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忌諱和不忌諱

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忌諱,在不經意地時候,約束着我們的行為。有時能夠意識到,有時則是一種下意識。如果一概稱之為迷信,或者認為說忌諱的人,不夠科學。雖然這樣的判斷是有道理的,可究其心理,則大可不必有此高彼低,鄙而談之的看法。

即使在科學實驗中,也有那種難以用現有科學結論判定的現象發生,至於發生在心理學範疇內,或者存在於社會人心中的不確定,就更多了。世界原本就是一個變化的部分,科學能夠存在的前提,就是去除那些細微變化,從而建立一個穩固的規律性大廈。現代物理的進步,往往都來自於前一個王朝基石上出現了反例,如果能夠繼續解釋,那就延續,如果不能,則意味着新的王朝,將在舊王朝之上建立。這種不斷地質疑和重建,是科學最大的優勢。

但對於普通人來說,科學進步帶來的教育普及,則要遠遠遲於自己的生活。人們將會自行解釋自己的生活,并可以用一些具體的聯繫,來安慰自己的心靈。這纔是為什麽會有忌諱存在的根本原因。而這種最簡單的開始,又加上社會性、文化性,就演變為更為複雜神秘的心理現象。

這和醫學上的安慰劑效應是一樣的,從結果上來說,病是治好了,但這只是針對特殊個體。從科學角度來說,無法反復印證實現的,是無法成為一種定理的。但對於某一個具體的人,香灰確實醫好了他,那麽這種安慰劑就是和真正醫藥等價的。

忌諱對於個人的作用也在於此。

當心理已經確認,只要今天穿上紅色的襪子,就可以逢凶化吉。那對於某個特定的人來說,穿上紅襪子就會產生心理上的誘導,進而在現實工作中,產生加成作用,最終通過形成的結果來固化了這種積極心理。而一個人,如果十分忌諱黑色星期五,那如果不得不在這個日子作出總要決定,那這種負面心理的影響,也將或多或少地出現某種壓力。

從這方面來說,忌諱可以用於個人,但不可以普遍到群體,更不可以固執而行。

在《酉陽雜俎》里就記載了一些因為忌諱而失敗的例子。比如某個官員,原本知道當地就要發生動亂,只因為按照忌諱來說,當天是不宜出行,就沒有馬上離開,於是就遭難而死。這就是食古不化,“使人拘而多畏”“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忌諱實際上是一種心理暗示,同時又因為社會文化的群體影響,讓這種忌諱具備了傳播性質,進而可以由古至今,由外到中,影響于文化群體中的每個人。所謂行亦可,不行亦可。忌諱本身,原本就是不必過於在意,要相信天理人心,最重要的並不是忌諱和不忌諱,而是心中光明,則萬事俱於我同在。

正如臨時抱佛腳一般,未必佛不會救你,也未必會救你,這種不確定,還不如我們平常日子里就燒好香。

這幾日,自己也是時有惴惴不安,也有那種任重道遠,喘不過來氣的感覺。也知道不該如此日日糾結徘徊,但這原本就是一種應然現象,就像即使知道了科學道理,也一樣會怕黑怕鬼神。尊奉神靈,並不是我們要與神靈等價交換,真正希望的,還是我們的內心,能夠日日求道,日日誠心正意,謙虛謹慎,日日惕懼。勿忘勿助,不計其遠。得一步餘地,便是進一日收成。

未來原本就是不確定的,希望知道未來,往往是有一種趨利避害的功利心。知以藏往,神以知來,用心處還是在于反身自問,日日致我良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