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son
pengson

非典型事物爱好者

学区房的权益被切掉一半之后

上海学区房新政出来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将原本属于少数学区的专属入学名额切出来,分配给其他学区。为什么上海市要这么做呢?学区房还能买吗?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这篇文章尝试从我自己的角度(瞎猜)来分析这三个问题。

为什么上海市要这么做?

打个比方,上海市有 100 名适龄儿童,其中 30 名具备进入名校的资格(家里买了学区房),那么名校就只能从这 30 个儿童里择优录取,假设取 10个。

如果放开学区限制呢,名校就可以从全体 100 名适龄儿童里做选择,依然选择 10个。

区别是什么呢?前一种办法呢,是从一小部分候选者里做选择,后一种,是从更大规模的候选者里做选择(实际情况远不止 100 对 30 这种比例),从概率的角度看,后一种选法得到的结果质量更好。

所以,从发掘和培养优秀人才的角度考虑,后一种,即上海市目前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尽管这样的做法确实伤害了部分人的利益,比如新进购买学区房的家长,炒房客,等等。

学区房还能买吗?

新政并没有将学区房的权益打掉,只是分出去了一部分。为什么不是全部而是一部分呢?按照前面的说法,从更大规模的生源里择优录取,岂不是更好吗?理论上说,是这样的。但是理论上最优的解法往往有现实的困难。比如,一旦将所有的入学资质分出去,会对学区房经济打击太大,造成太大的经济风险,比如某些债务过多的家庭可能面临的困难。依赖学区房的相关产业也会受到惨重打击。最重要的,学区房的产生最大的原因是教育的不公平,只要这个不公平存在,类似学区房的概念资产自然会存在,依然会高价格,依然会一票难求。消灭学区房只是为另外一种东西的产生腾出地方罢了。

但我们应该意识到,学区房的本质在于房子,购买房产之后,最核心的产权当然明确无误的归属个人。但是,像学区,这样的连带权益,其产权在于政策。新政策带来变化,而这个变化有时候不是我们想要的有益变化。不管是刚需购房,还是投资,你都得品味“风险”两个字的意义,想想最坏的情况下自己是不是会爆仓。

最后,如果你买学区房的动机是教育,那现在依然是机会,只不过机会相比以前没那么好。很多人的动机其实是投资,然后糅合了教育,投资的动机大于教育。就像某些人说的,买个学区房,孩子上个好学校,几年后还能卖了再赚一笔。这样想的人,肯定心里落差很大。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从这次新政的影响来看,普通人极其容易忽视政策层面的风险,比如误以为学区房是铁杆庄稼。经历过这次事件,应该能感受到,政策的变化对切身利益的影响有多么大了吧。而令人沮丧的是,面对这种影响,个人的努力所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唯一能做的事情,只有一句:投资有风险。即便是学区房也有风险,甚至风险更大。如果是投资性购房,还是要量力而行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