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 Engineer工程先生
Mr. Engineer工程先生

在營造業工作的小小工程師。營造業是個資訊很封閉的行業,所有經驗大部分只能靠業內傳承下來,希望盡自己的一點小小心力,把業內的知識及生活分享給大家 ☛ https://engineeringlifetw.com/

【工地人生】鋼筋工程-如果有朝一日你自地自建,一些簡單的檢查原則

<script async="" src="//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charset="utf-8"></script>

其實要檢查鋼筋做得好不好,沒有什麼很簡單的方法,而且通常都會分門別類依照不同的結構部位有不同的檢查方式,工地很常會呈現一個有做就好的狀態,況且灌灌掉就看不到了,是不是要注意一點呢?

 

進入正題前,來點負能量

其實會想寫這類的文章,也不完全是為了幫自地自建的民眾提供些解決方案,是有些業主跟主管階級的人實在太鬧,來看現場只會講這邊怪怪的、那邊怪怪的,到底哪裡怪,講不出個所以然,有錢當老大,官大學問大,兩手空空就想來找麻煩,真正的檢查是很專業嚴謹的,當你自己都搞不清楚個所以然的時候,問別人能有什麼根據,只是在背後被人笑而已。

所以有朝一日你如果自己蓋房子,千萬不要用「怪怪的」來親自監工,只會被無限白眼而已。

 

施作順序

施工順序在一般標準層為:柱→牆→梁→版,所以檢查順序也是:柱→牆→梁→版

通常比較嚴謹的檢查作法是全面檢查,比如說:柱有30支,帶圖跟檢查清單一支一支看,牆有10面,比照辦理,梁幾支就檢查幾支,版是圍在四支梁裡面的空間,有幾塊也可以算出來,結合清單管理的概念

1、柱的檢查項目:

項目 標準 實際 合格/不合格
柱主筋號數 與結構圖一致 依實際狀況填寫  
柱主筋支數 與結構圖一致 依實際狀況填寫  
柱主筋續接器搭接位置 依結構圖標準 依實際狀況填寫  
柱主筋續接器相鄰之錯接長度 依結構圖標準 依實際狀況填寫  
柱箍筋號數 與結構圖一致 依實際狀況填寫  
柱箍筋間距 與結構圖一致 依實際狀況填寫  
柱箍筋綁紮 皆以鐵線前後綁紮 依實際狀況填寫  
柱箍筋彎鉤長度 依結構圖標準 依實際狀況填寫  
柱箍筋彎鉤方向 90度與108度彎鉤交錯 依實際狀況填寫  

2、牆鋼筋檢查項目

項目 標準 實際 合格/不合格
牆鋼筋號數 與結構圖一致 依實際狀況填寫  
水平間距 與結構圖一致 依實際狀況填寫  
垂直間距 依結構圖標準 依實際狀況填寫  
入柱錨定長度 依結構圖標準 依實際狀況填寫  
有無開口補強 與結構圖一致 依實際狀況填寫  
鐵線綁紮密度 與結構圖一致 依實際狀況填寫  

3、梁鋼筋檢查項目

項目 標準 實際 合格/不合格
梁鋼筋號數 與結構圖一致 依實際狀況填寫  
梁鋼筋支數 與結構圖一致 依實際狀況填寫  
加筋長度 依結構圖標準 依實際狀況填寫  
搭接位置 依結構圖標準 依實際狀況填寫  
搭接長度 與結構圖一致 依實際狀況填寫  
梁筋入柱有無超過柱斷面1/2 依實際狀況填寫  
梁筋彎鉤長度 依結構圖標準 依實際狀況填寫  
箍筋號數 與結構圖一致 依實際狀況填寫  
箍筋間距 與結構圖一致 依實際狀況填寫  
鐵線是否每個箍筋綁紮 依實際狀況填寫  

4、版鋼筋檢查項目

項目 標準 實際 合格/不合格
版鋼筋號數 與結構圖一致 依實際狀況填寫  
上層間距 與結構圖一致 依實際狀況填寫  
下層間距 依結構圖標準 依實際狀況填寫  
搭接長度 依結構圖標準 依實際狀況填寫  
保護塊間距 60cm 依實際狀況填寫  
鋼筋間隔器間距 120cm 依實際狀況填寫  
開口補強 與結構圖一致 依實際狀況填寫  
從結構圖找到檢查標準

上面的檢查標準裡,很多都是與結構圖一致,意思是說,前面的項目帶到每個鋼筋混凝土的案場都是一樣的,問題在每個案場的結構設計不一樣,用的鋼筋粗細不一樣,所以必須去翻閱結構圖,至於如何查閱,幅員遼闊,一點也不簡單,這得另外開篇說明了。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呢?

上面提到的方法其實都有點麻煩,對於一般非專業出身的自地自建金主來說,會顯得比較麻煩,畢竟有可能看不懂,所以這時候,交叉比對法就顯得很重要,通常如果是矩形的結構物,以中央劃分十字線,對稱位置上的構件的形式會一模一樣,比如說最左上角跟最右上角的柱子鋼筋支數應該要一模一樣,粗細一模一樣、箍筋也要一模一樣,不帶圖的話這個方式比較簡單,就看自己怎麼選擇了。

 

結語

專業檢查並非一朝一夕可以練成的,曾經有個故事說,有個人的車子在高速公路拋錨,請修車師傅上來幫忙看,師傅只換了一顆螺絲,卻跟他收費3000元,讓這個車主很不滿,師父跟他說,螺絲5元,知道要換哪顆螺絲2995元,所以互相尊重就很重要瞜,以上是我對鋼筋工程的小小見解,分享給你們。

 

工程系列文章

 

 

 

 

 

 

 

 

 

 

<script async src="https://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js/adsbygoogle.js?client=ca-pub-7301701512685777" crossorigin="anonymous"></script>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script>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