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074《史記》卷四〈周本紀〉14:要告訴的人太多,就先告訴「天」吧!

其明日,除道,修社及商紂宮。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驅。武王弟叔振鐸奉陳常車,周公旦把大鉞,畢公把小鉞,以夾武王。散宜生、太顛、閎夭皆執劍以衛武王。既入,立于社南大卒之左,左右畢從。毛叔鄭奉明水,衛康叔封布茲,召公奭贊采,師尚父牽牲。尹佚筴祝曰:「殷之末孫季紂,殄廢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顯聞于天皇上帝。」於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

──────────────────────

牧野之戰結束後的隔天(其明日),周武王開始派人修築道路(除道),整修祭祀土地神的社壇和商紂王的宮室(修社及商紂宮)。開始動工時(及期),一百名壯漢扛著代表天子權威的罕旗在前面開道(百夫荷罕旗以先驅)。武王的弟弟「叔振鐸」擺好插著太常旗的儀仗車(武王弟叔振鐸奉陳常車),「周公旦」手持大斧(周公旦把大鉞),「畢公」手持小斧(畢公把小鉞),侍衛在武王兩旁(以夾武王)。「散宜生」、「太顛」、「閎夭」都手持寶劍護衛著武王(散宜生、太顛、閎夭皆執劍以衛武王)。進城後,武王站在社壇南方大部隊的左邊(立于社南大卒之左),群臣都跟在身後(左右畢從)。「毛叔鄭」捧著明月夜裡取的露水(毛叔鄭奉明水),「衛康叔封」輔好席子(衛康叔封布茲),「召公奭」獻上了彩帛(召公奭贊采),「師尚父」牽來了供祭祀用的牲畜(師尚父牽牲)。「尹佚」朗讀著竹簡上的祝禱文說:

「殷王朝的末代子孫季紂(殷之末孫季紂),廢棄了了他的先王美德(殄廢先王明德),輕視神明而不進行祭祀(侮蔑神祇不祀),對商地的百姓昏亂暴虐(昏暴商邑百姓),他罪惡昭彰已經被天皇上帝知道了(其章顯聞于天皇上帝)。」

於是武王拜了又拜,叩頭至地(於是武王再拜稽首),並說:

「承受上天之命(膺更大命),革除殷王朝的政權(革殷),接受上天聖明的旨命(受天明命)。」

武王再次拜了又拜,叩頭至地,然後退出(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

在昨天的內容裡,周武王擊敗紂王的當天,先安撫人民,告訴他們「上天會賜福給你們(上天降休)!」,接著進城為自己的爺爺復仇,也就是對紂王以及其寵妃們的遺體進行報復。然後隔天,也就是周王朝正式取代商王朝的第一天,周武王做的第一件事,並不是冊封功臣,更不是頒布曆法,而是恢復祭祀。為此,周武王大費周章地舉行了非常隆重的儀式,手下的大臣們也幾乎都參與了這場盛事。

在這段內容裡,與其說周武王很迷信,不如說周武王很「重禮」。在如此繁複的禮儀下,周武王向上天報告:紂王的失德,以及他即將承接的天命。

以前的歷史課本常告訴我們:殷商是個迷信的王朝,相較之下,周代發展出人文觀念,是更為進步的。課本總喜歡舉《詩經‧文王》提到的「天命靡常」以及春秋時代的子產曾說的那句「天道遠,人道邇」,來告訴我們周王朝是個充滿「人文精神」的朝代。

為什麼如此隆重的祭天儀式,卻不算是迷信呢?

首先,在周人的觀念裡,既然「天命」會從商王朝「轉移」到周王朝,那麼也就有可能再次轉移到另一個王朝。因此,相較於商王朝會因為祥瑞或凶兆而改變決定,周王朝相較之下並沒有那麼迷信。

再者,周王朝透過禮儀來約束人性,也透過這些禮儀,把每個人定位在自己所屬的階層裡。雖說有點保守封閉,但卻也是一種穩定社會的方式。

其實,信仰與迷信並不能畫上等號。在人之上,如果相信還有「上天」會約束人,那麼應該比較不會做出太誇張的事情。

看到這段內容,總讓我不禁想起近代哲學家尼采的那句「上帝已死」。今日,在科學盛行的時代裡,不少人都很科學的認為其實並沒有「老天爺」或是「上帝」的存在。但是,當人類失去最高的道德標準後,真的會比較進步嗎?回首三千多年前的敬天,今日的我們真的比較進步嗎?在這兒就不多做評論,留給各位自己回答吧!

以上,就是這一小段史料給我的一點心得。

原文連結鱷魚把拔談天說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