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報告
大慧報告

佛法分享

切莫陷入過度正面思考的陷阱

(编辑过)

曾經看過一篇耕心療癒診所精神醫師寫的文章,提到他的患者裡面,發現一個特別的現象,那就是過度的正面思考,很容易罹患憂鬱症。因為過度的正面思考,往往會忽略掉一些現實面,然而很多事情是無法改變的。

此外,董氏基金會做了一個研究,認為一個人心情不好的時候,最討厭別人說的三句話:

第一句話是「想開一點」,

第二句話是「不要想太多」,

第三句話是「放下」。

這實在是很有意思,因為當我們看到親友難過時,每個人幾乎都會這麼安慰對方,結果這些話幫助並不大,而且效果是適得其反的。

也在TED看過一個影片,大概二十分鐘左右的演講,忘記主講者是誰,提到同情心和同理心是不一樣。同情心有點像是可憐對方,如同前面說的那三句話,我相信我們都是好心想幫助別人,當別人發生困難,或面臨各種挑戰時,多多少少都會安慰別人,不自覺的便說出:「想開一點,要放下,不要想太多。」

可是對當事人來說,這是我親身經歷的事,大腦難免會不停的思考,再跟他說:「你不要想太多!」當事人真的會抓狂,本來只是悶在心裡,聽到他人的勸導,更是怒火中燒。

所以這時候要善用其他方法,他們需要的是同理心,而不是可憐他,那些話反而是讓他更不舒服,同理心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是感同身受,彷彿自己是當事人,不再置身事外。

那個影片中,說了一句很重要話:「我很高興你跟我講這些,但是我沒有辦法幫助你,但我很高興你能說出來。」從這句話,我們可以了解,「傾聽」是很重要。一般人很容易犯的毛病,便是不斷的給予建議,想方設法的「教」別人怎麼做,有些人需要的是有人可以聽他說話,而不是教他怎麼做。

有一些老菩薩到寺院,除了拜佛參加法會,順道跟師父哭訴,說家裡發生什麼事情,說自己有多麼地委屈。一般來說,當我們聽到時,一定會想要勸導她安慰她,但是,講了好一會兒之後,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原來的問題,因為她就是走不出自己的窠臼,一直鑽牛角尖,或許她需要的是,他人的認同與聽她抱怨,而不是想解決問題。

發生困難了,一時之間解決不了,便需要更多時間去沉澱,心中難免思來想去,都圍繞在一樣的癥結點上,這時候應該要轉換環境,走出去,活動筋骨,接觸大自然,到寺院禮佛,不要一直悶在同樣的場域,因為在相同人、事、物的環境中,所接觸的都沒有變化,心是很難走出來的。

通常來寺院禮佛的,都是年紀比較大的老菩薩,從他們身上,我也學到很多。寺院是清淨的,是讓我們修福修慧的,因此不要在大殿閒聊,應該要禁語多念佛,吵吵鬧鬧的話,不就像菜市場一樣了嗎?

但是老菩薩回來寺裡,看到這麼多蓮友,彷彿是多年未見一般,自己滿腹的委屈,心裡的苦悶,如果不趁這個時候,向人傾瀉,全部說出來,還能跟誰說?心事誰人知?慈雲寺有一個大廣場,法會休息時間,除了繼續用功的人之外,大家不會逗留在大殿,會到外面去散散步,聊聊天。

我們這裡的環境不同,所以法會休息時,老菩薩會在大殿聊天。有些人覺得太吵雜了,在大殿怎麼可以這樣,然而我們老和尚慈悲,指示說就讓她們講吧,不要管太多,輕鬆一點,但法會開始時,我們都應該收心,生起莊嚴肅穆的心,不要再講話聊天。這就是老和尚的慈悲,是無畏施,讓大家有個紓壓的管道,消除苦悶。

布施可分為金錢物質的布施,佛法的布施,還有一種是讓人心開意解,感到安慰不恐懼,亦即是無畏的布施。觀世音菩薩又叫作施無畏者,能給予眾生安定的力量,不再陷入負面情緒之中,提升自己的心靈力量。

在腦神經科學領域中,科學家做了一些實驗,發現禪修與思惟快樂的時候,大腦裡面,負責和愉悅幸福有關的區塊,會特別的活耀,釋放快樂荷爾蒙(或稱幸福荷爾蒙)。所以我們每天都應該想一想快樂的事情,刺激這個區塊,使其越來越活耀,這樣就轉換心境,不會沉浸在痛苦、悲傷、憂愁之中。

大家可能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個神射手,在街上表演,他對群眾說:「你們瞧瞧看我的射箭有多麼厲害,百發百中!」果不其然,這位神射手確實箭無虛發,大家都為他鼓掌,說他太厲害了,不管怎麼射,都能射中箭靶。

這時候,有一位賣油的老人說:「那也沒有什麼,熟能生巧罷了!」

神射手相當不服氣,說道:「老人家你會射箭嗎?」

老人家說:「我不會,但我一項拿手絕活。」

於是,賣油的老人就表演給大家看,他從口袋裡掏出一枚銅錢(古時候的銅錢,中間有個方孔),接著拿個空瓶子放在桌上,再請旁人拿著銅錢,在空瓶的上方。老人從上面往下倒油,就這樣,油從銅錢的孔流入瓶子裡,完全沒有漏到瓶子的外面,銅錢也都沒有沾到油。

神射手覺得這位老人家實在是太神奇了,萬分佩服,直誇說世界上怎麼有這麼厲害的人,老人說:「這一點絕活算不上什麼,只不過是熟能生巧罷了。」

我們要熟能生巧的是什麼?是喜悅的心,學習坦然面對一切。

社會上有一種人,跟他相處久了,便會發現特別愛抱怨,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常常抱怨的人,充滿太多負面能量,看什麼都不順眼,久而久之,自己身心俱疲,大家也不喜歡跟他在一起。

所以我們要訓練自己,凡事要往好的方向思惟,但又能坦然的面對困境,不怕失敗挫折,讓自己每天都活在快樂當中,而世間的快樂是相對的,不是全然絕對的快樂,因此在經典上和衆多法師身上,不會只是說快樂,而是法喜充滿,就是透過修持佛法產生的喜悅。

我們都知道極樂世界,這種喜悅不是物質上的快樂,極樂世界的有各種雜色之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等法,其土眾生聽聞之後,很自然的念佛、念法、念僧。眾寶行樹、七寶羅網,也都是出微妙音,猶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聽到這樣的聲音,會促使我們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通常來說,擁有了一個名貴的東西、喜歡寶貝,我們會很快樂,但這種快樂感很快就消失了,並不會持續很久,而極樂世界的快樂,聽聞佛法的快樂,能離苦得樂,這種快樂不是只有此生,不是暫時性,它是一種究竟的安樂,不再有痛苦,涅槃寂靜之樂。

再回到我們這一生來說,至少讓自己活得心安理得,不要一直把重心放在「我」的身上,而是放在「更多人」(眾生)之上,能這樣的人,會比較快樂。凡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短視近利的人,通常也會有更多的苦,因此要轉移注意力,菩薩是「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我們都應該學作菩薩。

要往哪個方向,自己是可以選擇的,每天所想的和所作所為,是往哪一方面,都是可以學習訓練的,當然也會影響後續發展,與改變自己的身心狀況。所以我們從經典上,從善知識身上,從各位菩薩與蓮友,可以學到很多,選擇學習別人的優點,讓自己往更好的方向,是向上的是向善的,如此一來我們都可以更快樂,至少以此為這一生的目標。而未來世,我們皆得往生淨土,在淨土相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