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圣斋
希圣斋

士希贤,贤希圣

近体诗"入作平声"的一些新例证

两年前读周汝昌先生《杨万里选集》时,关注到某些入声字在近体诗中可以被用作平声这一说法。当时曾在西窗发表过一篇随笔,并与几位窗友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过一些初步讨论。其实周汝昌先生一共两次提到“入作平声”的用法,一次是“可怜檐滴不脱洒,点点何曾离旧痕”中的“脱”字,一次是“石桥分水入别巷,茅屋垂杨仍钓船”中的“别”字。但通晓格律的朋友不难发现,这两处拗句用“一字救三拗”的思路来解释亦无不可,因诚斋在两个对句中均把本应是仄声的第五字改为平声,以此救出句之拗亦通。两年前的一次探索因此并没有得到较可靠的结论。

直到最近我于闲暇中又搜集了一些古人诗句中“脱”字的用法,并在其中发现了一些更加有力的证据。在为数可观的诗句中,“脱”字似乎确实是被当作平声字来用的,因为拗救的思路已经无法成立了。首先是两年前我就列出的唐人韩琮《巢父井三绝 其一》中“巢由终古洒清风,四海轻脱屣徙中”,“脱”字所在位置没有拗救的可能,若其在此仍读作入声,就出律了。孤证不立,故兹举他例如下:

“群仙已御东风去,总脱绛袂留林间”——宋 陈与义 《二十一日风甚明日梅花无在者独红萼留枝间甚》

“两鬓已脱吾种种,三眠欲罢渠青青”——宋 吴则礼 《同曾公卷出南城 》

“紫衣金带尽脱去,便是林间一野夫”——宋 司马光 《独步至洛滨 》

“夜来小艇篙脱手,醉把霜筇入翠湾”——宋 白玉蟾 《题上清法堂壁》

“业缘有尽今脱手,老态无因日上颜”——宋 释德洪 《徐师川罪余作诗多恐招祸因焚去笔砚入居九峰投老庵读高僧昙谛传忽作数语是足成之以寄师川师川读之想亦见赦二首》

以上五例宋人诗句,前两处“脱”字所在位置不可拗救,后面三立虽然有拗救的可能,但在出句中均没有相应的拗救痕迹,故这五处大概只能以“入作平声”作解。考虑到其中还有陈与义与司马光两人之作,这个样本当有一定可靠性。

在明清两代的作品中,亦有“脱”作平声的例子:

“不用轻帆与短棹,浑脱飞渡只须臾”——明 李开先 《塞上曲一百首》

“几竿新笋才脱粉,一对乔枝久擢柯”——清 弘历 《题宋元明集绘册》

此外,“浑脱”一词在清代可作平声:

“浑脱弟子亲盛药,已是知名十二娘”——清 黎简 《奉怜诗四首》

“浑脱终岁防飞渡,况复黄河十月冰”——清 周永铨 《拟唐人边庭四时怨》

“美人临顈浑脱舞,壮士阴山敕勒歌”——清 丘逢甲 《秋兴次张六士韵八首》

而在明代诗句中,“浑脱”时有入声读法,如马中锡“风柳似为浑脱舞,雨花常带别离容”句。

在我搜集到的诗句中,还有一些是像诚斋的两句一样,既可以拗救论又可以让“入作平声”论的,在此不再罗列。总结目前所见的例证,最早在唐朝,“脱”字就可以平声字入诗(韩琮),而这一现象在宋诗中开始变多,直到明清依然延续此例。当然只是“脱”一个字还不足以证明“入作平声”在近体诗中是普遍现象,目前我仍然在其他入声字中搜集更多的例证,但到今日所能找到的例证尚不充分,期望之后能有更多收获。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