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報告
大慧報告

佛法分享

藥師經淺說57

經文: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盡形不事餘天,惟當一心歸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薩四百戒、苾芻二百五十戒、苾芻尼五百戒,於所受中,或有毀犯,怖墮惡趣,若能專念彼佛名號,恭敬供養者,必定不受三惡趣生。


這是依照經文所揭示的儀軌,修持藥師法門,可免五難益中的第四-免毀犯墮落難。

經文說如果有淨信的善男子善女人,「盡形」是盡形壽之意,亦即盡此一身形的壽命,也就是說我們這一期的生命。這一生「不事餘天」,就是不事奉信仰其餘的天魔外道,就是不信奉其他的神明,「惟當一心歸佛法僧,受持淨戒」,唯有一心一意的皈依佛法僧三寶,並受持清淨戒律。

皈依三寶之後,信仰應該要專一,皈依時念誦:「皈依佛,永不皈依外道天魔;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這便是一種誓願,對三寶前,於皈依師前,發此誓願,更是對自己許下承諾。

有些人以為三教同源、五教同源,這都是似是而非的說法,表示自己對三寶的信心不足,信仰不夠堅定,才會有此想法。有些人則是皈依之後,還是一樣求神問卜,到處拜財神等,佛教是大寶藏,很多的經典皆可看到求壽、求財、求子,佛菩薩亦可滿足眾生願,何必再向外攀求呢?

盡形壽的皈依三寶,是學佛的第一堂課,因此要有堅定的信心,才能有所依靠,有一個歸宿,真正的家。《瑜伽焰口》有一段文說:「夫三寶者,千生難遇,萬劫難逢,皈依者,福增無量;禮念者,罪滅河沙。譬如靈丹之妙藥,療百病而蠲除。冥冥黑夜中,三寶為燈燭;滔滔苦海內,三寶為舟航;燄燄火宅中,三寶為雨澤。」由此可知,皈依三寶的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印順導師的《成佛之道》偈頌說「鬼神好凶殺,欲天耽諸欲,獨梵依慢住,亦非歸依處。」鬼即是餓鬼,隨著各自福報因緣,有無財鬼、少財鬼、多財鬼等,其他八部眾有: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迦等,都屬於鬼神眾的範疇,具有神通廣大的,常為人類所祭拜祈求。然而這些鬼神眾,跟人一樣有些瞋恨心重,一不高興就作怪,所以得罪不得,因此不能作為真正的依靠。

往上的欲界諸天,比如統領鬼神的四天王天,還有他們的老闆帝釋天等,可以說是跟人類最接近的了。帝釋天仁慈有德,喜好祥和安樂,希望世間是美好的,神通與福報比鬼神大多了,可是卻耽溺於天上的欲樂,那是世間的享受永遠比不上的,所以根本不會想到要修行,等到福報享盡,便墮落三塗了。帝釋天曾經來人間聽佛陀說法,聽完很高興,可是一回到天上就忘光光了,因此欲天亦不是真正的皈依處。

再往上是色界的梵天,世界剛形成時,只有梵天自己一個,隨著因緣業報,慢慢有了世界與人類,大梵天王便以為那是他創造的,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故稱為獨梵。由於此緣故,梵天極其驕慢自大,再加上壽命非常長,便向他的子民說:「我是常住不變的,是無始無終的主宰。你們通通要信仰我,才可以永生不死。」縱使福報再廣大,壽命再長,終有結束的一天,只要還在輪迴之中,苦惱仍然是層出不窮。因此鬼神、欲天、獨梵都是不可靠的,都不是真正的皈依處。

這裡經文提到如果有淨信的善男子善女人,可以盡形壽皈依三寶,不再事奉信仰諸天,或其他的鬼神等,而且能夠受持禁戒,「禁戒」是佛陀制定的戒律,目的是禁非戒惡,清淨眾生的身口意,自然就不會再墮落三惡趣。

受戒是我們學佛的必經之路,十方諸佛菩薩同樣也要受戒,才能解脫,圓滿菩提。受完戒之後,當然要持戒,隨著個人所受的戒律,皆應好好的持守。戒律是佛法的根本與基礎,如果連這最基本原則都沒有,那麼便無法出生一切功德善法,《華嚴經》云:「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所以學佛的人都應該要發心受戒。

《佛遺教經》說:「若人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持戒能出生功德善法,亦能警惕自己不造惡業,利益廣大無邊,那麼就不會有墮落三塗的恐懼,當然也就不會遭受苦報。

很多人害怕會犯戒,乾脆不要受戒,其實殺、盜、淫、妄是性戒,亦即就算不受戒,犯了依然是惡業,因為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規範,受戒反而是一種保護,提醒自己不可以去做這些事。

凡夫雖然想要解脫生死,卻很容易隨著煩惱起伏,而毀犯戒律,造作惡業,因此要常生慚愧心,有錯應當懺悔,下定決心不再犯,以免將來墮落惡道受苦。在此,藥師佛發悲憫心,知道眾生易於毀犯,因此給予一條明路,專念彼佛名號,恭敬供養者,必定不受三惡趣生。

「若五戒、十戒、菩薩四百戒」,隨著個人的不同身分,所受持的戒律也不一樣,「五戒」是在家居士所受的戒;「十戒」是出家沙彌、沙彌尼受的戒;「十善法戒」則通於在家出家。

「菩薩四百戒」,隨代天竺三藏達摩笈多的譯本《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另譯作一百四戒。在此只說四百戒,而沒有戒相,菩薩戒包羅萬象,如塵沙般等無有極限,對初學者而言,確實應該有個遵守的規範、戒條,如《梵網經菩薩戒本》列有十重四八輕戒,《瑜伽菩薩戒經》則為四重四十三輕戒,《優婆塞戒經》是六重二十八輕戒。

「苾芻二百五十戒、苾芻尼五百戒」,苾芻有二百五十條戒,苾芻尼在此說五百戒,實則為三百四十八條戒,可能是依所根據的梵本而翻譯,因此略有出入,或約大數而說。

「於所受中,或有毀犯,怖墮惡趣」,隨著自己所受的戒,如果說沒有確實遵守,不小心毀犯了戒律,那麼必定會生起一種害怕恐懼的心理,擔心將來會墮落惡趣,這時候怎麼辦呢?

一般而言,犯戒造惡,都應該要心生慚愧,至誠懇切的發露懺悔,請求諒解,決心不再犯,最怕的就是無慚無愧,在此藥師佛給予眾生一個方便法門,就是專念彼佛名號,並且恭敬供養。

「若能專念彼佛名號,恭敬供養者,必定不受三惡趣生。」,以念佛來滅罪,不是隨隨便便的稱念,就可以消除毀犯,而是要「專念」,亦即一心一意,無有雜念地稱念藥師佛聖號,除此之外,應當恭敬供養藥師佛,內心虔誠,專心一志,也要有所行動,恭敬的做廣大供養。以此善根功德,及藥師佛的悲心護念,便可消除犯戒的罪垢,必定不會墮落三惡趣。

藥師佛悲憫毀犯的眾生,給予此方便法門:1.專念彼佛名號,2.恭敬供養。內心有強烈的怖畏,知道犯戒會墮落三塗,因此轉而生起慚愧心,深切的悔悟,發露罪垢,懺悔往愆,以此心意來念佛與供養,必能感得藥師佛的加持滅罪。

《三昧水懺法》有一段文說:「若復不爾,悠悠緩縱,情慮躁動,徒自勞形,於事何益?」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真誠懺悔,而是怠惰、慢慢吞的,身心放縱,心意躁動,表面上看起來是在拜佛求懺悔,實際上只不過是自欺欺人,做做樣子是徒勞無功的,有什麼益處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