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son
pengson

非典型事物爱好者

从最近越发红火的格斗兴趣班讲起

有一些家长选择格斗技能(包括但不限于散打,拳击,跆拳道)作为孩子的“兴趣爱好”,他们认为,这样的课程可以培养孩子积极勇敢的精神,也能强健体魄。万一遇到暴力威胁,也能有能力保护自己或者身边的人。

运动项目都有培养积极勇敢和强健体魄的作用,所以选择格斗技能的最大价值在于家长们并不愿意直言的后半部分:反抗暴力威胁。而有能力反抗暴力的基础,是自身具备比暴力更强大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比施暴者更强大的格斗技能。在大部分人都不具备格斗技能的前提下,施暴者刚好也是格斗高手是个低概率事件。所以,家长们的期望是基本合理的,前提是不考虑器械产生的不平衡性。一个手持武器的普通人,可能完胜格斗专家,这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如果大部分人,包括孩子和成年人,都掌握格斗技巧,格斗技巧就不再成为拉开武力差距的关键要素。当然,两个人之间的格斗技巧会存在差异或者差距,但大部分情况下,并不会达到格斗专家和小白之间的差距水平。此时,决定一场对决最终胜负的变成了其他要素,身体素质,状态,运气,等等。

所以,格斗技巧所能发挥的价值的大小的一个主要因素,取决于其他人是否同样掌握格斗技巧。当大部分人不具备时,格斗技巧的价值最大化。而相反,当大部分人甚至全体都具备格斗技巧,格斗技巧的价值就变成了维持最低武力水平的条件。没有格斗技巧,就是战斗力最差的存在,具备普通的格斗技巧,也只不过勉强自保而已。也就是,格斗技能成为刚需。

认可并接受上面的推论,就会发现现实里很多东西符合这个设定。比如,钢琴。起初,钢琴是少数人才能消费得起的“贵族教育”,比如21世纪初商人和高级干部才有条件为孩子提供钢琴课程。具备普通的钢琴弹奏技能就可以在升学考试里获得“加分特权”,可以把这个特权类比少数人学习格斗之后具备的武力优势。而现在,钢琴教育开始进入城市普通工薪阶层,大量的学生开始具备钢琴弹奏的能力,甚至证书。当大多数人都具备这个能力时,“加分”就变成了鸡肋。因为都加分等于没加分。现在很多学校取消了钢琴证书的“加分”权,未必没有这样的考虑。

但即便钢琴所带来的优势消解,钢琴教育市场并未萎缩,反而愈发蓬勃发展。依然可以参照对前文对格斗的描述,此阶段,钢琴成为事实上的刚需。尽管钢琴技能不再“高大上”,但如果不具备,就可能跌入比最普通一档还要低的“无技能”一档,那是最不可接受的。

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奇妙的规则:当一件东西相对价值归0,它的刚需属性反而提升到最高。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商品房,汽车,iphone。

当然,也有逃避这种规则的办法,最常见的是,换一个类似的“赛道”。大家都在学钢琴,我就学小提琴。相比钢琴,小提琴有逼格,而且更稀有,自然就更有“价值”。


将上面的规则应用到技能学习领域可得,通过技能学习获得优势的最佳办法,是在该技能尚未普及时掌握它,然后获利。成功的例子,比如在本世纪初成为程序员参与到技术浪潮中,获得人生的第一桶金,或者至少,混到一个不错的职位。我遇到过得几个人生圆满的前辈,大多是80年左右,在大城市完成本科学业,然后进入软件技术行业。随着软件业务的迅速扩张,赚到了第一桶金。而且不失时机的投资了一线城市中上地段的房产或者商铺。而且,因为早期中层人才缺乏,他们大多都能进入中层管理,开始不再做具体事情的甜蜜时期。而再往后的毕业生们,面对依然年富力强的经理们,只能原地踏步,在基层蹉跎余生了。

这个规则,可以进一步简化为,寻找高增长资产:稀有的技能,好地段的房产。但懂得这一点并不足以一骑当千,因为,寻找这种技能、房产的眼光,到最终拥有这些节能、房产的,依然需要足够的努力,耐心,还有一定的运气。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哪些东西的价值是逐渐趋近于0的:刚需。但正因为是刚需,所以需求量庞大,服务这个庞大群体的商业体反而能因此获得不菲的利润。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