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華多羅
古華多羅

Edit profile 墨鏡外望,仍舊失落。 (Disclaimer: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闔城不安過聖誕(馬太福音2章1至12節)

其實冇話有三個智者吧,網上圖片

不久之前網上有一句潮語,問一個地盤工人在暴雨中工作是因為愛還是責任,回答卻是「係窮啊,(下刪四字)」。這答案的反差初時聽著只道是個爛笑話,今日回想卻令我想起聖誕節智者們見希律的故事,其實是生命教育的一課。

馬太福音2章1至12節記載了這個聖誕故事。希律王聽見了基督出生,為何會不安呢?因為他的王位是由武力所得,加上他並非純猶太血脈,所以他本來就不配為「猶太人的王」。伴隨他的不安是耶路撒冷闔城也不安,皆因史載希律王其實十分殘暴,從及後他下令屠殺嬰孩可見一斑。另一方面,智者們卻顯得十分有目的有條理。知道為何而,帶備一切朝見君王的禮物,也等候星星和夢境等像兆而行。兩者的態度上分別在那裡呢?

筆者認為,當中的差別在於「行動 (act)」和「反應 (react)」的分別。「行動」要有準備、有計算代價、有方法之下的決定,相當取決於行動者的個人;「反應」卻是外在因素的刺激而作的反應,使人考慮的空間大幅收縮,越是毫無防備越使反應者不安。從智者們見希律的故事可以看到,智者們是行動者,而希律卻是反應者。或許這太過簡化當中的分別,從兩者的行動可看出他們的動機與不安與否有直接關係。越是不安反應越激烈,相反越是衡量而行卻越越能冷靜應對世事。

現今,因巨量資訊科技洗刷著人心,量多到要用由機器為我們篩選,到頭來又怪責機器太霸道,卻沒有反醒人們本來能選擇從那裡接收和思考資訊。近年KOL 大興,當中不乏有質素的論述,也伴隨海量為了刷流量的垃圾級數資訊,不少人條件反射式被動照單全收。就這樣大量人心就變得只能對外界言論有反應,而少有空間反思當中脈絡合理與否。公民教育由網上公审批鬥取代,合作共存等公民美德被一些人指為奴隸道德,這些人還自許為人民頭上的精英。結果,二元對立的思維、陰謀論和謠言網上滿天飛。由一年前的黃店鬥黃,立會初選與否、總辭與否到近來支持特朗普連任與否,討論都變成了二元對立、你死我活的泥沼。這些都是被動不安的反應。

由此,不禁要問,究竟我們行事為人背後的動力應是甚麼?就像文章開頭的笑話,究竟我們是因為使命(愛/ 責任)還是不安的反應(窮)而行呢?筆者一直認為,越成熟的人越能夠處變不驚,而成熟就是能自覺地負擔起責任,無論是個人、社會還是身邊的人。是智者們還是希律能朝拜基督就是這個距離。

又到聖誕了。香港人自一九年起經歷了這麼多,就算說明日有外星人襲地球也不會驚訝。不驚訝其實只是反應疲勞,不一定是生命空間處世。耶穌基督成為人,不是成年人而是由嬰孩開始,經歴了人生的點滴才上十架。每年的聖誕人們都想起嬰孩耶穌,這不單是耶穌卑微的開始,也是基督徒的生命的開始。提醒每一個基督徒在軟弱跌倒之時也回到這個開始再出發,而不需要在故作堅強。可是在這個潘霍華所講的及齡世界,不少人還被不安所揪抽,只能不安地回應。看倌們,就在這時節我們應當靜思平日我們如何行事為人,邁向更成熟的生命,擴大自己的空間以回應時代的挑戰。就是世界太古怪,生命更要寛闊強大﹗

祝聖誕平安快樂。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