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宜
正宜

喜歡文字、思考、咖啡、旅行、電影⋯⋯

台南巷框---不平凡的日常

出自[台南巷框]

在台南生活了二十年,才發現原來在一個有歷史深度的城市生活,生活場景被各個時代的遺跡所包圍,你的思想和感受模式會漸漸變得不一樣。

或許是因為在繁華與蕭條之間幾經更迭,看過大風大浪的豁達與從容,才養成了台南人那種溫暖又大氣的人格特質。這是在別的土地、別的城市,你不會找到的,是單單屬於這裡的魅力。

[台南巷框]這本書,像是帶著自己的鏡頭,用獨自的凝視,留下這個逐漸老去又逐漸重生的城市的樣貌。每一次的駐足,當時所發現的景色,都是屬於此時此刻獨一無二的風景,因為下次你再經過這裡,老房子可能已經拆了,新的街區建設起來了,時間累積起來層層疊疊的堆壘,又要在這裡抹去一點,在那裡多增添一筆。

很喜歡這本書,因為它既不是從一個旅客的角度,也不是從一個居民的角度在凝視這個城市。它是用一個創作者的角度,講述屬於個體的城市史。

作者1/2藝術蝦描述他第一次來到這個城市的緣由,差一點在這裡讀書,後來在這裡工作,然後在這裡定居,在這裡以葉石濤的身影和作品去探索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 : 番薯崎圖書館、七娘境街、大銃街、抽籤巷、葫蘆巷、傀儡巷、蝸牛巷、大菜市、老古石街………他發現了這個城市的秘密,那就是你只要彎進一個巷子,就能跨越時空,走進清朝、日治時期,或是戰後的某一個空間。在這裡時間的流動停滯在某一個轉角,還留存著當時的吉光片羽,你可能走進一個巷道,從另一處出來時,已經老了好幾百歲。

作者也在葉石濤這個前輩作家的作品和創作生活裡,找到了自身對藝術創作的掙扎與堅持的影子。葉石濤發現自己無法以文學為生,他必須有另外的工作來養這隻吃夢獸:“作家本來猶如一隻吃夢為生的夢獸,他哪裡知道夢獸也需要靠麵包生活,而麵包並非終日作夢就可得到的啊!”

於是作家另有一個身分,白日他是一個平凡的小學老師,這是他[明的工作],但夜晚才是他真正的戰場,他可以讓靈魂馳騁的創作空間。

作者的筆名1/2藝術蝦,也表明著同樣被分割為二的身分,有一半是藝術家,背著畫具到處寫生,另外一半是科技公司的工程師,在工廠裡處理分析數據。他共鳴著葉石濤的創作生涯中,即使必須將自己的人生切隔成兩半,也無法放棄的藝術魂。

“儘管我似乎什麼都放棄了,什麼都不再有眷念,其實生命的意志還是很強韌的。不像我想像那樣,我肚子裡的文學之蟲沒那麼容易死去。度過了十多年難挨的,被人遺棄的,孤獨的日子以後,我逐漸又升起了寫些什麼的念頭出來,這好比是一座休火山因地殼的變動重新噴火起來一樣。”

在升學的過程,原本已經放下的畫筆,因為在軍中煩悶的日子,又重新拿起。原來生活遇到的困境,都是在確認裡面那個對文學的愛,或是對繪畫的愛。如果是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放棄畫畫嗎?你會放棄寫作嗎?那個對創作的愛被確認以後,一個創作者才會發現,原來那個在心中熊熊燃燒著的,不是[娛樂]或[興趣],是如同林芙美子在放浪記裡所寫的那樣,是食慾與性慾的另一種無可奈何的基本需求---創作慾。是葉石濤[羅桑榮與四個女人]中,那個不是妻子,但卻使羅桑榮感到自己真正活著的情婦麗雪。

葉石濤說:[台南是一個適合人們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在[台南巷框]這本書裡,作者記錄了自己在台南的努力工作、努力做的夢,也記下了在台南遇見的許多努力工作、努力夢想的人們。我知道,台南真的是一個適合做夢者居住的地方,因為它即使是居住,也不是居住在平凡無奇的日常裡,那些安靜的巷道,即使是在午後凝滯的日光裡,也在無聲地訴說著各樣的故事。它的日常有著後韻無窮的深度,一塊平凡無奇的石階,也曾經承載過挑夫們流著汗水穩穩踩過的足跡,眺望過台江內海往來頻繁的商船,即使是一塊石頭,它都可以告訴你很多很多故事。

有一次在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和後方市立圖書館中間的中庭,消磨美術二館開館前的時間,我坐在石椅上,欣賞庭院裡高聳的南洋杉,跳上跳下的松鼠,悠然自得的各種鳥類,對面的老房子靜靜講述著某個優雅的年代,後方書架間飄來書香………台南不只是一個適合作夢、幹活,也是一個很適合發呆的地方。這個城市裡自然形成的展覽空間是這麼豐富有趣,之後再到美術館參觀時,竟然覺得裡面的展品死氣沉沉,無比乏味了。

居住在台南最美好的一件事,就是可以居住在不平凡的日常裡。

出自[台南巷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