珮妍媽媽🌱
珮妍媽媽🌱

我是香港人,女兒被評為自閉症及輕中度智障。自她未足2歲確診後成為全職媽媽,學習不同的知識協助她。十年間女兒帶領我走回內在丶重新認識自己丶有意識如實覺察當下丶找回生命的意義及力量,明白每個人的存在都如寶石般珍貴及價值非凡。喜愛分享自己的生命轉化丶對自閉症及智障的看法、輔助教養模式丶瑟谷教育理念丶非暴力溝通丶內觀及療癒心靈創傷的點滴。每個人都可以幸福!放下標纖及標準💓珮妍就是珮妍,一個自身完美的生命

❤️‍🩹夫妻關係❤️

夫妻能由陌路人變成同行人生的人💝是奇蹟

我想分享自己的故事:

女兒珮妍今年十四歲。我以前一直覺得丈夫時常批評女兒,禁止她表達真實的情緒,用很多難聽的說話去責備、威逼利誘、要求她要乖、要冷靜、要控制自己;那些時刻我總是會不加思索的站在我女兒那邊去責備丈夫及保護女兒,我丈夫一直沒有與我溝通,每次都只是很憤怒,也會怪我寵女兒,甚至試過在街外要求我叫起聲音,不要再把珮妍的事情告訴他。我與他的關係日漸僵化,沒能交談,有時各持己見,雙方各自感到委屈、生氣、無奈,但不敢正面交峰。

後來我一直有上身心靈課也在實踐,開始知道別人是自己的一面心鏡,反映出自己內心的創傷及渴望。有天又是因為女兒情緒狀況在半夜一起發脾氣大哭大鬧,我丈夫被女兒的吵鬧弄醒,走來叫女兒收起聲音說:「你好收聲了!是否要人投訴我們要被搬走呀!」,我聽到後忍不住哭著對丈夫說:「你可不可以不要這樣罵女兒呢?」,我們在十多年的婚姻中首次吵起來,丈夫終於忍不住情緒大聲罵我:「永遠都是我的錯啦!我怎樣做你們都不滿意。我母親是這樣,你又是這樣,我做什麼都不對,對的只有你們,錯的只有我!」(我很慶幸他終於說出心底話)我當時才知道原來他一直感覺委屈,沒有人認同他的付出,沒人欣賞他的努力。

當時我丈夫說完之後,他關了自己在房間,我聽到他打衣櫃的聲音,知道他很憤怒,這是他首次在十多年的婚姻中抒發他的情緒。之後我一邊安撫女兒一邊疏理自己情緒,開始「同感」到丈夫的無力且憤怒的狀態。

過了一段時間,當我丈夫走出房間,我即時走去對他說:「對不起,我不知道你委屈了!我知道你已經盡了力,沒有人可以批評你不夠好!我知道你辛苦了!你只是想教好女兒及保護我。我知道了!對不起!你已經做得好好!」那晚我們因為彼此能夠坦誠說出心底話,冷戰開始一點一滴的溶化起來。

然後我用了一段時間才發現,原來我一直在”桿衛”女兒,不想她被丈夫責備而受傷,是在”重演”自己的童年畫面⋯⋯我母親在我童年時一直經常責罵或體罰我,而我一直哭一直感到受傷,不敢也不懂得如何去保護自己,感覺非常委屈及痛苦。在那時已經變成大人的我,在桿衛女兒時,其實潛意識是保護「自己當年的我」~我的內在小孩還未療癒,所以當我看到丈夫責罵女兒或強制她要依他的做法,我心中的憤怒便一發不可收拾,因為童年的我到長大,都不懂向母親表達憤怒及保護自己,一直忍受她言語上批評的傷害。當時我目睹丈夫憤怒地責罵女兒,我的內在創傷便在瞬間被觸發,無意識地把丈夫看成我的母親去對待,所以我奮力反抗及表達自己的委屈與憤怒。

我發現之後,我開始專注用方法疏理自己對母親的憤怒及安撫當時那個仍然因被責罵而受傷的內在小孩。當我越來越走回內心處理至今仍然影響我的童年創傷,我對丈夫責備女兒的看法便有了新的突破,也放下了自己對他的有色眼鏡。那時我才感覺到丈夫內心的恐懼~他害怕女兒在深夜的叫聲會弄醒鄰居、害怕被投訴被趕走,同時他覺得女兒需要控制自己情緒,不應該隨意大吵大鬧(這可能與他在成長中形成的信念或如何被父母對待有關),然後他是因為愛我想保護我~不想我忍受女兒的脾氣⋯⋯所以他才有這樣的言行。

後來,我用了兩年時間去疏理自己的創傷,同時在丈夫與女兒有衝突時,嘗試站在孩子角度時,再公平地同時站在丈夫的角度想一想,想好應該以不帶批評的想法才開口說話。說的都是替丈夫及女兒翻譯雙方言行下的真正意思及彼此的狀態。例如:對女兒說~「哦!爸爸覺得因為現在夜深,如果太大聲可能會影響到其他人瞓覺,所以想請你細聲一點!」另外⋯對丈夫說~「哦!女兒因為什麼什麼⋯⋯覺得好嬲/生氣,所以要抒發一下!你去休息啦,待我陪伴她,她會慢慢平伏的。辛苦你了!你明天要上班,吵醒了你,你還是多睡一會吧!我會提醒她小聲一點,以免影響鄰居的!」

Photo generated by Playgroundai

就是這樣,幾年後現在我們的夫妻關係已經變回有交流的甜蜜狀態,因為慢慢找到互相尊重、欣賞、安撫的互動方式,我較以往越來越能中性地看待丈夫與女兒的衝突,明白及接納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選擇的方式去表達自己,那怕是我不太喜歡看見女兒的激烈情緒及行為,又或者聽到丈夫那些具傷害性的說話,我都嘗試接受並一直陪伴自己內心去疏理內在的波動。我深信誤解只是因為當時雙方各自的需要沒有被對方看見而感到不被滿足及沒被理解吧!所以只要明白對方的狀態及個人需要的程度不同,雙方便會感到被尊重及接納,慢慢便會了解對方與自己的想法及需要不同,而因為愛而願意去接受及調節自己的個人期望。至於我,療癒了內心對母親的憤怒及委屈後,發現在再次面對丈夫及女兒的衝突時,我便沒有產生以往那麼強烈的情緒要即時去怪責或保護誰了,估計是因為那個創傷已經因被聽見而收復了,所以在衝突中我可以更加容易以平靜的心情去面對及看到事情裡雙方之間的誤解,並替他們各自解說。

當下的我,一直用「別人是自己心境的角度」去看自己每刻發生的一切,相信自己的所有感覺及想法都只是反映了自己內心的創傷、未被抒發的情緒、在成長中因創傷而形成的扭曲信念。

在那次深夜丈夫與女兒的衝突中,我當時沒有因為丈夫的說話而感覺委屈,那些委屈感是來自於我童年時長期要承受母親責罵而沒能說出心底話而產生的(幼少的我是太過驚慌所以講不出任何話而只是一直在哭);所以似乎我、丈夫、女兒的衝突,是我把自己未處理的委屈投射了在女兒身上,我為女兒發聲等同於我為當年未能向母親發聲的自己表達而已。

我跨越委屈的方法就是疏理自己、先處理自己的創傷、嘗試同感丈夫及女兒。我發現在我自己的故事,我要先同感丈夫、嘗試接納他的言行(反映他在成長中形成了對錯非常分明的信念、不應該有負面情緒、不要影響其他人等),然後提醒自己丈夫責罵式表達的初心其實也是源自於愛,但他只是不知道這樣的表達方式會令我們很恐懼,而且收不到他內心的愛,也不知道他的恐懼。

現在我對丈夫的表達方式,還是温柔地先肯定他的初心是愛,例如:「我知道你平時已經很辛苦,回家很想有個平靜環境,也想好好教導女兒,都只是為她好。女兒是比我們較為敏感,有時真的沒辦法理解,也找不出是什麼原因引致她的突發性憤怒或破壞行為,但是我知道她容易因為語氣、聲缐、表情而感到受傷,在每次憤怒過後她都會哭起來。她暫時沒法把自己的所有內心感受即時化成語言,所以在身體承受不了的時候,只可以先抒發大量的負面情緒去舒緩身體及內心的狀態。唯有我在旁邊一直替她的情緒及狀態配音,她才能慢慢的內化起來,逐步變成她自己的詞庫在相似的情境中運用出來。到時她便可以在情緒爆發前或進行中說出來抒發部份情緒吧!我知道你擔心她,也很愛她,但似乎暫時只可以用這個方法去陪伴她吧!等待她自然吸收及成長!」

我們三個人都透過每次經歷,越來越了解彼此的侷限。善養就是有一個可以彼此自由、安心、放心表達自己的空間,各人也可以選擇未準備好唔表達或原用自己感到最自在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就是互相了解彼此的狀態,說出或展現真實感受。其他人不作批評,只是透過各人的表達去了解大家感到舒服及不舒服的位置是什麼;然後因為愛彼此,大家商討一些方法可以盡量貼近三方的當下需要,明白不會一次就可以解決衝突或者不適感,不過因為如果尊重大家各自的獨特,就會逐步嘗試,慢慢就會知道如何面對家中各人及表達自己的需要,以三方都感到舒服的狀態,一起成長!

我發現當一個人容易憤怒或者用攻擊性言語去回應時,似乎只是這個人的當下狀態就是在訴說:「親愛的!我已經很辛苦了,請你向我說聲~你辛苦了吧!今天發生了什麼事呀?你去休息吧!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呢?」,大部份因委屈、不認同、沒被欣賞而產生的怒氣似乎會自然減少了。這個時間,如果不帶批評的去聆聽對方而發現其情緒背後的真實需要,我相信對方應該會再次感受到被愛及重視的;而對彼此的了解及包容又會增加夫婦之間的信任及互助

我深深感受到以這種三人肩並肩的溝通及相處方式,及夫婦二人的互勉互補,加上自愛(自己)的基礎之下,夫妻關係及親子關係都會同步逐步的在衝突中得到改善或啟發。


當然以上純粹是我的個人經歷及感受,不能夠代表我丈夫及珮妍,只是我自己在當下的訴說。感謝你的聆聽!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