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多讀

「我要充滿自信地告訴大家,只要認真而持續地讀書,古典中的一冊、兩冊,甚至有可能成為自己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作品的書籍,就會自然而然地從對面走向自己。這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不過,像這樣好不容易才遇上的古典,有時也會無意中離開自己。」(大江健三郎《讀書人》)


其實僅從這一本書而言,也是如此。

即使是當時因為名氣很大,然後被許多人迫不及待買來看的書,時過境遷,也會受到冷落。

事實上,這是一本十多年前出版的書籍。

但對於我來說,作者仍是停留在諾貝爾文學奬得主的印象中,而他的書,還是他這個人,我都是一無所知。小說,我就不做評價了。但這本關於寫作,關於讀書,關於一個人曾經經歷艱難的小書,卻真地值得一讀。

不過,我並非推薦。

我實際上并沒有讀完,只是一個站在汗王宮殿前目眩神移的外鄉小子,看着那宏偉華麗的建築,表示了一下讚嘆。我很難說,自己所見即是真實,又何苦要在兜兜轉轉後,化作一個卡尔·弗利德里希·敏希豪生男爵,來講述關於不相信的傳奇呢?

但開頭那段引用的話,是真實的。不必懷疑,也無需辯駁。人生來有眼有手,只要原意自食其力,就可以用自己的眼看世界,用自己的手為自己創造。讀書也是如此。無需強迫,更不必因為自己多讀了幾本書,就有什麽高人一等這回事。

讀書為己。

當我們真正喜歡上讀一本書,終究有一天,能夠得到一種屬於自身的快樂。

就像大江健三郎先生所說,我們會自然而然得從對面走向自己。

但這終究不能僅僅依靠轉述。在《創世紀》的故事里,上帝總要真正降落到人間,在信徒面前顯示出神跡,這才能讓自己的威名得到信任,即使獻上自己兒子為祭品,也毫不遲疑。沒有什麽是能憑藉空口白話,就讓人輕易相信的。

所以,古人才說言傳身教,而馬可波羅之所以成為某些人眼中的吹牛大王,不就是因為那時候東西方,由於各種原因而無法直接溝通嗎?

讀書當然也是這樣一回事。

從小到大,能夠在你耳邊勸你讀書的,不知凡幾,但你真正相信的,又有幾次呢?

人需要書,但對於書的契合,卻不是一蹴而就。

這就是為什麽,明明是很多人驗證過的大道,卻總讓我們滿心懷疑。一個人的過去不同於另一個人,一個人的生命也不會和另一個人完全相同。劉項不讀書,是一種嘲諷,可真正改變世界的,仍是關於讀書,關於知識。馬上得天下的人,不知有多少,但最終可以改變這一切,讓其成為高祖的,還是陸賈所說的治天下。

人生也是如此。

起起伏伏,能夠靠雙手打拼出一份家業的,不知有幾。但旋得旋失,壯年立業,衰年頹廢的,又有多少呢?

古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但對於個人來說,這樣的變遷,恐怕要更急。

後人評價袁世凱不學有术,這自然是一種後人眼光,但僅從袁之本人來說,其青少年時,雖然有過勉力讀書的一面,但也只是在乎功名,平日裏更喜歡的大概還是嗜酒骑马。到了人生的大轉折時,終究還是到了最高處,無法下來。

這其實也是曾國藩之所以成為曾,而袁世凱只能成為袁的原因。

總之,我是在讀書中得到了樂趣,也結識了幾位朋友,更私淑了幾位值得尊敬,能夠指點我的老師。書本身並無什麽驅鬼用神的法力,也不能說,讀了幾本書,就改變誰的人生;不讀這幾本書,便一輩子糊塗。可這個世間,能夠讀幾本書,總不會有什麽壞處。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所以,勸人讀書,雖然吃力不討好,但到了末尾,仍然忍不住要說上一句:讀書很好,多讀書,起碼不是一件壞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