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ia the Prophet
Lucia the Prophet

Vocus 創作者 蓋一平凡的8年級女子 • 兩貓之母 • 社會科學領域博士生 • 收容所長期志工 • 什麼心得都寫得出來的寫心得魔人。我用書寫記錄生活,你用文字閱讀我。

關於鄰座每天打我的那件小事

小學三年級的某一天開始,Y成為了我的鄰座。

與他同桌上課的那段日子,我總是挨打。雖然孩子的力道,也談不上會受傷的程度,但還是會痛,且挨得莫名其妙。明明我們除了同桌上課之外,其他時間都沒什麼互動,完全不知道原因。

我從小就是不容易因為皮肉痛而哭的孩子,打針總是淡定的讓醫生和護士讚嘆,就算是被膠台劃出一道口子的時候,我也沒哭出來。所以只是被同學用手用力拍打,我也不可能會哭,只是每當Y打我的時候我也會打回去。

我也曾試圖和班導告狀,然而有傳言說,Y的家庭和黑社會有關係,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這樣,老師對他總是僅有口頭訓誡,不會再有更多,Y當然也不以為意,被訓完還是依然故我。後來我也不再告訴老師了,畢竟對事情根本沒任何幫助。

從那之後,當Y又無緣無故開始打我,我就不予理會,繼續做自己的事,或是就冷眼看著他的動作,大概是一種我看你自己一個玩到什麼時候會尷尬的態度。

沒想到幾次下來,Y大概是終於覺得自討沒趣吧,這一切還就真的停下來了,從此以後我都沒有再被Y打過。那對我來說是一次小小的勝利,身為一個孩子,靠自己解決了問題(?)。

心理學中的行為學派,強調的是透過酬賞可以增強個體的行為,而其中的要點是,當我們想要改變某人的行為,就要先掌握對他而言什麼是賞,什麼又是罰。

在我接觸了心理學之後,才突然搞懂了當時的情況。

對Y來說,雖然一開始動手的原因未知,但這個行為之所以會持續,恐怕並不是因為討厭我或是發洩情緒,而是因為我的反應。

因為我每一次都會還手,無形間滿足了一種關注或互動需求之類的東西吧,所以當我決定不再給任何反應的時候起,他再如何動手都不可能獲得滿足了。

當時的我雖然不懂這些,卻總會因為在某些關鍵時刻換一種思路,進而扭轉自己的處境,這大概也是一種才能吧。不過後來回想起這段往事,不禁覺得沒有惡意的惡行,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挺可怕的吧,他們不是因為生性邪惡,而是他們在乎滿足自己的需求遠勝於受害者的感受如何。

想來有些霸凌行為之所以能夠越演越烈,或許也是如此吧。有些孩子能夠透過這樣的行為獲得滿足,或是填補自己在其他部分的匱乏。比如沒有人關心的孩子,可能會不計代價地想要引人注意,就算那種關注是責罵或處罰也沒關係,因為他們要的是「關注」本身;比如學習能力不被認可的孩子,可能會尋求其他管道(ex. 遊戲),或甚至想在力量上能壓制他人。

雖然這些都不是必然如此的事情,但我想,有許多乍看之下無法明白的行動,背後的原因其實都有跡可循,只是我們沒有用對的角度去理解罷了。

我認為現代人應該都要對心理學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原因之一就是,我們都是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長大,懂得如何「懂人」是重要的,就像每個人身上有不同的開關,當我們有一些基礎心理學概念的時候,在人際上遇到問題時,會比較知道怎麼turn on 或 turn off 自己和他人的開關,處理情緒和事情也會容易一些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