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灣水巷生
南灣水巷生

哲學博士生,專長為意識哲學。有鑒追求靈性生活的香港人愈來愈多,惜坊間謬說流行,學院又鮮予重視,誠覺一憾。遂立志融會靈性與知性,助人探索精神世界之各處幽微。

聊到海德格論本真

[水巷閒思]家人最近苦讀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的哲學巨著《存在與時間》(Sein und Zeit),不時擲出一些哲學史上的大哉問,諸如「何謂存在的意義?」「人力真有辦法明白存在的意義嗎?」「如何得知他人正活於本真狀態?」昨夜,家人又提出了一條新問題:「海德格提倡人過本真的生活嗎?」

《存在與時間》是一部野心勃勃的哲學計劃。海德格想延續傳統形上學的核心課題,探問何謂存在,但宣稱用新方法新視野。至少在他哲學生涯的前期,他認為人與存在的關係既陌生又至為親切,乃至會進一步探問存在的意義。《存在與時間》因而採取了一道迂略卻實在的策略,在探問何謂存在之前,先了解何謂人,借人作橋樑,作敲門磚,為解決終極問題作鋪墊。

而《存在與時間》的讀者都知道,海德格刻意不稱呼人作人,而喚作「此在」(Dasein)。「Dasein」本尋常用語,指生命,尤其指人。「Da」指此處或彼處,「Sein」指存在,合起來就有存在於此處或彼處的意味。由此可窺海德格如何思考人與存在本身的關係:人即厠身時空之中的存在物,有特定的形態及處境,而又與存在本身保持緊密的聯繫,猶如存在行走人間的化身。

按《存在與時間》的著名分析,「此在」有兩種形態,尋常生活中的人皆處於「非本真」狀態,沉溺於瑣碎物事,但有時人卻會躍入「本真」狀態,觀照自己生命的整體,乃至存在本身。德文「Ei­gent­lich­keit」有時也譯作「本己」狀態,形容詞「eigentlich」兼具本、己、真之意。雖然人存在,亦與存在有微妙的關係,乃至會探問存在的意義,但人不會無時無刻皆活得如此內省,又如此疏離。本真狀態往往曇花一現,閃爍過後,又復歸尋常。

那麼,海德格提倡人過本真的生活嗎?從前聽過兩位老師講課,兩人的答案恰好相映成趣。一位老師堅決反對,強調海德格只為揭示人的存在處境,本真非所欲,況且你也控制不了本真狀態何時出現,何時消失。另一位老師雖然承認海德格未曾言明本真狀態較好,但若你說海德格認為本真與否沒有高低之分,打死也不信!這個問題的分判,甚至左右到世人如何看海德格與納粹的關係。海德格曾為納粹黨鷹犬,世人不免疑慮:海德格的哲學是一套納粹哲學嗎?或者換個問法:海德格的哲學會變相支持極權嗎?

我算是個不成才的學者,多年來讀書以及旁觀他人讀書,也慢慢悟出一點心得。一本書之所以耐讀,許多年後仍有人孜孜不倦研究落去,往往在從中可挖出源源不絕的新想法。貪圖方便,想急急為一本書乃至一個人定調,恐怕不得學術之要領。學術迷人之處,正正在還原事物的複雜面貌。既然海德格論本真予人兩可的想像,那維持曖昧也不錯。教我佩服的學者,一般都養成開闊的心境,堅持自己主張,卻也不妨容納陌生及未知的觀點。

與家人閒聊後有感,故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