珮妍媽媽🌱
珮妍媽媽🌱

我是香港人,女兒被評為自閉症及輕中度智障。自她未足2歲確診後成為全職媽媽,學習不同的知識協助她。十年間女兒帶領我走回內在丶重新認識自己丶有意識如實覺察當下丶找回生命的意義及力量,明白每個人的存在都如寶石般珍貴及價值非凡。喜愛分享自己的生命轉化丶對自閉症及智障的看法、輔助教養模式丶瑟谷教育理念丶非暴力溝通丶內觀及療癒心靈創傷的點滴。每個人都可以幸福!放下標纖及標準💓珮妍就是珮妍,一個自身完美的生命

《習性與轉化分享》

(编辑过)
~純粹分享個人經歷及感受

珮妍畫作

😇最近我越來越發覺自己有兩個習性:

習性1:

我習慣把自己在別人身上感覺到的所有感受,當成是別人的感受,然後會用自己認為可以減輕痛苦的方法當成是那些人的需要,而忍不住在未被要求下,向那些人分享。其實可能因為並非切合那些人的需要,往往未必有所回應,有時會令我產生不被滿足或者持續期待的狀態而內心有種難以言喻的匱乏感,無意中因為幫助別人而傷害了自己或者感到受傷。

習性1轉化:

透過一次又一次不同情境下的親身真實體驗,經過無數次的重覆行為、看到結果、發現自己的感受這些相似的循環後,便會開始發現結果與自己的預期落差太大,而去進一步調整自己的行為、意識、信念而令自己可以減少或者離開這些習性來保護自己的心。我會提醒自己~自己的感受不等於是別人的,所以在想向別人分享前,問自己是否已經百份百確定這是那些人的需要呢?如果不確定又想做的話,可以向那些人提出問題確認對方的需要與自己想的吻合度,或者直接問對方是否需要協助或需要什麼的協助,從而可以做到渴望幫助別人的效果,同時又獲取滿足感去守護自己需要被自己肯定的心。

🧡

習性2:

我習慣把自己童年的創傷回憶投射到孩子產生的情緒上。即是當我看到孩子哭、尖叫、憤怒等定義為負面情緒,我便會把自己小時候的感受當成是孩子的感受,然後會自責是自己令孩子受傷了。因為童年的我就是因為成人的哭、大聲責罵、憤怒而覺得是自己做錯了事,我需要為此承擔所有責任,形成了長期的自我責備及過於容易把別人的負面情緒反應負責,而非自願的或者甚至乎違背真我而改變自己的行為去迎合別人的感受及需要,完全忽視了自己,造成長久的心理創傷;因此難以用平靜及沒自責的心去陪伴孩子過渡各種不同的情緒。

習性2轉化:

這個轉化是一個自我覺察的過程。可能要自己感受到自己的自動式回應方式,慢慢感受到自己內在的真實感受與童年創傷有關,然後再一直在每一次的相似情境下陪伴自己去感受自己內在發生的變化,嘗試用成年的身份重複去陪伴自己經歷童年回憶的每個相關創傷回憶,讓自己充份回到童年的狀態去釋放當年未被看見的感受及想法。當所有被抑壓的情緒及想法重新被長大了的自己擁抱/接納/釋放後,遇到相似的情境時便沒有相關創傷可以被啟動了,這樣自癒了的自己才能以一個沒批判或者沒匱乏的狀態下,以最大的同感心支持自己去支援自己及孩子過渡一切情緒起伏。當自己未完全抒發前,只要用自己感到最能夠做到的方式去處理就足夠了⋯⋯只要逐步陪伴自己經歷及轉化就是了。

最後🧡當然每個人的感受、需要、創傷、渴望的體驗都不一樣啦⋯⋯所以「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最重要的」⋯⋯

🧡🧡🧡「還是一切的選擇及考慮都要「以自己當時的感受及需要為核心」⋯⋯只要是自己覺得最能夠幫助到自己的⋯⋯就是最好最合適的選擇了」🧡🧡🧡

😇其實我覺得自己的習性一直在告訴自己的成長是怎樣的,往往來自某些匱乏感⋯⋯越來越感受到自己越用力做的⋯⋯期望越大的⋯⋯就正正是自己想自己對自己做的或者渴望被滿足的事情⋯⋯所以要轉化習性⋯⋯似乎一切都要回到自己是如何被對待的童年⋯為受了傷的自己⋯⋯帶來充份的溫暖、無條件愛、安撫、呵護、接納、允許、支持、保護、安全界線🙏🏻

👧🏻👧🏻👧🏻大家估到珮妍繪什麼嗎?🤣🤣🤣

😏😏😏都是她現時最愛的東西👀👀👀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