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E
SAMPLE

❛ 如果可以這樣做雜誌 ❜ http://linktr.ee/samplemaghk

編者的話|Don't Happy, Be Worry|第26期 #快樂是種不良嗜好

你想當一個不快樂的人,還是一頭快樂的豬?這一道問題,大抵是許多人對「#哲學」的初始接觸。問題倒是,我們為何需要如此詢問自己?又或者:為何我們要以快樂與否,框定對人生及生活的想像?

原文刊載於Sample雜誌IG

你想當一個不快樂的人,還是一頭快樂的豬?這一道問題,大抵是許多人對「#哲學」的初始接觸。問題倒是,我們為何需要如此詢問自己?又或者:為何我們要以快樂與否,框定對人生及生活的想像?

快樂一詞,早已貫穿人類生活。聯合國每年會發表「#世界快樂報告」,以各類指標衡量各國民眾的快樂指數。在政治上,《#美國獨立宣言》明確指明,自由及追求快樂皆是不可褫奪且等級相同的基本人權。有經濟學家發展出一門「#快樂經濟學」,將心理、經濟、政治、哲學、社會等分科綜合起來,將快樂納入公共政策的考慮。這些例子都足以說明,快樂不僅是個人的事,一套想像可以切實影響公眾生活的整個配置。不過,關於快樂的問題總是尷尬的,因為它總需要人自我聲明,我到底快樂與否,由此所得的數據,不外是主流論述對快樂的定義的一次自我肯定而已。大眾對快樂的預設觀點,結果會由快樂經濟學的數據再次肯定,發散至公共層面,甚至從中衍生出一整個快樂產業,教導人何謂快樂,如何快樂。由此,文化研究學者Sara Ahmed就認為,這一種自我增幅的迴圈,可以說是種催逼人的,快樂的義務(the happiness duty),甚至發展成一種責任,為了他人着想,我們必須盡量快樂。

今期《Sample 樣本》以「快樂是種不良嗜好」為題,探索的就是人類思考快樂的歷史,反思生成快樂的條件,假若快樂成了心癮,那它也就化作了一種難以撇脫的不良嗜好。在哲學史上,快樂一直是許多哲學家論說的起點及基礎,本身反而少受質疑。封面專題沿着歷史,檢視思考家對快樂的理解,原來幸福快樂的定義,多年來一直嬗變,快樂的形態也各有特色。「越Cult越興奮」一輯,以邪典電影為重心,探討它們如何勾起獨特快感,以怪異儀式挑戰破格。今期藝術合作計劃PROJECT由藝術家盧永滔主理,迷因、影像與文字交相碰撞,不斷生成新義,在戲謔與認真間不斷跳接,組合成「無限詩」。評論專輯「越快樂原則」剖析快樂以外的其他可能,揭開快樂的反面。創作專題「汲取歡愉的條件」則由何儀、陳伯軒、吳騫桐、劉子維帶領,分別摸索快樂的獲取路徑,快感的基礎原來都出自肉身。

假如快樂是種不良嗜好,那就代表我們同樣需要思考,由這套想法所建構出來的快樂世界究竟是何模樣。在依循慣性追逐快樂以外,我們尚有許多路徑可以嘗試。假如我們真的需要再次哲學地思考快樂,那就不是要將快樂指向某種特定狀況,而是要為快樂發掘新的可能性,新的思想形態。假如我們仍然困在快樂的強制命令之下,大概同樣可以從不快樂出發,探索它幽微的歷史。快樂可以不是生活的核心與基礎,你可以不把快樂視作價值,你也享有不快樂的權利;我們不如把老歌倒轉過來:Don't happy, be worry。

____________________

#Sample樣本 #香港文學 #設計 #閱讀 #文學 #評論 #藝術

#literature #graphicdesign #hongkongar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