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立日
讀立日

www.readependenceday.com 讀一本好書,發現下一本好書,探索"the unknown unknown"。

「讀立日」播客第二集預告:“談尼采《歷史的用途與濫用》”

12月14日星期一那天,你會收到「讀立日」的第二期節目。我們要來一起讀的這本小書是尼采的《歷史的用途與濫用》。同第一期的《羅丹藝術論》一樣,這仍舊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小冊子。我們的目標是邀請你一起來讀這些幾個晚上就可以消化的小部頭,彷彿指給你看進入偉大思想世界的秘密入口。

今天我們為你做一個簡要的節目介紹,並附上節目中涉及到的原文選段。

先簡單說說為什麼挑這本書吧。

又是一年到了末尾。你有沒有時常覺得自己的生活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沒完沒了的加班,沒完沒了的奮鬥目標,沒完沒了的貸款、沒完沒了的家庭事務⋯⋯但偶爾停下來一看,卻發現自己只是像台機器那樣不停地轉動,但究竟轉向何方、為什麼要這樣不停地轉,這裡面有沒有什麼自己想要的、自己真正喜歡和擅長的,來不及想;究竟我想要什麼、能要什麼,來不及想;究竟什麼適合我、什麼不適合我,來不及想。從開始唸書、到參加工作、到結婚生子,從自己的讀書成績、到專業志願,到結婚伴侶⋯⋯大都如此。時間不捨晝夜地過去,我們被越來越緊地捲入一股可怕的旋風裡,身不由己而又越來越快地墜落下去。我們分明地感覺到那種巨大的、黑色的力量,但我們不知道它是什麼;我們想要反抗,但漸漸發現那力量太大、太強、無孔不入地包圍我們,逼迫我們一點一點地屈服。

這種壓在身心之上的“時代的苦悶”,是每一個時代的青年都會經歷、抗爭和共存的體驗,我們不是感受到它的第一代,也不會是最後一代,但肯定是情況越來越壞的一代。到底是什麼在死死地壓住我們的頭?到底是什麼讓我們明明有手有腳、充滿對自由和完整的渴望,卻不得不過一種“癱瘓的生活”?我們生活的時代到底是怎樣的?我們的熱情和活力到底被誰拿走了?我們還有沒有爬出這片苦悶的希望?

尼采的《歷史的用途與濫用》可以幫助我們回答以上很多問題。它雖是一本小書,卻是通往尼采思想世界的最理想、最有效的途徑。它未必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因為這種靈丹妙藥本來世間也沒有;但它至少能夠帶領我們穿過這片越來越濃重的迷霧,我們會在一片死寂的沈悶世界裡,聽到一個既傲慢又洪亮的聲音在喊:去生活!去行動!去戰鬥!

你可以在豆瓣上了解這本書的更多信息。

Happy reading. 我們讀立日見!

「讀立日」第二集:談尼采《歷史的用途與濫用》

原文選段

“只有在歷史服務於生活的前提下,我們才服務於歷史。”

·

“紀念的歷史靠錯誤的類推而存在。它用充滿誘惑的對比慫恿勇敢的人做輕率的事,熱心的人做狂熱的事。”

·

“歷史,只要它服務於生活,就是服務於一個非歷史的權力,因此它永遠不會成為像數學一樣的純科學。生活在多大程度上需要這樣一種服務,這是影響到一個人、一個民族和一個文化的健康的最嚴肅的問題之一。”

·

“一些陰影和抽象概念,沒人敢於表現個性,而是戴上面具,將自己裝扮成一個有教養的人、一個剝削之士、一個詩人或是一個政治家。”

·

“我們現代人沒有什麼自己的東西,我們只是通過用一些外來的風俗、藝術、哲學、宗教和科學將自己填得滿滿的,以致都要溢出來了,才變得值得一看。我們是一些會走路的百科全書,一個誤入我們時代的古希臘人很可能會這樣稱呼我們。”

·

“沒有人敢於徹底踐行哲學法則,沒有人懷著那種一心一意的剛強信仰哲學地生活。⋯⋯”

·

“人的個性的主觀性已經完全被掏空,大到了一種人們稱為客觀的狀態。”

·

“在种种被驳倒的体系中,恰好只有个性的东西能够吸引我们,那是永远不可驳倒的东西。”

·

“有一天人類會一出生就已是滿頭灰髮,而當這種跡象已出現,宙斯就會毀掉那一代。”

·

“每個民族,甚至每個人要想變得成熟,都需要一層幻想的面紗,一層保護雲。但科學,作為歷史知識的科學,殺死了最後一點幻想。⋯⋯現在不是能產生出成熟、警惕與和諧的個性的時代,而是進行也許是對國家最有用的工作的時代。人們按照時代的需要來被塑造,這樣他們也許很快就會在這部機器之中各就各位。⋯⋯因為成熟會成為一種奢侈品,它會從‘勞工市場’上拉走大量的力量。有些鳥被人弄瞎了,這樣它們就會唱得更好聽。”

·

“我們這些現代人匆匆跑過藝術畫廊,匆匆去聽音樂會,也如同這些青年人匆匆跑過歷史一樣。我們能夠感覺到一件事與另一件事不同,並說出其不同的‘效果’。而逐漸喪失奇怪和驚訝的感情,並最終對任何事物都感到高興的這種能力就被稱為歷史感和歷史文化。”

·

“在每一個有著一種更敏銳更強烈的自我意識的地方,我們也會發現另一種感情——厭惡。年輕人已無家可歸,他對所有的觀念、所有的道德都感到懷疑,他知道,‘每個時代各不相同,而你是什麼,並不重要’。”

·

“‘只要地球為我們而繼續存在就行;即使它不能永遠存在,那也沒什麼關係。’這樣,他們的生活成為一種具有諷刺意味的存在。”

·

“希臘文化並不只是一個機械的統一體⋯⋯希臘人聽取了阿波羅的意見,並反思他們自身,他們真正的需要,而不去管那些虛假的需要。⋯⋯在希臘的文化觀念裡,文化是一種新的、更美好的事物,沒有內部與外部的區分,沒有習俗和偽裝,而是思想與意志、生活與表象的一個統一體。”

·

“希臘人⋯⋯在它力量的鼎盛時期培養出了很強的‘非歷史感’。如果當今時代一個典型的小孩被某種魔法送到那個世界中去,他很可能會發現希臘人是完全‘沒有受過教育的’。”

·

“乾巴巴的原則:青年人的教育必須從關於文化的知識開始——它甚至都不是從關於生活的知識開始,也就更不會從生活及其生活方式開始了。人們以歷史知識的形式將這種關於文化的知識灌輸到年輕人的頭腦中去,這就意味著他的大腦中會充滿了一大堆觀念,這些觀念還都是從過去的時代和民族那裡得來的二手貨,而不是從接觸生活中直接得來的。他希望親自去體驗一些事情,去感受一個緊織密結的、活生生的經驗體系在自己內心不斷成長,但他的慾望卻在假貨的海洋之中被淹沒了、眩暈了。”

·

“歷史是要由有經驗有性格的人來寫的。如果一個人不是比別人經歷過更偉大和更高尚的事,他就不能解釋過去的任何偉大和高尚的事。”

·

“你只能用現在最強有力的東西來解釋過去,只有通過用盡你所擁有的最高貴的品質,你才會發現過去之中什麼是最偉大的,是最值得了解和保存的。物以類聚!否則你就會將過去降低到你自己的水平。不要相信任何不是源於一個非凡心靈的歷史。”

·

“所有歷史中,價值最小的是這樣一種歷史,它將偉大的群眾運動看作是過去歷史中最重要的事情,而將那些偉大人物只看作是這些運動最明顯的表現——溪流上可見的泡沫。因此庸眾必須製造出偉大人物,而混亂必須產生出秩序。最後,頌歌自然就獻給了無處不有的混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觸動庸眾的每件東西都被稱為‘偉大’,且它們變成了人們所說的‘歷史力量’。但這不是十足的故意混淆質與量嗎?”

·

“一個巨人穿過時間的荒原向另一個巨人呼喚,這種崇高的精神談話在繼續,而未被那些在他們之間爬來爬去的、放任喧鬧的侏儒們所打斷。歷史的人物就是在兩者之間做調停人,甚至提供產生出偉大人物的動力和力量。人類的目標最後只能在它的最高榜樣之中實現。”

你可以在「讀立日」的Substack頁面聽到第一期節目“談《羅丹藝術論》”,也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 或其它泛用型播放平台收聽。

如果希望及時收到來自「讀立日」的播客節目以及其它文學、哲學和藝術領域的文章,最好的方式是訂閱電子郵件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