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愿不愿意

茴香豆是下酒的小吃。

但吃過的人,大概也是分地域的。不能像花生米,自從引入中國,就開始風行南北。但這終究是最普通的一種下酒菜。對于真正的酒徒,不用其他配菜,只是干喝,也大可以自得其樂。畢竟喝酒是追求一種刺激和醺醺然的精神狀態,而配菜,無非是一個引子,指月的手指,渡河的獨木舟,既然達到了目的,則其味道,實在無關緊要。

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是酒徒,對于不善飲酒的人來說,配菜才是主角,而那原本的主題,卻早已越跑越遠。

正如瓜子這樣的小吃,頗為耐吃,因為吃得再久,頂多口干舌燥,卻永不會讓人飽腹。所以,愛吃瓜子的人,一旦拿了起來,也就很難馬上停下來。就一把,還是再一把,往往不取決于個人的意志,而在于瓜子的有無多少。所以,吃瓜子到底是吃的什么,也很難講清楚。

下酒菜大概也是如此。

本來是為了讓喝酒不那么寡淡,多一些味道上的配合,但吃起來,卻總是讓不喜歡飲酒的人,得到了酒之外的快樂。

沒錢的時候,和人喝酒,酒和菜都沒能力準備,也就只能賠上一副腸胃。即使遇到喜歡的下酒菜,也沒辦法大快朵頤。等到自己獨立後,雖然還會買上一瓶酒,無論是黃酒白酒,還是紅酒啤酒,大概只能算是一種暗示。告訴自己,這是在為飲酒而買的菜,而非只是饞嘴。

但酒終究是難以喝下去的。大概啤酒還好,冰凍了以后,在夏日里,算是一種解渴的飲料。但白酒呢?還是紅酒,大概都不適合吃下酒菜來用。

吃菜用來下酒,還是飲酒為了吃菜,大概都是一種個人的選擇,我很喜歡尊重別人的這種選擇,也就自然會覺出自己的自在。

其實下酒菜用罐頭也很好,但絕不要買太貴,也無需太便宜。最有趣的就是魚,油炸后又浸泡在濃濃的湯汁里,在玻璃罐子里,看上去條條都完整,但夾到嘴里,卻通體酥爛,連肉中的大小魚骨,都盡數一抿就化了。味道更是咸甜俱有,更透著一丁丁的辣,徹底將原本的魚腥蓋掉了。

吃這樣的魚,用筷子、勺子,還是叉子都不好,最佳工具還是我們自己的雙手,雖然略有些不符合文明法則,但其實是順從于我們自己身體的感覺。

從不大的瓶口,一條條捏出來吃,有一種很幸福的感覺。

這種感覺沒辦法簡單傳達,只能是自己體會,而且每個人的感覺,也未必相同。

美食,需要的是自由,無拘無束,這樣才能讓人體會到一種從舌頭、腸胃直到心底的那種痛快淋漓。

而在同時,還需要一種無需花費時間的懶散,自己動手做,當然是好選擇,但能夠不必費心思花時間來制作,則更讓人覺得自己的暢快。

僧人說,念佛的時候專心一志,但如果覺得念不進去,就不要非要擰著繼續,大可以懶散地無所事事,看著窗外的山景發呆。

下酒菜的選擇,大概也是如此。

說到這里,我忽然記起,有人給我郵來了幾條明太魚干,似乎還未開吃。雖然吃起來,總要塞牙,但撕成細絲,慢慢咀嚼,體會那種干魚的鮮甜和微辣,實在讓人覺得人世間的美味,有時真無需太多工序的庖制。

喝酒的時候,用下酒菜下酒。不喝酒的時候,就可以用酒,來配下酒菜。

至于這還算不算下酒菜,只要自己愿意,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