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
藍玉雍
Maintain
4 are following
18 articles

2013「放牠的手在你心上」參加徵文

司棻

動物有手嗎?海德格曾說,動物沒有手,人才有。手是會給予、會接受、會歡迎的,手的活動是和思考相連的,所以動物沒有手。但是如果人的地位真的如此獨特,為何在台灣從非狂犬病疫區除名之後,我們卻看到這麼多的手,不是用來歡迎和接納,而是捕捉、殺戮,表達恐慌和敵意?(2013「放牠的手在你心上」網路徵文活動稿)

1

少一點掌控,多一點體驗:讀《海德格:其人及其時代》

傅元罄

在今天的世界中,很多人對於讓自己「有用」這件事,感到十分焦慮;但是,我們必須倒轉這個次序,才能夠真正的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是我們先有了「生命」,我們為了讓自己的生命過得更好,才因此須要使用「計算」、「用處」的觀點來考慮事情。反之,如果人把自己(生命)的價值,只看成是要達成某個特定形象、目的,那麼,即使他真的能達到這一點,他依然會感到生命本身是非常空虛的。

維根斯坦的房子---什麼是哲學?

正宜

有的哲學家用哲學來蓋房子,有的哲學家用哲學來形容和表現這個世界,還有的哲學家,用哲學來旅行。

1

親愛的母親(PILATE)------成年女兒與年邁母親的相處之道

正宜

掌控不是愛的表現,甚至不是愛的副作用。掌控是愛的替代品。看起來像愛,卻不是愛。當它出現的時候,通常是我們已經欠缺愛的能力的表徵。

海德格的[存有與時間]

正宜

生活在生活裡的我們,如果被告知只剩下三天的生命,現在在生活裡對我們來說具有意義的一切,還會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嗎?

1

愛,是我渴望你繼續存在:讀《女哲學家與她的情人》

傅元罄

當我們真正愛一件事物的時候,我不會把他侷限在他的現在,他的過去,侷限在那些讓我曾經愛上他的理由;相反的,我們會看到他,與他背後所帶來的廣大的世界之間的聯繫,我們會把他開放給這個他所牽掛著的世界,讓他走向未來。

1

理論上是如此,但無法應用在這個情況?:讀《現象學作為一種實踐哲學》

傅元罄

「學科」告訴我們普遍的原理;但是,如果要把原理有益處的、降低風險的應用在生活,而且是應用在各種個別的、不同的特殊案例中,我們還必須去面對偶然性與特殊性,思考原理如何和現有的情況相結合。這便是所謂的「技藝」。

憂鬱與時間經驗:淺談現象學對「創傷記憶」的討論(上)

傅元罄

依據賓司汪格(Ludwig Binswanger),「憂鬱症」與「狂躁症」的原因,是因為患者「對時間的經驗」遭到了破壞。人類對時間的體驗,基本上是以「未來-過去-現在」的模式展開;而「憂鬱症」的形成,即在於患者的時間模式出現異常,把「未來」的優先性轉移給了「過去」。

零散的聲音與話語:讀《文學的聲音》、《走向語言之途》、與《掌中集》

傅元罄

但文學卻很奇怪。許多作者——即使不是每一個,都希望自己的話語在身後永存。希望當一個讀者拿起書時,能夠細細閱讀,讓自己能夠再被捲入交錯的時空。

愛情,是不要取走他所在意的事:讀黃鼎元的《如何愛,哲學家有答案》

傅元罄

「哲學」,提到這兩個字總顯得太過嚴肅,讓人敬而遠之。但「愛」就不一樣,關於愛的話題,總是能引發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的興趣,讓人悄悄的豎起耳朵來偷聽。那麼,這群在我們想像中不食人間煙火、講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論的人(哲學家),會如何愛?或是,哲學能對我們現實中的愛情,有什麼幫助?

2

失而復得

南灣水巷生

[水巷葦編]人賴以存在的土壤就同我本小書一樣,或可失而復得。世人遺忘了存在問題,而海德格自覺的使命,就是去「回憶」(andenken)存在本身。那麼,怎樣做才能回憶存在本身呢?若然齋靠理性無法抵達存在的彼岸,《存在與時間》中推許的基礎存在論,又算甚麼一回事呢?

克服形上學

南灣水巷生

[水巷葦編]《何謂形上學》一書中有些看似矛盾的講法。一來,海德格說形上學遺忘甚至扭曲存在問題,誤當存在者(Seiende)作存在(Sein)來思考,因此他倡議克服形上學,重振基礎存在論。這講法和《存在與時間》一脈相承,並非新說。二來,他卻肯定存在問題包覆(umgreifen)形...

從存在到虛無

南灣水巷生

[水巷葦編]另有一點我覺得尤其有趣,即海德格似參考了神秘主義至存在主義的傳統,借「Ekstase」一詞來描述人向未來綻放的存在性格。「Ekstase」本古希臘文「ἔκστασις」(ekstasis),字面即解站出,引伸成狂喜、出神、入迷等非常狀態。

人的存在

南灣水巷生

[水巷葦編]略讀過《存在與時間》的朋友,會知海德格欲重振存在論,其哲學旨在探究存在的意義。而人因為與存在的關係特殊,會關心自身的存在,甚至探究存在的意義,故他主張借人作切入點,問何謂存在之前,先問何謂人。《存在與時間》大體上就以分析人的處境作主軸,其中諸如關心、怖慄、死亡等課題,皆人之方方面面。

《何謂形上學?》

南灣水巷生

[水巷葦編]一本失而復得的小書,見證好人好事,也道明業力不可思議。昨天,我坐船過海,船上剛好讀到一本小書的尾段。末句云:「到底為何存在,而非虛無?」(Warum ist überhaupt Seiendes und nicht vielmehr Nichts?

三重夢魘

南灣水巷生

[水巷葦編]之前介紹過流亡作家基德(Abbas Khider)的小書《人人德語:終極德語課本》(Deutsch für Alle: Das endgültige Lehrbuch)。他劣評德文之餘,連德國哲學都不放過。他在德國讀大學時,兼修文學及哲學。

聊到海德格論本真

南灣水巷生

[水巷閒思]家人最近苦讀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的哲學巨著《存在與時間》(Sein und Zeit),不時擲出一些哲學史上的大哉問,諸如「何謂存在的意義?」「人力真有辦法明白存在的意義嗎?」「如何得知他人正活於本真狀態?

海德格X《命運石之門:負荷領域的既視感》:人的本質就是人的記憶

藍玉雍

海德格曾在他的巨著——《存在與時間》裡這麼說道:「人是時間性的存有」。這句話若要用哲學的說法來闡述,可能會變得很難懂,甚至不想繼續閱讀。但如果透過《命運石之門》這部動漫,卻發現這個問題彷彿因此變地簡單,甚至給我們很親近的感覺……因為這句話「人是時間性的存有」彷彿在說的就是:人的記憶就是人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