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古典
非主流古典

國立大學音樂學碩士。在數十年寒暑聽遍了古典的重點指標作品後,披沙揀金地尋找那些主流之外的滄海遺珠。

布魯克納.第四號交響曲《浪漫》

一但再回到杏壇,無限上綱的教學壓力便會如洪水般襲來,這可以歸功於我的臉皮薄,受不住備課不足、學生的白眼與講話(心虛);也可歸咎於每所學校不同的風土民情。無論如何,一個學期又行將結束。該是心虛的再把月誌形式拾起了。

但布魯克納的《浪漫》卻因其出名過了頭,在如擠乳溝一般的零星時間中讀了一些初級文獻,也始終有下筆的壓力。但我不是早給自己說過了嗎,這個隱密空間,就是以沒有壓力而生存下去的嘛。

引用圖片之來源: 《歷史迷因的最佳素材:那些中世紀荒謬獵奇的手抄本插畫,究竟隱含著什麼意義?》首張插圖。


這首交響曲所描述的、對中世紀的嚮往,也正是我始終如一修習中提琴的原因:我愛那中世紀的純樸——當然,我知道那樣的一千年有許多可怕的黑死病、獵巫與殺戮。但是被《工人物語》這類模擬遊戲帶入太深的結果,就是那無止盡的麥田與穿梭在莊園間的小人們。每個人自食其力,人人都是個體戶,做自己想做的事。當然,這也是一種浪漫。

布氏的浪漫因此其實與伊斯蘭的美學有某種程度的相容。當然兩者的神基本上是一樣的,而布魯克納也不會想把浪漫寫成如理查.史特勞斯那樣繪聲繪影地通作式交響詩。布魯克納呈現的是一種剎那的永恆,中世紀的時間觀其實像是一個迴路,在教會的統治下,隨然有著直至啟示錄的神學觀帶領,但莊園基本上像一個個的桃花源,人們在其中,四季往復,循環不止。

好吧,中世紀更令我著迷的是召喚師與魔法、以及唾手可及的大自然。


布魯克納的浪漫竟也如此的不追求形象上的中世紀。聽布魯克納更像是聽他展現音樂排列組合的形式,而且是神聖屬性的。這或許是他的作品因此終有距離的原因(即使我是教徒)。但也因為是抽象的思維活動,某種程度來說,你掌握了音樂的邏輯(曲式),反而就比聽描寫音樂來得輕省太多,因為你是遵循著作曲家們摸索出的、大自然的黃金比例而一起在聽覺上游泳。

再一次對自己說,這個空間,是我這素人的密室。別給自己太大壓力唄,反正我那些耍廢至極的學生也不可能會看到這些文章。在頹廢年代,我依然持著我的中提琴,嚮往著那理想中的中世紀,停駐在布魯克納的《浪漫》之中。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