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華多羅
古華多羅

Edit profile 墨鏡外望,仍舊失落。 (Disclaimer: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神探大戰:諸神之戰如何終結?

《神探大戰》相較於十多年前同樣韋家輝劉青雲配的《神探》,是一部更具哲理的電影。尼采的一句格言經常在電影中出現,來自《善惡的彼岸》(Beyond good and evil):「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用這句格言去點出整套戲的重心,可謂導演編劇用心之妙。
<神探大戰>劇照,網上圖片

《神探大戰》相較於十多年前同樣韋家輝劉青雲配的《神探》,是一部更具哲理的電影。尼采的一句格言經常在電影中出現,來自《善惡的彼岸》(Beyond good and evil):「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用這句格言去點出整套戲的重心,可謂導演編劇用心之妙。

電影中的「魔警」是警隊高層,多年來一邊犯罪一邊除暴安良,試問這樣做有何不可?既然人都有罪、聖人也有錯等容錯的說法,那麼執法者也能犯錯嗎?而「神探」也不是什麼好角色,單憑有效績就可以掩蓋過錯嗎?抛開電影本身,人們常常問:為什麼不能用魔降魔,用怪物對抗怪物呢?然而人們又該如何提出異議呢?時常把對錯歸納為價值取向不同,但為什麼往往演變成致命的鬥爭呢?

哲學上的價值思考源自18世紀,作為對新興的實證主義思潮的回應。反對實證主義的理由在於,它只承認科學為唯一產生知識的方法,使一切非科學(包括傳統本體論、神學和倫理學)的基礎崩潰,需要以價值證明其內容比較高尚可取。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價值之爭產生了,各種價值都自認為最高完美價值,簡言之,就是對其他宣稱同樣的價值提出挑戰和否定。這使得各種價值之間互相傾軋,形成了你死我活的戰爭。

諸神之戰的終結在於人類承認自己的不足,只是價值的受託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但這些價值觀並不一定是絕對正確的,甚至可能存在矛盾和衝突。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會選擇裝作完美,試圖掩蓋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但這樣做只會讓自己成為魔鬼裝天使,最終仍然無法逃脫自己的缺陷。在《神探大戰》中魔警和神探是一體兩面的存在,價值觀需要人作為中介和施行者才能夠存在和實現。按政治哲人施特勞斯 (Leo Strauss) 對尼采金句的詮譯,要達成理想狀態,人必先超越道德上的善惡判斷。這並不是要變得不道德,而是不以道德或其他客觀的標準去判斷理想狀態。絕對價值觀強調自己的必然性,即使沒有中介也能夠實現,但這其實是一種謊言。因此,保存人性作為價值中介是必要的。只有將價值觀與人性結合起來,才能夠真正地實現於眾人皆有利的價值觀。

或許,這個故事可以有另一個結局。假如死的是李俊,魔警就會變成神探,神魔合一。把所有罪惡推到李的頭上,自己繼續破奇案,繼續成為父親和丈夫。這樣做會使他變得更具有人性,更完整,最終能夠擇善棄惡。按尼采的思維,在分辨善惡之前要為善惡提供一個人性的基礎。當面對其他思潮的衝擊時,除了論點的交鋒也需要扣問背後的假設。那一個假設更能保持自己和他人的多樣性,並在中間建立起真正的人際關係,才是諸神之戰的終結,人類未來的出路。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