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驥

@huikei0519

與国安法擦肩の過客:加藤嘉一

多謝你們。祝你們平安。然而我不能!我只得走。我還是走好罷……——魯迅《過客》加藤嘉一在港大辦公室(作者攝)即將離開香港的港大亞洲環球研究所客席副教授加藤嘉一,最近去了兩次元朗。「721事件」一周年前夕,他去觀察元朗的變化,然後寫了《特區內的赤化禁區》一文。

關於「2062」和「KFK」兩名「未來人」的三條推論

近年網上不斷出現「未來人」,也就是從未來穿越回來的人,他們會在有限範圍內回答網友提出的關於未來的問題。有人稱這些「未來人」的回答是「預言」,但如果他們真的是「未來人」,其實他們說的不是「預言」,而是「告知」一些我們目前不知道,在未來確會發生的事實而已。

香港是香港人的香港,中國是香港人的中國

大家都知之,大家都在乎,袖手旁觀者,你我是也。——羅大佑《之乎者也》我們都見證過互聯網給中國帶來的巨大改變,在21世紀,它曾經是最有希望改變中國的力量之一。但現在,互聯網的影響已經非常有限。2011年7月23日,溫州動車追尾事件發生的時候,微博傳中宣部勒令多家媒體連夜撤稿。

迷你倉結業隨想

沒想到連迷你倉也會倒閉。前幾天,我租用了五年的迷你倉打來電話,說即將結業,萬分抱歉。於是這幾天,我只好狼狽地處理後續事宜。迷你倉這種商業模式,曾經算是香港的一種創新。租個便宜的工廠大廈,稍作裝修,分租出去。香港人家居空間狹小,雜物又多,許多人都會去租迷你倉。

「中式犬儒」與「港式犬儒」

近來發生的事情,讓人見識了「中式犬儒」與「港式犬儒」。「犬儒」這個詞,於古代和當代的意涵是不同的。在古希臘,犬儒是作為一種反動思想誕生的。以第歐根尼(Diogenēs)為代表的犬儒主義哲學家,通過對自身嚴苛的訓練,掙脫包括宗教、禮法、風俗等衣食住行方面的一切世俗束縛,從而追求無欲望的極簡主義非物質生活方式。

關於「邱晨港獨」的一點感想

「邱晨港獨」成為周日熱搜,實在令人詫異。而更出乎意料的是,連我也受到牽連。事緣爆料者提供的截圖證據之一,是2014年我代表《明報》採訪邱晨的一篇文章,當時邱晨在微博上曾經轉發過。而由於文章已經被刪,只能看到邱晨的轉發內容,導致觀者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

我們該同情李文亮醫生嗎?站在香港的立場

立春剛過,黑夜還是長的。李文亮醫生離開人世的那個晚上,不少朋友和我一樣,通宵未眠。心中有種無法言說的壓抑。直到天色漸白,早上七點多,一位內地來港的同學發消息給我,問道:「我不知道我要如何面對這個醫生的死,現在好痛苦。他轉過『罵暴徒』的帖子,可他自己現在又變成了受害者。

中國古代瘟疫簡史

瘟疫之歷史久矣。古漢語中,「癘」指的就是瘟疫。而早在先秦的《尚書》、《山海經》、《左傳》等著作中,便可見該字出現。然而,先秦時代畢竟能留下來的文字紀錄很少,所以就算出現大規模的瘟疫我們現在也無從得知。到了漢代,司馬遷讓史官的存在感一下子高了許多。

大清王朝的最後努力

楔子大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庚子年初。翻開黃曆的中國人,在《黃帝地母經》上看到的是這樣一首預言詩:太歲庚子年,人民多暴卒。春夏水淹流,秋冬頻饑渴。高田猶及半,晚稻無可割。秦淮足流蕩,吳楚多劫奪。桑葉須後賤,蠶娘情不悅。見蠶不見絲,徒勞用心切。

什麼是「港定」?

香港,是一座由「逃避者」構成的城市——逃避太平天國、逃避辛亥革命、逃避飢荒人禍、逃避八九六四、逃避計劃生育……總之,一代代中國人由於各種原因「落難」來港。與此同時,管治香港的港英政府亦從未把這裡視為永居之地。不安之人與不安之地,天雷勾地火,使香港成為一塊「懸浮之地」。

「現實的香港」與「文本的香港」(上)

後殖民主義可能是解讀香港這個前殖民地最好的入口。因為後殖民主義不是意識形態,而更多是一種話語體系,它建基於已經結束殖民的前殖民地,用以解釋國際政治、文化、經濟格局。簡言之,殖民主義描述殖民地「是什麼」,而後殖民主義則解釋前殖民地「為什麼如此」。

為什麼香港不可複製?

1988年,鄧小平發表題為《要吸收國際的經驗》的談話,提出:「現在有一個香港,我們在內地還要造幾個『香港』。」然而30多年過去了,內地部分城市除了個別單一指標(如GDP)方面超越香港外,一個全方位立體的香港,始終沒有被成功複製出來。但這可不僅是內地的遭遇,實際上,全球多地都有過「...

香港書展,可以「壽終正寢」了

今年書展前夕,有媒體披露「三中商」(三聯、中華、商務)幕後老闆皆是中聯辦,引發不少爭論。中聯辦不僅擁有「三中商」,還直接或間接擁有全港多家出版社、書店,另外旗下掌握的聯合書刊物流也壟斷全港發行,可謂霸佔全港出版半壁江山。在業內,這其實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只是最近才受關注而已。

後真相時代,我們不翻不聊 | 陸港小震

真相剛剛蹣跚學步,謊言已經插翅而飛。傳播真相是最卑微的工作,就像在沙漠植草,多數時候是孤獨的。沙漠吞噬的力量如此大,我們只能在沙漠的邊緣,默默耕耘。傳播謊言的文章,分分鐘獲得「10萬+」的閱讀量,打賞者無算。而傳播真相的文章,不僅無人問津,每每還要被消失。

香港回歸22年,「去殖」未實現

寫在前面 :本文刊登於今天(2019年7月12日)的《蘋果日報》,由於版面限制,有所刪節。現將全版(4205字)發表在「陸港研習社」公眾號以及Matters個人專欄。香港回歸22年,抗爭情緒愈演愈烈,抗爭規模越來越大,相信這是令管治者始料未及的。

香港樓價:「盎格魯-撒克遜模式」的東亞畸變 | 陸港小震

香港年輕人的憤怒,來自他們對未來的無望。而無望之最,當屬樓價。2019年,根據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調查顯示,香港已連續第9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城市,更被形容為已經達到「嚴重負擔不起」程度。香港樓價收入比率由2017年的19.4倍,升至去年的20.9倍,...

香港的問題,為什麼這麼難說?

鄧小平與戴卓爾夫人的世紀對話寫這篇文章,戰戰兢兢,最近關於香港的言論十分敏感,所以要先聲明:以下所言,皆非價值判斷,不是主張;而是事實判斷,描述現狀,供讀者批判。香港究竟有什麼問題?許多年前,已故香港作家梁秉鈞(也斯)發出一個著名的疑問:香港的故事,為什麼這麼難說?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