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勉強相見

很多事勉強不得。但在人生的大部分時間裡,或許還是「勉強」得居多。也不知道為了什麽,可能勉強起來,才讓我們更真切地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吧。

比如說一群人要聚一聚,所謂天南海北,當年友情雖然歷歷在目,可為了這份友情,是不是就一定要從四處或飛機或火車地聚過來呢?其實聚到一處,似乎也只是平淡地聊聊天。若能喝酒,大概還能讓人在酒精的作用下,有些陶醉的面紅,一種熱情來的感覺。雖然酒醒後,仍是一場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淒清,但在熱鬧的時候,也算是能補償到路遠迢迢而來的顛簸之苦。

可惜,人越是多,這種感覺也越少。所謂的聚會,到了最後,其實往往大家都開始無聊。只有早有目的的人,或許還算不虛此行,總能從那些情感上還得一些實物。可大部分人來說,也許只是來湊這個熱鬧,而熱鬧又是別人的,而不是湊來之人可以享受的。

最有趣的,大概就是明明快要散場,大家不管如何,還算有一個大致的時間,可以體面離開。偏偏有人要大概那不在場的人,問他在做什麽。這一人若是空了身子,大概會說要趕過來。但趕過來,又能怎樣呢?似乎熱鬧的依舊熱鬧,冷清的也依舊冷清了。

人生的寂寞,往往不是可以從過往中汲取而來,大凡要在今日尋找昨日的遺憾,也就只剩下遺憾罷了。舊雨新知,仿彿彼此都是彼此的過客。你方唱罷我登場,卻不知道,到了最後下臺的時日,又有幾個人真能成為那場分別的主和客。

所以,聚在一起自然是好事,但聚散無定,到了散場的一刻,最正經的還是各自回各自的門,找各自的家。共同的牢騷抱怨,除了在酒杯上碰出聲響,又何曾真正在生活中掀起過什麽浪花。反而是在舊日的煙花之中,自己反而繚亂了雙眼,在影和影的交互中,迷失了自己,錯判了自己。

這也是朋友多的人之苦惱,或是他的宿命。不能離開朋友,也適應不了一個人寂寞的,總要在尋找朋友的路途中,來確證自己。仿彿那一個人的自己,才是真正要逃避的島嶼,而這轟轟烈烈的聚合,方能解除心中的恐懼。

有的人能夠在眾人之中成事,卻沒辦法在眾人之中得到安全。越是歡鬧,便越是如同紅樓夢中那場讖語重重的元宵嘉會。有了聚,便有了散,能夠欣然接受相聚的,所在多有;但在相聚時,便能想到分別,而又能在聚散之中,並不喪失勇氣,反而更堅定自己的信心的,少之又少。

到了如今這樣的快節奏社會,一切大概更是如此。似乎做什麽,都需要一個目的,如果自己不能給,別人又給不了,便會如同喪家犬一般惶惶不可終日。

所以,有的人,雖然不喜歡那人多的聚會,卻又總是無法截然拒絶,便只能成為熱鬧中的寂寞,燈火裡的回頭。

不快活的人,往往是笑得最開心的那個,只有真正自信的人,纔會不怕露出心中的煩惱。

其實人在聚散中的不可名狀,往往在於忘記了,自己的生活到底是個什麽樣子。

就好像節日裏的房間,佈滿了各種各樣的花花緑緑,然後進出來去,不少臉熟或是陌生的親戚,似乎一切都該這麽熱鬧下去,日子就該是這樣的日子。但節日一過,一切就立刻回復原狀,那些本來用來妝點氣氛的飾品,也大多成為又一次輪迴的垃圾。

送走親戚的我們,環顧自己的小屋,到底是為了這熱鬧褪去,而感到孤獨,還是為了那日常的生命,再次走近我們,而暗暗感到心安呢?

一切的一切,我也不知道該如何確證,只是在想象着這樣的人生,尋找能讓自己感到舒服的抉擇。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