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494《史記》卷三十六〈陳杞世家〉07:花了約三百字寫個不值得一提的小國家?!

花了約三百字寫個不值得一提的小國家?!

──────────原文──────────

杞東樓公者,夏后禹之後苗裔也。殷時或封或絕。周武王克殷紂,求禹之後,得東樓公,封之於杞,以奉夏后氏祀。

東樓公生西樓公,西樓公生題公,題公生謀娶公。謀娶公當周厲王時。謀娶公生武公。武公立四十七年卒,子靖公立。靖公二十三年卒,子共公立。共公八年卒,子德公立。德公十八年卒,弟桓公姑容立。桓公十七年卒,子孝公丐立。孝公十七年卒,弟文公益姑立。文公十四年卒,弟平公郁立。平公十八年卒,子悼公成立。悼公十二年卒,子隱公乞立。七月,隱公弟遂弒隱公自立,是為釐公。釐公十九年卒,子湣公維立。湣公十五年,楚惠王滅陳。十六年,湣公弟閼路弒湣公代立,是為哀公。哀公立十年卒,湣公子欶立,是為出公。出公十二年卒,子簡公春立。立一年,楚惠王之四十四年,滅杞。杞後陳亡三十四年。

杞小微,其事不足稱述。

──────────翻譯──────────

「杞國」的「東樓公」,是「夏后」「禹」的後代子孫。「殷商」時,「夏禹」的後人有的受封,有的斷絕國嗣。「周武王」滅亡「殷紂王」

之後,尋找夏禹的後代。找到東樓公,封他在「杞」,來供奉夏氏的祭祀。

杞東樓公生子「杞西樓公」,杞西樓公生子「杞題公」,杞題公生子「杞謀娶公」。

杞謀娶公的時候正值「周厲王」時代。杞謀娶公生子「杞武公」。

杞武公即位四十七年後去世,他的兒子「杞靖公」繼位。

杞靖公在位二十三年後去世,他的兒子「杞共公」繼位。

杞共公在位八年後去世,他的兒子「杞德公」繼位。

杞德公在位十八年後去世,他的弟弟「杞桓公」「姑容」繼位。

杞桓公在位十七年後去世,他的兒子「杞孝公」「匄【音蓋】」繼位。

杞孝公在位十七年後去世,他的而子「杞文公」「益姑」繼位。

杞文公在位十四年後去世,他的弟弟「杞平公」「鬱」繼位。

杞平公在位十八年後去世,他的兒子「杞悼公」「成」繼位。

杞悼公在位十二年後去世,他的兒子「杞隱公」「乞」繼位。七月,杞隱公的弟弟「遂」殺隱公自立為君,就是「杞釐【音西】公」。

杞釐公在位十九年後去世,它的兒子「杞湣公」「維」繼位。

杞湣公在位第十五年,「楚惠王」滅掉「陳國」。

杞湣公在位第十六年,湣公的弟弟「閼【音厄】路」殺湣公自立為君,就是「杞哀公」。

杞哀公即位十年後去世,由湣公的兒子「欶【音受】」繼位,就是「杞出公」。

杞出公在位十二年後去世,他的兒子「杞簡公」「春」繼位。

杞簡公即位一年,即楚惠王在位的第四十四年,楚國滅掉杞國。杞國比陳國晚滅亡三十四年。

杞國國小而微弱,它的事情不足稱道記述。

 

─────────解說與心得─────────

 

結束了舜帝的後代所建立的陳國後,司馬遷繼續寫下關於夏禹後代的事蹟。相較於舜帝並沒有把天下共主的權力交給兒子,夏禹的權力後來是由兒子「啟」繼承,因此被認為是「世襲王朝」的開端。但夏王朝最終因為「桀」傲不遜下,遭商湯所取代。根據司馬遷的紀錄,夏王朝的後代有部分仍保有封地,因此周武王擊敗商紂王後,便四處尋訪上古聖王的後代,像是找到舜帝的後代媯滿,封在「陳」,也就是前幾段提到的陳國始祖──「陳胡公」。

南宋一位名叫「羅泌」的歷史學家所編寫的《路史》上記載:「杞後析於曹東之婁,故號東樓」。雖然查不到翻譯,但感覺應該是指周武王是在「曹」這個地方的東邊找到大禹的後代,因此就以找到的位置,稱他為「東樓」,爵位是「公」,封地在「杞」。

換言之,這個「東樓」是對他的稱呼,他兒子的名字為「西樓」,西樓的兒子名字是「題」,題的兒子名為「謀娶」。令我再次感到訝異的是,從周武王找到的東樓到謀娶,才傳了四代,周王朝卻已經傳了九代,來到「周厲王」的時期。在讀「陳國」的歷史時,也曾遇到這種狀況。為何陳國與杞國的前幾位君王都如此長壽,都僅僅傳了四代,同時期的周王朝卻會傳了九代呢?

我想,這部分還是有可能是因為史料殘缺的緣故,所以才會搭不上吧!?

另一方面,幾乎每一個國家在「周厲王」之後的歷史都變得比較清晰,就連小小的杞國也是如此。之後的杞武公、杞靖公……等應該都是「諡號」,可見杞國的祭祀也步入正軌,才會留下這些國君的稱呼。

只不過,接下來杞國的歷史部分,司馬遷除了寫下每個國君的名字、與上一任國君的關係,以及在位時間之外,只有提到兩次殺兄奪權而已,其餘就沒有寫下任何一件關於杞國的事情,直到杞國滅亡為止。

仔細算一下,從有諡號的杞武公開始到杞國滅亡為止,這232年的歷史,司馬遷竟然只用了192個字來紀錄而已!?

如此微小的國家,司馬遷寫完後還不忘寫一句:「杞小微,其事不足稱述」,讓人不禁感到困惑:既然如此小,又不值得紀錄,為何司馬遷還是留下了這段內容呢?難道司馬遷想表達什麼想法嗎?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