時間補償的不良行為。而我,很明顯是屬於後者的觀點,能夠在deadline做完的專案為何無法交出呢?是否因為判斷專案執行時間的失誤?抑或是…其他各種問題阻擾呢?

其實這兩種觀點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在不同的立場與角度觀察到的不一樣而已。

加班勤奮就能獲得想要的能力了嗎?不,遠遠不夠,還需要“ work super hard ”,非常勤奮的工作。但若是低效的呢?所以前面還要再多加一詞。高效而可怕的勤奮

效率

簡單來說,學習或在行動時所做的選擇與工具會大大影響效率。但這邊的解釋為,若要省下好幾倍的時間,那要在短短的時間內決定,這件事值不值得花這些時間做,選擇才是提高效率的第一要務。

而看到這篇的中間部分,出現讓我感觸很深的一句話。

為了提高效率,作者本身最常用的工具是白板,將想法全寫上去,再將這些點、連結、結構起來。為何不用ppt或word呢?因為可以將結構化的思維解放出來。那A4紙呢?可以將有邊界的思維拖出來。翻頁紙本呢?可以將不能錯的思維擺脫掉。

不能錯的思維

這是我從小便有的困擾點,常在書桌繪畫的我照理說不可能經常讓一張紙保持著空白的狀態。沒錯,我的腦中永遠都會有想法甚至是清晰的圖像出來,而且是不斷的,但什麼導致我無法下筆甚至是畫出完整的圖?不能錯的思維。這個讓我無法在100%確定我能夠完成的狀態下,無法輕舉妄動。

空白的紙張變成我最常出現的作品,並不是我那幾小時完全沒有做事情,而且想法完全禁錮在我的腦中。

槓桿

回到書中,槓桿是什麼?像虛擬貨幣那種槓桿嗎?對,類似,但也不太一樣。

努力辛勤的人為何還是有一無所獲的例子?是他們不夠勤奮嗎?顯然不是。又或是效率呢?效率也只是加快發展而已。書中寫的最後一根槓桿,也是我目前認為最重要的,影響力槓桿

建立人脈

人脈,不是能夠幫助你的人,而是你能夠幫助的人。

這是我在大學期間最注重,且獲得最多的。

大一期間的我,無論什麼事情都會幫忙,有機會認識他人我也會把握,不放過任何一個建立人脈的機會。

大二期間的我更是將人脈再一次的開闊,頻繁參加大型活動與小型邀約。

大三期間逐漸將社交圈縮小,把重心放在兼職與未來興趣規劃上。

大四剩下常聯繫的好友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各有我值得學習的地方。且受大一大二的人脈交際,許多事情也因此受人幫助,迎刃而解。

結語

在勤奮與堅持努力的土地,我目前尚未踏上。但,無論需要多久,這都是我的目標之一。

在這要謝謝大一大二的我,建立一定的人脈,改變了內向且不喜社交的心態。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