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二譯社
人二譯社

翻譯圍爐💬👻📑📚📝🗺

「他/她」以外,還可以怎麼譯?

究竟中文裡有沒有「去性別」的代名詞呢?畢竟,現代人認知的中文性別代名詞,都帶有兩性之別。我們似乎習慣以「他」、「她」、「它」、「祂」和「牠」,區別指涉對象的性質。現在有些人甚至將男女之別的概念延伸到「你」和「妳」。不過,這是否就代表中文一直以來都區隔性別呢?似乎並不是。我們在文言文中讀到的代名詞如「其」、「之」等,大多都沒有註明性別。

近年西方世界的性別意識與日俱增,連帶大眾開始思考本來在使用的語言。比如說,大家發現現代英語的性別代名詞(gender pronoun)只有男女之別,於是衍生出單數they (them)/ ze (zir / hir)等詞語,表達男女以外的性別。不少人在介紹自己的時候,都逐漸習慣說明自己希望對方以什麼代名詞稱呼自己。不過翻譯成中文,總不可能看見「they」就譯成「他們」。如果話語中指涉的只有一人,但卻以眾數稱呼,難免會有靈異的感覺。

那究竟中文裡有沒有「去性別」的代名詞呢?畢竟,現代人認知的中文性別代名詞,都帶有兩性之別。我們似乎習慣以「他」、「她」、「它」、「祂」和「牠」,區別指涉對象的性質。現在有些人甚至將男女之別的概念延伸到「你」和「妳」。不過,這是否就代表中文一直以來都區隔性別呢?似乎並不是。我們在文言文中讀到的代名詞如「其」、「之」等,大多都沒有註明性別。

至於中文何時出現性別觀念,我們可以回溯「她」字的由來。事實上,雖然「她」字在某些古籍之中已有出現,但到了五四白話文運動之後才廣泛使用。我們現在使用的男性「他」本來只是「人也」的象形字,指代男人或泛指人,並無明顯的性別之分。當時女性意識並不足以與男性對抗,因此一直以來此字的用法並無爭議。後來西方女權思想傳入中國,才引發對性別代名詞的思考。所以,與現在西方主流思想不同,中文「他」和「她」的區分並非缺乏性別意識的表現,反而反映了女性解放,開始嘗試透過書寫尋找身分認同。

不過「她」也並非立刻就受到歡迎。當時還有使用「他(下標女)」、「𡛥」和「伊」指代女性。其中「伊」字並無帶有性別區分,廣獲文人接納,不過後來亦逐漸為「她」取代。「她」字稍微流行以後,不少人都曾表達對此字的批評,其中壯甫在《民國日報》上發表文章,表示:

「女性解放本來是要拆除掉男女階級,成為共同的『人』⋯⋯在這個竭力消滅男女行跡的時候,標出這樣一個新式『她』字,把男女界限,分得這樣清清楚楚,未免太不覺悟了。」

《婦女共鳴》甚至刊出拒絕使用「她」字的聲明,認為「人」字旁代男性,「女」字旁代女性,有侮辱女性非人的意思。現在看來,這些觀點實在非常具有前瞻性。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當時沒有「她」字作區別,女性可能就會繼續活在男性群體的陰霾下,自我愈加模糊。在當時的歷史語境底下,男女代名詞的區分確有其文化意義。

歷史不斷演進,在現在性別愈趨開放平等的大環境下,我們應該如何翻譯「去性別」的代名詞呢?中國大陸網民習慣用拼音「ta」指代未知性別或兩性以外的性別,但稍嫌不正式;台灣電視台則繼續無分性別,所有第三人稱代名詞均採用「人也」「他」。但在「他」字已經廣泛指代男性的今天,還有沒有其他更適合的方式翻譯如英語gender neutral pronoun一樣的概念呢?還是應該繼續採納本來中性的「他」字翻譯「they / ze」?這實在值得大家思考。


【傳送門】 💬

畢新偉《她字的來源與女性主體性

2019年6月9日,牛津詞典最新「去性別」代名詞曝光,稱呼別人不再只有he或she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人二譯社|InBetween Translators’ Collaborative 🏠👯‍♀️

Translation | Transcription|Proofreading|Reviewing | Copyediting|Copywriting | Typesetting

.

Enquiries ✉️: inbetween.trans@gmail.com

Follow us on Instagram ✨: @inbetween.trans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