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
Sen

教育工作者;传播学、心理学爱好者;前新闻从业者。

回家

人的一生会有多个家,只有春节回家,回的才是真正的家。回家是一个无法明确其概念化的动宾词汇,情绪情感加持较多,难以定义。慢慢等你长大了,兴许才能真正理解。背井离乡,漂泊在外,回家是一件辛苦的差事。但还是要经常回家看看。

南下陪你和妈妈过年的高铁上,开始聊聊回家的话题。

人的一生会有多个家。

小时候是出生的地方,长大了是工作的地方,再大点可能就是子女所在的地方了。甚至就连死去,都有“回老家”的代称。

煽情点的说法,家就是父母亲人所在的地方。

家是一个物理概念,通常指代具体的住所,也可能是情感加持下的地方。

临时居住的地方,也叫家,只是相对剥离情感的一个落脚点。

大学生宿舍、工棚、合租房,都不叫家,但只有涉及相对独立时,才会叫家。大学生、工人,回的都是宿舍;工作了,自己租房了,下班跟同事告别:我先回家了哈!回的极有可能是合租房里的某个单间。

只有春节回家,回的才是真正的家。

这个家是从小长大的地方,是精神的寄托所在,是在彼念兹却长久疏离的故乡。

在妈妈来说,她的家是南方山水之城,与外婆一起。北京念书、工作多年,直到买房落户定居,家开始迁移。

我的家在中原偏僻农村,一天只有一趟车去市区,早起进城,晚上回家,与奶奶一起。漂泊多年,直到遇见妈妈,一起生活,家才开始逐步迁移进京。

而你的家,却只能是北京。你在这里出生,在这里念书,在这里长大。长时间内,提起家,应该都是指代的这里。

但也说不定你会不会在这里终老一生,毕竟我是铁了心要送你移民的。那时你的家可能会是国外某个真正自由、民主的国度。

所以,妈妈我们三人,提到各自的回家,其实并不在一个地方,至少目前还不是一个地方。北京在物理层面算是家,在精神上,对我们来说,都算不得家。

就像我们三人提起回北京,只能叫“回北京”,不能叫回家。回家回的是妈妈的南方山水城,回的是我在中原的偏僻乡村。

回北京叫回家时,应该是你长大以后,离开北京再回去,才叫回家。

回家是一个无法明确其概念化的动宾词汇,情绪情感加持较多,难以定义。慢慢等你长大了,兴许才能真正理解。

昨天临下班,明天出发回老家的同事问:你不激动么?我一头雾水:激动啥?我俩就这么问了两个回合,旁边同事乐了:三年不回家,你俩明后天各自回老家,放假过年,激动不?

离家出走近二十年,从读书到工作,再到结婚生养了你,即便在京有了房,也算不得家的归宿,等你长大成人,等妈妈和我退休,终究还是会离开北京,回到南方养老。

回家,或者准确来说回老家,这一动作,早已习惯成自然,最多就是担心路上顺利与否。

其他都已无关紧要。

中原偏僻农村多年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奶奶在日渐老去。新冠肺炎病态防控三年,不曾回家看看,今年春节一定是要回家的。

原计划今天我先回中原,年二十九再去南方过年——三年前结婚时,妈妈在中原过的年三十,初二我们才一起逃离封锁堵路的乡村,奔赴南方外婆家。

上周末送你和妈妈回南方,探望了扭腰的外婆,第二天我又回京上了一周班。

妈妈、外婆在南方带你,很辛苦,外婆也需要时间好好休养,于是我退掉预定好的今天回中原车票,改为先回南方,初三再独自一人回中原。

两个春节不回家,今年一起去南方外婆家过年。不同之处在于,今年多了个你。

如果一切顺利,十一假期,天气适宜,你也又长大了一些,再带你回中原偏僻农村老家——你的适应能力提升,才能经得住一路车马劳顿。

背井离乡,漂泊在外,回家是一件辛苦的差事。

但还是要经常回家看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